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川港澳合作:把握新机遇 开创新格局

2018-11-06 23:57:03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伶仃洋上,巨龙飞腾。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这座世纪之桥连接起的不仅是港珠澳,更是内地与香港、澳门。

  港珠澳大桥开通的消息,同样刷爆四川人的“朋友圈”。香港、澳门虽然与四川相隔上千里,但港澳同胞和巴蜀儿女的亲近,却由来已久。无论是地震灾后援建,还是交流合作,你来我往中情深意浓。

  今年5月,川港高层会晤暨川港合作会议第一次会议在成都召开,开启川港地方政府间全方位和机制化合作的序幕。很快,四川与澳门长效合作机制建立也将迎来新的进展……新时代孕育新机遇,川港澳合作不断开创新格局。

  情牵巴蜀 抒写同胞深情

  “特别感谢香港同胞对我们的无私帮助。”上周,面对来川采访的香港记者,汶川县县长旺娜不止一次地表示。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从政府到企业团体,从社会爱心人士到广大民众,港澳各界用实际行动,向四川伸出友爱之手。

  四川省人民医院川港康复科技综合大楼、四川省旅游学校、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成都市大邑县社会福利院……一个个港澳援建项目拔地而起。

  为支持四川灾后重建,香港特别行政区提供100亿港元,援助项目190个;澳门特别行政区提供55亿澳门币,援助项目106个,覆盖四川12个市(州)的59个县(市、区),2600万人受惠。

  援建,不仅带来了资金、项目,更带来不断升华的深情厚谊。

  作为首批澳门援建项目之一,广元市宝轮中学2011年11月竣工并投入使用。随后,宝轮中学与澳门濠江中学签订姊妹校合作协议,约定每年两校互派师生进行交流,到今年已是第7个年头。

  教育、医疗、体育、文化、社会福利等领域的交流,在川港、川澳之间比比皆是。

  仅以香港赛马会支持的项目为例,今年以来香港和四川之间的互访交流团达18批次,参与人员超过1000人。

  “港澳青年巴蜀文化之旅”“澳门青年学子四川感知行”等青年文化交流项目,吸引一批又一批港澳青年来到四川。

  援建虽已结束,但交流仍然热络,友谊不断增进。

  今年6月才成立的香港各界扶贫促进会在调研走访中,很快敲定他们在内地的首个扶贫点——巴中市南江县。南江黄羊,成为双方合作的重点。

  “我们不是只给资金,更要激发扶贫的内生动力。”香港各界扶贫促进会主席苏长荣说,他们计划让南江在今年完成45个村、1.95万人脱贫,还要用两年时间巩固扶贫产业成果。

  你来我往 筑牢合作基础

  11月4日,成都兴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香港富德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把投资焦点对准文化旅游领域,投资总额达500亿元。

  看好与四川旅游产业发展前景,香港、澳门频频伸出“橄榄枝”。

  2017年四川接待澳门游客7.87万人次,同比增长13.8%。2015年,四川旅游港澳营销中心设立,启动“万名港澳学生游学四川”项目。不仅如此,四川多次赴澳门参加澳门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

  “成都和澳门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美食之都’。”在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旅游局副局长程卫东看来,以美食为主题或以中医食疗为主题的旅游合作,或许是川澳未来旅游合作的方向。

  川港企业之间的“牵手”,对省港澳办副主任唐锐来说再平常不过。截至去年底,香港在川投资设立企业5087家,实际到位资金529亿美元,占全省实际到位外资总量的60.4%。

  四川外资第一来源地这把交椅,香港牢牢占据。与此同时,四川企业备案在港投资设立企业166家,备案投资金额11.95亿美元。长虹、宏华等一大批四川企业,借助香港走向世界。

  借助港澳走向世界的,还有四川蔬菜。“为港澳同胞送去高质量蔬菜的同时,也擦亮了四川蔬菜的牌子,还可以撬动更大的海外市场。”成都市郫都区新民场镇,承担四川蔬菜直供港澳的流通企业负责人曾友俊道出心声。自去年11月全面启动四川蔬菜直供港澳试点工作以来,四川直供港澳蔬菜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已有备案的出口蔬菜基地3万余亩。

  川港贸易增长同样亮眼。自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实施以来,川港贸易年均增长超过20%,2017年四川对港服务贸易实现成倍增长,香港已成为我省第四大贸易伙伴。

  “政府规划、高层推动、企业运行、各方参与、互利共赢”的川港、川澳交流格局已形成。如何把握机遇进一步扩大合作,川港澳都在寻找新的答案。

  把握机遇 共创互利共赢

  本周,随着川港澳合作周活动陆续启动,四川与香港、澳门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大背景下,四川主动作为。

  推动内陆和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打造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这是四川在新时代面临的新课题,如何求解?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明确“突出南向”。

  向南而行,目标之一是粤港澳大湾区。

  5月举行的川港高层会晤暨川港合作会议第一次会议,签署了《川港合作会议合作机制安排》《川港高层会晤暨川港合作会议第一次会议备忘录》,川港合作提升到地方政府间全方位和机制化合作。

  川港双方在“一带一路”建设、文化创意产业、科技、金融、青年发展、建筑、教育、中医药和食品安全、旅游、机场建设管理等11个领域的合作进展,令人期待。同样令人期待的,还有川澳发挥各自优势,加强航空、旅游、文创、中医药产业合作等。

  在去年的川港澳合作周上,四川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作为主题进行推介,给不少港澳同胞留下深刻印象。他们认为,这显示了四川开放的胸怀和视野。在随后的合作周期间,签约的项目既有投资四川、香港和澳门的项目,也有携手合作拓展第三方市场的合作项目,涉及农业、金融、旅游、交通、文化等领域。

  川港澳相关人士认为,通过川港澳合作周,聚焦重点合作领域,一定能够开创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新格局。(记者 袁婧 熊筱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