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访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厅长于会文

2018-11-28 04:56:37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沱江是长江一级支流,是四川重要河流之一,也是全省水污染最为突出的流域。如何实现沱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还沱江水清岸绿?11月25日,记者专访了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厅长于会文。

  记者:沱江水污染防治是难啃的“硬骨头”,四川省从何处发力?

  于会文:沱江以仅占全省3.5%的水资源,支撑着全省30.8%的GDP和26.2%的人口,污染负荷严重“超载”,治理难度大。为此,省委省政府将沱江流域水污染治理作为全省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战场”,出重拳坚持系统治水,在4大治理机制上发力,“一盘棋”统筹推进。

  高规格落实河长制。省委副书记邓小刚、副省长杨洪波任沱江河长,各市县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分段河长,设立10658名市县乡村四级河长,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的河长责任体系。

  高水平规划引领。编制《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7—2020年)》等方案,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关系,将沱江流域7个市29个县(市、区)划分为15个控制单元,统一规划,强化联动,齐心协力推进全流域水环境整治。

  高起点流域补偿机制。多部门协同推动建立沱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每年省级财政出资5亿元,沱江流域7个市再筹集5亿元,共同设立沱江流域水环境补偿资金,建立起水质改善正向激励、反向约束机制。

  高要求立法保障。开展《四川省沱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立法,首次以单独流域立法的方式推进污染治理,严格执行排放标准、划定禁止和限制区域,实行水环境质量目标、水资源总量控制、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等多种措施,实现流域依法共治。

  记者:具体举措上,从哪些重点领域治污?

  于会文:我们采取重点突破和全面推进、岸上外源治理和河道内源整治、污染治理与生态补水相结合的方式,在工业源达标计划、磷污染排放攻坚、补齐基础设施短板、黑臭水体治理、农村面源控污等5大重点领域加力,打出一套治水组合拳,全方位推进污染源治理。

  记者:如何做到精准治水?

  于会文:树立“一张网”预警监测理念,在3大预警能力上用力。

  建设自动监测站提升监测能力。去年以来,增设国家、省、市水质自动站59个,逐步形成覆盖全流域的监测、监控、预警、预报一体化的信息化环境监管网络。在特定流域将应用地理信息及遥感信息技术,进一步加强流域监管的信息化支撑力度。

  组建专家团队提升诊断能力。沱江流域水污染治理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四川省组建由19名院士和专家学者组成的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专家顾问团,成立沱江流域环境研究所,为沱江流域水质改善提供智力支撑。

  定期研判形势提升动态研判能力。利用大数据分析及水质模拟技术,提升沱江流域监管预警预判能力,每月增加两次动态加密监测,实现“旬监测、旬通报”。

  记者:严惩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也很关键。

  于会文:对,我们坚持依法治水,在3大督查手段上给力,用好用足环保法律法规,增强法治震慑,强化法律权威。

  一是开展强化督查。按照“自查自纠、见责见人、定时定量、清单管理”的基本原则,今年对沱江流域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强化督查,对环境违法行为实施精准打击,督查点位1052个,发现各类问题632个,现已整改完成44.5%。

  二是开展专项督查。组织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专项整治,全面完成沱江流域地级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县级饮用水水源地排查出的52个环境问题已整改完成46个。组织开展清废行动,全流域发现38个问题,目前已整改完成35个。组织开展省级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专项督查,2017年以来,沱江流域31个工业园区均按照国家要求完成工业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三是开展从严执法。对沱江流域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2017年以来,沱江流域共查处涉水污染环境违法案件1514件,处罚金额1.1亿元,涉嫌环境犯罪移送公安机关63件,行政拘留478件,处罚100万元以上重大案件9件。

  记者:接下来有何打算?

  于会文:目前,沱江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但成效还不稳固,离水质改善的目标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差距。下一步,要继续坚持精准发力、系统治理的思路,加快构建党政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流域治理新体系,加投入、补短板、重科技、强监管,确保打好打胜沱江治理这场攻坚战。

  (记者 殷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