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西南交大土木工程“梦之队”助力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

2018-10-25 16:16:28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10月23日上午9时,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自此,驾车从香港到珠海、澳门仅需30分钟。记者了解到,这项超级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也有西南交大人倾注的心血,他们攻坚克难,敢啃硬骨头,展现了交大土木“梦之队”的强悍实力。

港珠澳大桥采用正交异型桥面板钢箱梁,这种结构形式轻质高强、施工速度快,但是它的板件构件及受力特性复杂,最大的问题是疲劳。疲劳导致的裂缝成为国内外钢桥行业共同的难题。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卜一之、张清华教授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以及另外两个课题——海上装配化桥梁建设关键技术,连续钢箱梁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抗疲劳性能关键技术等研究。他们还主持了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委托科研课题两项: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桥梁工程施工图设计钢箱连续梁合理构造系统和设计标准专题研究、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桥梁工程施工图设计钢箱连续梁制造及安装关键技术专题研究。通过艰苦研究,团队攻克了疲劳的难题,助力港珠澳大桥保证120年的寿命,并为大桥钢梁架设技术提出了有益建议。

马建林教授在珠港澳大桥施工现场

土木学院马建林教授团队主持了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桥梁工程施工图设计大直径钢管复合桩试验专题研究,助力港珠澳大桥稳稳“扎根”海床。现场调研、资料收集、室内外试验、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团队不断探讨复杂受力条件下钢管复合桩的受力机理与协同工作性能,解答了深海条件下钢管复合深长桩基础的相关计算理论和设计方法等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对于港珠澳大桥大直径钢管复合桩基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港珠澳大桥共有3个跨度通航孔桥和长距离的钢箱梁非通航孔桥,这些桥体如何能经受住猛烈的台风呢?土木学院廖海黎、李明水教授团队承担了港珠澳大桥所有通航孔桥和钢箱梁非通航孔桥的抗风性能研究工作。有关大桥模型在西南交大犀浦校区的XNJD-3风洞这一目前世界最大的边界层风洞里进行了反复试验,最终,团队为港珠澳大桥的抗风设计和风致振动抑制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测绘遥感信息系退休教师许提多教授则于2010年12月一2016年12月受聘于港珠澳大桥工程测量特聘专家,他制定了港珠澳大桥测量控制总体方案并具体参与和指导实施;参与制定港珠澳大桥工程测量规程和规范;对桥梁、海底沉管隧道、人工岛等工程测量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审核最终的具体施工测量方案等。(四川在线陈姝君江芸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