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改革开放40年 民营经济撑起四川经济“半边天”

2018-11-20 04:52:05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有人说,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民营经济发展史。

  查阅40年四川地区生产总值(GDP)、民营经济增加值数据,两条平行上升曲线清晰可见。四川民营经济始终与全省经济发展大局同频共振——1978年,四川GDP184.61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为6.36亿元;2017年,四川GDP达36980.2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也突破“两万亿”大关,达20738.9亿元。

  另一条上升曲线,更直观勾画出四川民营经济40年的强劲发展态势:1978年,四川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3.4%;2017年占比已飙升至56.1%。民营经济地位逐年提高,撑起“半边天”。

  看总量

  从破千亿到过万亿用了11年

  如果将一个千亿元视作一个台阶,四川民营经济增加值2000年实现1113.55亿元,首次迈上千亿元台阶,民营经济发展驶上快车道;2004年突破“两千亿”,达2451.93亿元;2005年突破三千亿元;2011年首破万亿元,达11130.63亿元。

  “改革开放40年,四川民营经济实现了从小到大、从有到好的跨越式发展。”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厅长陈新有说,四川深入贯彻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旗帜鲜明鼓励引导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出台了市场准入、财税支持、创新创造、鼓励“走出去”等一系列政策举措,民营经济发展跑出“加速度”。

  从2012年起,四川民营经济增加值每年迈上一个新台阶,保持着“一年一个千亿”的节奏。2012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总量近1.3万亿元,2013年超过1.4万亿元,2014年跃过1.5万亿元,2015年突破1.6万亿元,2016年突破1.8万亿元,2017年首破两万亿元。迈过千亿台阶用了22年,由“千亿”到“万亿”的跨越用了11年,跨越第二个万亿只用了6年。

  看贡献

  从破茧而出到成为重要支柱

  “改革开放40年,民营经济走过了从破茧而出到成为重要支柱的发展历程。”四川大学教授李光金说。

  省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1978年,四川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3.4%;1980年,这一占比逼近10%;1993年首超20%;2001年首超30%;2005年首超40%;2009年首次突破50%,撑起“半壁江山”。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继续逐年提高。2012-2017年,四川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从53.8%提高到56.1%,5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1339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56.4%。

  “民营经济快速增长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大,重要支柱作用更加凸显。”省统计局总经济师熊建中如是说。以2017年为例,民营经济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6.1%,拉动当年经济增长4.5个百分点。

  “半壁江山”的重要支柱还体现在投资、就业、税收等多方面。近年来,全省民营投资增速长期高于全国平均速度。2017年,全省民间投资占全省全社会投资的近50%,成为投资的重要推动力。近5年,全省个体私营企业吸纳就业人员占城镇就业人员的92.8%,成为就业的最大主体。2017年民营企业缴纳国税收入占全省国税收入比重的60%以上,成为财力增加的主要贡献者。

  看转型

  从蹒跚学步到跳起摸高

  最新“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新希望、通威等8家川企榜上有名。它们都诞生于改革开放的春风中,从蹒跚学步到跳起摸高,一步步发展壮大,成为知名企业、行业领军企业。

  原本“高不可及”的航空航天,也是四川民企跳起摸高、积极起舞的领域之一。“以往提到军民融合的核心,大多是军工企业,协作的主体也以体制内的军工企业为主,最外围才是民营企业。四川近年来着力打破体制机制障碍,参与产业链的民营企业越来越多。”无人机民企四川腾盾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艳平介绍,作为国内第一家专注做大型无人机主机研发的民企,已带动、牵引一大批民企投入军民两用无人机的研制。“今年的第一批订单中,外包部分2/3订单由民企分享。”

  民营经济正在成为四川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2017年,民营企业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的98%,近3年获得的自主知识产权数占全省总量的95.8%,研发费用占全省总额的81.5%。

  工业领域,民营经济跳起摸高。农业和服务业领域,民营经济表现同样可圈可点。乡村旅游,是改革开放40年来农村领域的一大亮点。1986年,种植花卉苗木的徐纪元带头在郫县(今郫都区)农科村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农家乐,带动了一个产业的兴起。如今,一大批“新农人”再次走入农村,以文创、体验等方式带动和引领着新的乡村旅游潮流。

  在餐饮等服务业领域,四川火锅正成为川菜“走出去”的一张新名片。今年2月,四川火锅品牌“小龙坎”在新加坡开了第一家店,6月第二家店开业,年底前第三家店也将开业,还将目光瞄向柬埔寨、泰国等地。谭鱼头、海底捞、大妙、大龙燚等四川火锅品牌已将触角伸向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7年四川民营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为7.8∶52.8∶39.4,工业依旧是民营经济最活跃的领域,服务业占比正在逐渐提升,2017年全省民营经济第三产业增加值对全省民营经济的贡献率达42.4%。

  改革开放40年,四川民营经济为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和发展机遇,为越来越多的家庭带来了幸福生活。(记者朱雪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