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四川1898名2018届选调生产生的背后

2018-10-25 07:08:04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2018年春天,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张定发和同学们站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当不少人在各种机会前徘徊时,张定发却认定了一条路——到基层一线去。

  彼时,四川省委组织部招录急需紧缺专业选调生,张定发毫不犹豫报名。

  像他一样坚定的人还有很多,他们中的1898人,成为四川省新录用的2018届选调生,如今已投身到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浪潮中。

  为什么是他们?他们到哪里去了?带着问题,记者深入全省寻找答案。

  怎么选?

  紧扣中央和省委要求,把牢“选”的方向

  2018年是选调生工作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改进选调生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中央组织部先后以文件和座谈会形式进行部署,省委多次就做好全省选调生工作提出要求,为做好选调生工作提供根本遵循。

  把牢“选”的方向,这是选调生工作的第一要义。全面对标看齐,四川明确总体要求:紧扣中央和省委部署,着眼新时代治蜀兴川执政骨干队伍建设,着力在提高选调质量、加强培养锻炼、强化教育管理、注重选拔使用等方面下功夫,为党和国家事业培养更多优秀干部人才。

  “挑选优秀年轻干部,第一条就是看是否对党忠诚。”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今年的选调过程中,政治标准放在首要突出位置,确保选到政治过硬的好苗子。

  数据显示,今年选调的697名急需紧缺专业毕业生中,中共党员534名,占76.6%,“三好学生”222名,国家和学校奖学金获得者624名,相当部分在校级学生会、团委或者研究生会有过任职。选调到基层工作的1201名毕业生中,担任过学生干部的也有近半数。

  连续多年吸纳选调生人才,省发展改革委人事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把牢“选”的方向,有利于选调生工作充分发挥在吸引储备优秀人才、改善干部来源结构、优化干部成长路径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选了谁?

  紧扣新时代治蜀兴川需求,提高“选”的质量

  近年来,四川省坚持需求为导向,不断提高选调工作质量。

  让选调生素质结构更契合地方发展需求。按照省委要求,今年四川在选人过程中,更加突出满足急需。一方面,在对“双一流”高校优势专业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重点选择全省“5+1”产业领域等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另一方面,根据艰苦偏远地区特殊需求,精准确定所需专业目录,选调优秀毕业生1201人到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同时,今年还继续面向国(境)外知名高校选调优秀毕业生,共吸引剑桥大学等名校城市规划与建设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36名。

  四川的用心之处被旁人看在眼里。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负责人说,随着省校合作的深度开展,越来越多的清华学子选择赴川,“今年就有23人,仅次于河北、天津。”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四川已经与17所知名高校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通过重点组织有意向到四川工作的在校学生来川实习实践等,把对四川选调的宣传融入学生长期的职业规划中。今年暑假,共有200多名来自北大、人大、复旦、同济等高校的学生来川实习实践。

  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还将按照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作出的重要部署,特别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立足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注重向重点区域、重点产业等倾斜选调。

  如何用?

  紧扣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坚持选调生在基层锻炼成长的方向

  “种子”入土生根,方能拔节而上,向着栋梁之材成长。

  到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国际合作和投资服务局上班后,悉尼大学银行学专业研究生万国婧一直连轴转。

  坚持人岗相适,让选调生的素养结构更好地契合事业发展需要。作为学长的王旭深有体会,2017年他在获得香港大学和哈佛大学的双博士学位后回到家乡。考虑到主攻城市规划专业,他入职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乡规划处。“专业对口,既能发挥个人所长,也有助于在工作中快速成长。”王旭深有感触。

  坚持到基层培养锻炼的方向,注重把选调生放到吃劲的岗位,放到矛盾多、任务重、困难大的岗位,让他们参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引导他们多接触具体事情和问题,真正经受锻炼。今年四川省结合脱贫攻坚任务,到基层工作选调生名额大幅度、超常规向贫困县倾斜,共为贫困县选调878名毕业生。

  洗掉“90后”城市孩子的娇气,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专业毕业生杨洁来到盐源县卫城镇,成为一名基层选调生。对杨洁两个多月来的表现,当地干部群众充分认可。“政治性强、业务能力突出,基层需要更多这样的年轻优秀干部。”盐源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林凌李媛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