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成都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释放哪些信号?

2018-11-27 04:07:29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成都于11月24日召开了全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这次会议备受各界关注和重视。它是成都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全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决策部署的切实举措,是一座城市在改革开放40年历史节点为民营经济发展开启的历史新篇。对无数民营企业而言,它更透露着一个正在快速崛起的国家中心城市孕育的无限机遇。

  媒体从会上带回的信息中,我们无疑读出了成都的诚意、决心和信心——

  会上除了给100家优秀民营企业、30名优秀民营企业家、20名优秀创业者戴上大红花、进行隆重表彰外,更端出了一份真金白银的“大礼包”——即将出台的《中共成都市委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见》,被带到会上专门征求企业家们意见。其中的25条政策“干货”,紧紧围绕“惠企、利企、便企”三大关键词,直指民营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痛点,让参会企业家直呼解渴。企业家们被安排在会场中间位置就座、优秀企业和企业家的介绍被做成醒目展板放在市委机关小礼堂门口,这些细节让参会企业家直呼感动——这是“诚意”。

  会上明确提出,成都力争到2022年,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到300万户以上,民营经济产业规模迈上万亿台阶,民间投资规模达到8000亿元以上——这是“决心”。

  而所谓“信心”,成都让企业家们清楚地看到了成都不断增强的“势”与“场”——在2018年世界城市评价报告综合竞争力排名上升至全球第71位,成功跻身Beta+级;2011年—2017年,成都常住人口年均净增量14.3万。这是几个足够支撑成都“信心”的数字。

  这样一次大会,至少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洞悉它的意义。

  首先,一座城市的担当力度,决定了其发展高度。

  改革开放再出发,需要民营经济继续撑起中国经济“半壁江山”。民营经济是改革开放的实践产物,也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见证者、贡献者,对国民经济发展全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进入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继续扩大开放,更是需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对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提出“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两个健康”“解决‘三门三山’问题”“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而近两个月来,党中央更是密集释放出毫不动摇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强烈信号。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评价改革开放40年来民营经济为国家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充分肯定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确提出了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6个方面政策举措,极大鼓舞了民营企业家的发展信心。11月20日,四川省召开3万多人参加的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提出五个方面新要求,号召协心齐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四川民营经济健康发展20条也在大会上公布。

  成都市在中央、全省会议召开后迅速召开全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正是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落实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体现出成都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全省“主干城市”的主动担当。

  这一点同样从会议安排上可见一斑——当天会上,成都市专门安排了6个部门发言,其中纪委、政法委等部门的发言在经济类工作会议上十分鲜见。但稍作分析会发现,这样的安排正是一一回应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提出的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完善政策执行方式、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等6个方面政策举措。成都6个部门领导在民营企业家面前表态发言,正有“立此存照”之意。

  一座城市的担当力度,决定了其未来的发展高度。成都迅速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重大决策,提出“力争到2022年全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到300万户以上,民营经济产业规模迈上万亿台阶”的目标,同样决定了未来这座城市伴随民营经济壮大发展的崛起。

  其次,民营经济的壮大与城市的崛起相辅相成。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成都的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推动城市崛起的强大力量。一组数据可以为证:从1978年到2017年,成都的民营经济增加值从1.24亿元增加到6746.4亿元,贡献了全市48.6%的GDP、53.9%的固定资产投资和54%的税收。民营企业也是成都对外开放的重要力量、创新创业的重要动力、民生改善的重要支撑。成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80%,全市98%的新增市场主体、70%的科技创新来自民营经济,民营企业提供了全市超过70%的就业岗位和90%的新增就业。这也是为何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在会上表示:“民营经济强则成都强,民营企业好则成都好。可以说,没有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就不可能有蓉城大地的历史巨变;没有民营经济的勃勃生机,就不可能有成都发展的崭新局面。”

  进入新时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更是需要民营经济扮演“生力军”角色。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重要时期。饱含创新开拓基因的民营企业,往往能够在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方面独领风骚。应对经济下行风险,同样需要民营经济发挥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今年以来,受国内外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只有稳住民营经济,才能稳住城市的整个经济运行,实现稳中求进。

  对有着创新基因的成都而言,发展民营经济不仅是自改革开放之初以来一以贯之的城市特色,更是新时代成都主动的战略选择。市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成都在全国率先举起“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大旗,提出培育“新经济六大形态”和“七大应用场景”,新经济成为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不仅催生出众多创新创业领域的民营企业,也为传统民营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塑造竞争新优势提供了重大机遇。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成都从“内陆腹地”跃升为“开放前沿”,成为距离欧洲大陆最近的国家中心城市和国家向西向南开放的门户,成都全力推进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建设,为广大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有利机遇。如今,成都发展的“势”与“场”正不断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上升至全球第71位,成功跻身Beta+级,2011年—2017年常住人口年均净增量14.3万。2017年来,成都“人才新政”红利持续释放,累计吸引25.1万本科以上青年人才落户。成都正全力推进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加快形成文化、商贸、餐饮、旅游、康养5个千亿级消费市场。这些,都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极大的有利机遇。

  时代潮流,孕育无限机遇;城市崛起,呼唤伟大企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蕴含无限机遇。成都的崛起,必将为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提供更大空间。而民营企业的壮大,也必须为城市崛起缔造牢固根基与血液。

  其三,构建全生命周期政策服务体系,保证政策精准实效。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成都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于过去长期处于“内陆腹地”、以及“小富则安”的心态,成都民营企业发展状况与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并不匹配。

  就目前成都民营企业发展实际来看,还存在普遍规模较小、龙头企业不多,多为家族企业发展而来、治理结构落后,过于依赖成都本地市场、缺乏全国乃至全球布局,商业模式老旧效率偏低;产业层次较低、竞争力弱等问题。同样几组数据可以反映问题:2018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成都仅占6席,而同为新一线城市的杭州为36席、武汉为10席;成都民营企业100强榜单中,营业收入上100亿元的仅11家。2017年成都新增市场主体中,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到了四分之三。在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下,面临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成都民营经济要“再出发”,就必须做强做优,补足上述种种短板。

  此番成都市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上创新性地提出“构建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服务体系”,打破了“政策一刀切”模式,有意识地针对不同发展阶段民营企业的“痛点”提供政策支持,保证政策更精准、更有实效。

  例如,针对初创型企业,重点是“扩量提质”。成都将深入实施新经济企业“双百工程”,用好100亿元规模的新经济发展基金,鼓励支持以高水平商业模式和高科技创新产品为内涵的新经济创业。针对成长型企业,重点是引导支持其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发展道路,成都将建立5000家成长型企业培育库和500家“隐形冠军”培育库,打造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细分市场占有率高的“隐形冠军”。而针对领军型企业,重点是加快跨越发展。成都提出,将大力引导支持领;军型民企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发展,对首次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企业500强”“世界500强”的企业将给予最高2000万元奖励。

  根据企业发展的“生命周期”建立更加精准的政策服务体系,不仅体现了政府从粗放型管理向更加精细化管理上的撞扁,更将有助于城市加快形成民营企业梯次发展、竞相跨越的良好格局。成都在这方面,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其四,拿出“真金白银”的干货实货,体现“惠企、利企、便企”三大关键词。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用“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生动深入地分析了当前民营企业遇到的困难挑战,强调要抓好“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等6个方面的政策举措落实。在民营经济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节点上,必须落实好这6方面政策举措,才能切实解决民营企业实际困难,帮助民营企业渡过当前难关。此次成都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的一大亮点,正是拿出了堪称“真金白银”的干货实货,紧紧围绕“惠企、利企、便企”三大关键词,着力降低企业成本、提升营商环境,让民营企业实实在在得实惠、得利益、得便利。

  “真金白银”体现在实实在在的税费减免上,这是“惠企”。例如成都提出,为着力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将落实降低社保缴费名义费率政策,稳定缴费方式,确保企业社保缴费有实质性下降。对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给予缓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失业保险费政策支持,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职工相关社保待遇不受影响等等。

  “真金白银”还体现在实实在在在的政策奖补上,这是“利企”。即将出台的成都民营经济健康发展25条中,成都开出了“4个100亿”的奖补政策,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为民营企业纾困解难。包括:设立规模100亿元的“应急周转基金”为民营小微企业提供短期应急周转;设立规模100亿元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帮助民营企业处置不良资产;设立100亿元上市公司纾困帮扶基金,积极化解上市公司和实际控制人流动性风险,让企业放心经营;设立100亿元规模的新经济发展基       金,对新经济企业成长段进行引导投资。

  “真金白银”更体现在将创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头号工程”的决心上,这是“便企”。成都提出建设“优商重商亲商的标杆城市”, 把企业家队伍作为成都发展最稀缺的战略性资源、最特殊的人才资本和最重要的竞争力。除了把2019年确定为国际营商环境建设年,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甚至在会上谈到成都营商环境时对企业家们表示,“谁砸成都牌子,我就砸谁饭碗”,赢得企业家们的“手动点赞 ”。

  时代创造舞台,使命呼唤担当。民营经济的又一个春天,已经来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