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半月谈》关注基层“三错”干部:别让“错”字误终生

2018-11-16 06:29:34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基层干部中有一个特殊群体,人称“三错”干部——犯了错、认了错、被诬告有错干部的统称。这样的干部会不会背上卸不下的包袱?他们干事的热情还足吗?干事的机会还有吗?带着这样的问题,半月谈记者走进“三错”干部群体,听听他们在想些啥,盼些啥。

  犯错干部如何“归队”?

  近日,川中某县科级干部江文(化名)因工作成绩突出被提拔重用,在当地竟引发了一场热议。原来,江文是个犯错干部。3年前,由于所在部门虚报统计数据,他作为分管领导受到行政警告处分。

  半月谈记者采访了解到,江文并非个案。那么,究竟什么样的犯错干部能“二次上岗”,甚至提拔重用?这是基层面临的一个难题。

  四川某县纪委书记表示,一段时间以来,基层许多地方在重新启用犯错干部时,常陷入既无相应政策依据,还要承担这类干部再次犯错风险的窘境。“重新提拔任用受过党纪政纪处分的干部,阻力是多重的。一些干部群众会质疑,这个人受过处分,组织上还继续用,是否说明处分给得不够严肃?”

  如何避免“带病提拔使用”,又可让治愈的“病树”顺利“归林”,曾是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村级党组织换届时不得不解决的问题。2016年,旌阳区在筹备换届时发现,超过一半的村干部受过处分,如果全部“弃之不用”,村(社区)干部将面临“青黄不接”的情况。

  “由此,旌阳区开始尝试‘回归森林’计划。”旌阳区委组织部长古春芳说,换届时,为受过处分但工作得力的村干部安排了一套完整而严格的认定程序。首先,这部分人是仅受到警告或严重警告且影响期满的同志;其次,他们认识到错误并加以改正,在工作中做出了成绩,取得大家的信任;最后,组织为他们设置了实际考察、群众座谈和公示等六道“复核关卡”。

  此外,旌阳区探索制定党内法规,对受处分党员干部的重新启用在制度上作出安排,进而形成一套正向激励党员干部改正错误、自觉接受监督的纠错办法。容错免责的9种具体情形、6项实施程序、5类处置方式……一条条都规定得清清楚楚。

  多名受访的基层纪检监察干部表示,医生在病人出院前都会为其留下医嘱、约定复诊安排。纪委作为“政治医院”,理应更妥善地关心受处分干部,做好他们的“术后康复”工作,使他们可以安心在思想、生活、工作上全方位“回归”。

  认错干部如何“归位”?

  “去纪委交代问题的时候,本来20分钟的路程感觉走了好久好久。”遂宁市安居区拦江镇库楼湾村文书段振胜回忆时不胜唏嘘,“路边的风景好像都没了颜色。”

  段振胜由于冒领了村民的粮食直补款,心里一直忐忑不安,今年鼓起勇气主动向纪委“认了错”。当地纪委考虑他主动交代问题且影响较小,给予书面诫勉的处理。“我现在感到非常轻松,否则长期这样下去我肯定要抑郁。”段振胜说,现在他在工作中更加注意各项纪律规定,有拿捏不准的政策都要咨询清楚。

  类似段振胜这样的认错干部在基层不算少数。据统计,自今年四川省启动集中整治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问题以来,已有2万多人主动向当地纪检监察机关说清问题。也许许多人会怀疑:他们交代问题时会不会有所隐瞒?

  在受访的主动认错干部中,绝大部分人表示,主动迈出这一步,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如果有所隐瞒,还是过不了心里那道坎,最后自己可能会受不了。”川中一位主动交代违纪行为的基层干部说。

  事实上,为保证认错的效果,各地均采取了制度化手段。四川省纪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对主动说清问题的干部,综合考量性质情节、后果影响等因素,分类甄别处置,依纪依法从宽处理;对限期内未主动说清问题,对组织不忠诚、不老实,避重就轻、欺骗组织的干部,一经查实,则严肃处理。

  卸下“包袱”的干部,接下来的道路走得怎样?半月谈记者了解到,不少认错干部展现了良好的工作状态。

  “我现在经常拿自己的例子来教育职工,警醒干部。”遂宁市大英县天保镇镇长蒋华红说,在大英县蓬莱镇副镇长任上的他,曾于乔迁新居时收取了企业的礼金。回想起来,“拿了人家手软”,蒋华红那一阵有时候常常半夜睡不着,“只要见到纪委的同志,心里就十分忐忑”。

  2016年,蒋华红主动到县纪委“认错”并坦白问题,纪委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蒋华红警告处分。此后,因为综合表现出众,群众认可度高,2018年2月26日,蒋华红被确定为天保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人选。蒋华红说,如果当时再不向纪委说明情况,或许哪一天真会出大事。

  被诬告干部如何“归心”?

  为被诬告有错的干部正名,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心声。正名究竟应如何在还干部清白基础上,实现对他们的正向激励?基层纪检干部认为,这首先需要纪委监委发挥担当精神。

  前不久,四川省委第九巡视组曾收到一封举报信,信中实名举报攀枝花市东区向阳村街道办事处主任李勇辱骂群众等违纪线索。接到信访交办函后,东区纪委监委第一时间成立专项调查小组,事件真相很快被还原。

  举报人因其房屋未被纳入棚改计划,忿而到向阳村街道办“讨说法”。在接访过程中,面对情绪激动的来访群众无端谩骂,李勇始终保持冷静克制,期间未发生任何违纪违规行为。不成想,“讨要说法”不成的举报人随后对李勇进行不实举报。

  得知情况,东区纪委监委随即专门召开澄清说明座谈会,令李勇感动不已:“今后我将更加努力,继续为群众干实事、办好事。”

  “我们要敢于发声,旗帜鲜明地为干实事者担当。”攀枝花市东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何峻峰说,截至今年上半年,东区纪委通过召开专题澄清会、出具书面说明书、向党组织进行通报等方式,为受到错告、诬告的19名党员干部予以澄清,及时消除不实举报带来的负面影响。

  四川省中江县纪委书记袁朝宇指出,目前需要纪委“撑腰”的干部,其实分两类:一类是信任组织,自身过硬,不怕审查,期待及早正名;另一类则是自身还是有些小错误,这样的干部有时并不敢把意见公开说出来。“这就需要纪检部门敢担当,让干部能安心讲出心里话。”

  此外,受访的基层干部表示,被诬告干部的正名诉求其实也有区别,有的希望在正式场合大范围内得以正名,有的则希望在小范围或纪委系统内正名就可以了。纪委在实际工作中应更加讲究方式方法,照顾干部情绪实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