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四川首个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行动计划发布

2018-11-04 01:56:37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5个方面工程

  文化旅游融合工程

  文化创意精品工程

  市场主体壮大工程

  市场要素优化工程

  文化品牌传播工程

  11月1日,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发展理论研讨与工作推进会在乐山市夹江县举行。会上,《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四川行动计划(2018—2020年)》正式发布,提出在未来3年将重点实施5大工程,促进藏羌彝文化产业发展。这也是我省首个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行动计划。

  根据《行动计划》,将通过重点实施一批文化资源有效保护与产业转化项目,建成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化产业示范项目,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产业品牌,新增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文化产业示范项目,形成完善的文化旅游产品生产体系和旺盛的文化消费市场,将四川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地区打造成为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

  《行动计划》列出了藏羌彝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内容。将重点实施5大工程,即实施文化旅游融合工程、文化创意精品工程、市场主体壮大工程、市场要素优化工程、文化品牌传播工程。其中包括,搭建互联网+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四川服务平台,实施四川“藏羌彝文化走廊”形象推广计划等。还将依托中央和省级文化产业项目服务平台,建立重点项目库,征集并发布年度重点项目,以加强对其宣传推介、招商引资和交易合作等方面服务。

  同时,会上还对我省首批4个“四川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园区”进行了授牌。乐山市夹江县文化产业园区、德格麦宿非物质文化产业园区、壤巴拉文化产业园、凉山诺苏文化投资有限公司获得授牌。(记者 吴梦琳)

  延伸阅读

  挖掘藏羌彝文化的更多产业潜力

  从我省率先提出“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重大区域性发展战略,到2014年正式进入国家层面并出台总体规划,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现已成为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

  11月1日,《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四川行动计划(2018—2020年)》正式发布。《行动计划》有什么特色和亮点?期望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省文化厅相关负责人对此进行解读。

  目标:文化产业GDP占比达8%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以来,我省已相继采取规划编制、品牌推广、项目建设、产品宣传、人才培养等多种举措持续推进,取得不少成效,但同时也面临藏羌彝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水平偏低、文化资源有效开发利用程度不高等问题。

  此次发布的《行动计划》就是在以往基础上更加详细地明确未来三年的重点工作,以项目和产业为主要出发点,提出五大重点工程。在每一个工程中,都提出了更加详细的具体举措。

  “力争用三年时间,把文化产业打造成为我省藏羌彝地区的支柱产业,占GDP比重突破5%,争取达到8%。”该负责人说。

  特色:现代理念表达传统资源

  藏羌彝地区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如何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用现代理念来诠释和表达,更好地推向市场,是《行动计划》的一项重点。

  “要充分挖掘藏羌彝地区民族传统文化,在保护传承基础上加以转化利用,让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能更好地发挥出来。”该负责人说,这就需要融入积极的现代创意设计方法和营销理念等。《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大力孵化文化创意型精品,促进民族文化元素与高新技术、艺术设计相结合,同时推进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发展互联网新型业态及增值服务。

  在现代营销上,一方面将依托特色博物馆、非遗传习所、乡镇文化站、农牧家书屋等基础设施,建设生产销售服务网点,构建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市场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将搭建互联网+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四川服务平台,实现统筹协调、跨越区域、合作共享为一体。同时实施“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形象推广计划,每年选择1-2个有影响力的精品项目,集中面向海外、省外推广和营销。

  此外,《行动计划》提出,要“实施市场主体壮大工程”,积极推进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主题园区建设,全面开展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四川地区建设示范点工作。

  “产业园区能起到很好的集聚效应和示范带动作用。”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通过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快园区建设,未来将形成甘孜、阿坝、凉山3个核心区域,绵阳市、乐山市、雅安市、攀枝花市4个辐射区以及成都的互联互通空间布局。 (记者 吴梦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