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乐山大佛查明“病因” 已基本完成临时性排危加固方案

2018-12-04 06:04:51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脚手架已搭建至乐山大佛佛头。

  今年10月8日,乐山大佛启动胸腹部开裂残损区域抢救性保护前期研究及勘测工作。12月2日,记者注意到,乐山大佛本体脚手架已搭建至头部部位。

  据悉,乐山大佛胸腹部开裂残损区域临时性排危加固方案设计已基本完成。另据景区统计,2017年11月,乐山大佛每天接待游客数量约6800人次;而今年,虽然大佛开展了勘测工作,但游客数量并未减少,周末每天更是达到约7000人次。

  查明“病因”

  脚手架已搭建至佛头部位

  记者来到乐山大佛景区看到,大佛本体的脚手架已搭建至佛头部位,大部分身体部位已被遮掩得严严实实。

  “12月10日前后,我们将逐步遮蔽大佛头部,对头面部进行勘测;到了12月底就得开始拆除。我们要保证明年元旦节之前,先露出佛头,供游客观赏。”大佛“体检”项目负责人、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文保中心副主任孙博表示,为了在勘测过程中让文物少受甚至不受干扰,很多常规方法都不能用,“这对施工和技术要求极高,可谓工期很紧,任务很重,难度很大。”

  据介绍,乐山大佛胸腹部开裂残损区域临时性排危加固方案涉及大佛本体约72平米表面,其中严重开裂残损区域约20平米。

  经50余天的勘测研究,大佛本体病害原因也基本清晰,主要是前期修缮材料出现耐久性问题,造成胸腹部起鼓、开裂、剥落;而大佛面部发黑主要由水锈结壳造成黑斑,此前修缮发髻时掺入有炭灰和受到微生物、植物多重侵害等多重原因造成。

  孙博介绍,随着勘测工作的进展,他们已于近日起草了乐山大佛胸腹部开裂残损区域临时性排危加固方案,将于12月3日上报四川省文物局,在方案获得批准之后,即对大佛本体开展临时性排危加固工作。

  据了解,2001年,乐山大佛景区曾大规模修缮大佛本体头部、面部、肩部和双手双脚,并对大佛体表进行了全面维护,目前已过去了17年之久。

  研究勘测

  共4阶段,至明年7月底

  乐山大佛石窟研究院负责人彭学艺表示,乐山大佛胸腹部开裂残损区域抢救性保护前期研究及勘测工作主要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8年9月1日至2018年10月31日,乐山大佛材质劣化机理研究,主要包括乐山大佛基体劣化机理研究和前期保护加固材料劣化机理研究;

  第二阶段:2018年11月1日至2019年1月31日,保护加固材料的制备和表征,制备与乐山大佛基体相适用的保护加固材料,并对其综合性能进行分析表征;

  第三阶段:2019年2月1日至2019年6月3日,开展现场试验,研究具有最佳性能的保护加固材料,并研究最佳的现场工艺;

  第四阶段:2019年7月1日至2019年7月31日,总结研究成果,编制《乐山胸腹部开裂及残损区域抢救性保护材料与工艺前期研究报告》。

  见证保护

  游客人数不减游兴不减

  尽管大佛本体大部已被遮掩,但记者注意到,来到景区游玩的游客兴致一点都不减。

  在佛头平台,游客们细细观看着数十幅大佛老照片。在“大佛时空走廊”,滚动播放着沙画和视频,游客们驻足于此,了解大佛90年的修建历程,感受千年大佛的保护不易。

  而在“见证大佛保护”签字墙上,尽管已密密麻麻地留下了数以万计的姓名,游客们依然“见缝插针”地签上大名,为自己和大佛祈福。

  眉山游客黎冰冰带着儿子郑重地在签字墙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以前我来过乐山大佛两次,为大佛的宏伟所折服;这是第一次带儿子来,有幸亲眼见证了大佛正在‘抢救’,这是很多游客无法目睹的场景;我觉得这比之前的游览更有意义,也让儿子从小就懂得欣赏文物与文物的保护。”

  据景区统计,2017年11月,乐山大佛每天接待游客数量约6800人次;而今年,尽管大佛开展了勘测工作,但游客数量并未减少,周末每天更是达到约7000人次。(记者李昕锋、丁伟摄影报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