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网络扶贫之花开遍凉山 诠释新时代精准扶贫要义

2018-11-01 04:51:29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华网成都10月31日电(吴晓)“你们村是不是刚通网?”——网民们常用来形容一个人信息获得滞后。然而,这样一句调侃,却是一些地区的真实写照。

  “我们先打开微信,点击通话按钮可以发送语音,打开表情选项可以发送表情包……”台上,老师仔细讲述着如何使用即时通讯工具,讲台下是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这一幕发生在四川凉山州普格县五道箐乡洛果村的农民网校上,运用社交软件沟通、聊天,这种看来稀松平常的操作,在大凉山深处却需要从头教起。

  凉山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典型的深度贫困地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几十年前,凉山实现了从奴隶制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一步跨千年的时代飞跃。今天,互联网正在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网络扶贫“五大工程”之花开遍彝区,推动凉山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不断跨越,为中国脱贫奔康事业注入不竭动能。

  农村触网 弥补大山深处的“数字鸿沟”

  当前,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全面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也为消除贫困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和新路径。

  农民网校的老师正在教授社交软件使用方法。新华网吴晓摄

  “贫困群众可以在家里通过网络了解党的惠民惠农政策,学习各种种植和养殖技术。”洛果村第一书记刘维介绍道。刘维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洛果村农民网校的校长。

  今年8月,在四川省网信办和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四川分行的支持下,四川省第一家农民网校在洛果村诞生。据刘维介绍,网校采取集中培训、定点教学、上门服务、公益辅导等方式,对村民进行手机、电脑、网络等基础知识培训,提供网络营销、互联网+金融、网络宣讲等服务。网校至今已开展11期,最“资深”的学员年纪高达76岁。

  就在农民网校的“大学员”补课网络知识时,五道箐乡中心校三年一班的学生正通过远程教育系统与西昌二小的孩子合唱歌曲《童年》。“我希望能成为一名老师,培养更多的学生成为祖国的栋梁,为中国献一份力量。”该校学生土比有歪介绍自己未来的理想,表示要好好学习,不辜负老师和父母对自己的期望。

  越接近教育,越阻断贫困。教育是消除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据悉,学校近年来通过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学而思等专业公司的合作,加大远程教育平台建设。通过网络远程教育,贫困山区的师生能够畅享优质的教育资源,近距离感触外面的精彩世界,激发他们勤学善思,好学不倦。

  五道箐乡中心校远程教育课堂。新华网吴晓摄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凉山州已实现行政村网络覆盖率100%,自然村网络覆盖率80%,全州城乡及重点区域无线高速宽带全覆盖。网络知识教育正逐渐弥补大山深处的“数字鸿沟”,网络成为了连接山里和山外的桥梁。

  网企进山 续写“彝海结盟”新篇章

  如果说“村网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网络扶贫行动计划的发令枪,近日举行的一场集中签约帮扶则吹响了“让网络为凉山插上脱贫翅膀”的集结号。

  10月25日,全国深度贫困地区网络扶贫工作现场推进会暨网络扶贫凉山行活动在凉山西昌市举行。会议现场,40家网信企业与凉山州及17个县市达成62个帮扶项目。项目协议明确了帮扶的具体目标和务实举措,涵盖网络覆盖、农特产品在线销售、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商培训、网络公益等方面,着力增强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

  一片片蔬果大棚一眼望不到头,大棚内的草莓苗绿意盎然。五道箐乡大棚蔬菜生产基地于去年9月正式开始使用,占地约300亩。基地的建成改变了以前传统的种植模式,提高了产出和效益。据悉,该大棚基地同时也是中国电信天虎云商电商平台的线下直供基地,目前,大棚种植的巧克力草莓已通过天虎云商开启了网络预售,已接到100余单。

  近几年来,大凉山的农产品正乘着国家电子商务发展的风帆飞出大山,成为广大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快速通道,农村电子商务正在把世界带进村里,把乡村推向世界。

  五道箐乡大棚蔬菜生产基地附近的“电商进村”广告牌。新华网吴晓摄

  网络带来的不仅是销售渠道的拓展,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的引入也实现了农业的智能化管理。“基地的生产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中国电信的物联网技术在远端实现土壤、空气环境、病虫害监控及农产品二维码追溯等管理。”据中国电信凉山分公司政企客户部项目总监胡磊介绍,这样做能实现最大限度节本增效,生产出让消费者更放心、更满意的绿色产品。

  农药残留一直是餐桌上的一大隐患。“‘互联网+农业’能够实现农药生产、销售与使用的全程可追溯。”四川科库科技有限公司“优农帮”惠农平台也是与凉山签订帮扶协议的企业之一。该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力争5年内助力普格县实现农业现代化。

  83年前,长征途中的中央红军北上先遣队司令刘伯承同彝族首领小叶丹举行“彝海结盟”,保证了中国工农红军顺利通过凉山;今天,来自全国各地的网信企业齐聚凉山对口帮扶,在名为脱贫攻坚的“长征”中续写“彝海结盟”新篇章。

  网络扶贫 诠释新时代精准扶贫要义

  脱贫攻坚,精准是要义。精准扶贫,就是要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实行精确化配置,对扶贫对象实行精准化扶持,确保扶贫资源真正用在扶贫对象身上、真正用在贫困地区。

  当前,脱贫攻坚进入深水期,距离2020年底只有不到800天,能否啃下凉山这块深度贫困的“硬骨头”,是四川必须回答的时代考题。

  而网络扶贫,就是精准扶贫在曾经“互联网缺位”的地区落地的那把钥匙。

  “幸福不会从天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新华网吴晓摄

  四川在网络扶贫工作中,大力拓展网络覆盖,深入推进农村地区提速降费,坚持普惠降费与精准降费相结合,为每个贫困用户减少支出约2000元;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为抓手,探索“电商+”新模式,创造就业岗位21.95万个,红利惠及贫困县乡村人口1675万;加大贫困地区信息化设备投入,为45个深度贫因县项目学校班级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数字教育资源,对230多万农村青壮年、返乡农民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

  通过实施网络设施、移动终端、信息内容、电商平台、公共服务“五大工程”,凉山网络扶贫助力脱贫攻坚成效显著。2014年至2017年,共减贫46万人、退出贫困村954个,今年计划减贫20.7万人、退出贫困村500个。

  让贫困地区群众搭上信息化的高速列车、沐浴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春风,提升他们的网络素养、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便是新时代下精准扶贫要义的有力诠释,也是落实“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幸福”要求的重大举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