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人民日报》刊文聚焦内江推动电商扶贫的探索

2018-10-19 06:36:31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以前卖不动的血橙、竹笋等农产品,如何借助电商平台实现“键盘一敲,卖到脱销”?10月18日,《人民日报》刊文聚焦内江创新化解“三难”、推动电商扶贫的探索。

  寒露过后,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铁佛镇柏龙村满山翠绿。望着枝头累累的血橙,村党支部书记王煌显感慨不已:从人均年纯收入1900多元的省定贫困村,到整体脱贫人均年纯收入上万元,只用了2年。

  柏龙村脱贫的奇迹,得益于内江市创新化解“三难”、推动电商扶贫的探索。

  推动电商进村

  化解“怎么卖”难题

  王煌显说这几年就像“坐过山车”:柏龙村种血橙20多年,由于只挑到附近市场卖,或老板上门压价收购,只得贱卖且销售量小。2014年,全村收血橙600多万斤,批发价仅几毛钱一斤。“增产不增收。”资中县商务局副局长邹佩益说,果农砍树的事在全县时有发生。

  血橙的遭遇不是个例。在威远县龙会镇,曾发生村民将滞销的竹笋挑到镇政府门口“讨说法”——政府动员种竹笋,就得负责竹笋销售!“农产品‘怎么卖’,是当时的普遍难题。”内江市扶贫移民局局长曾红军说。

  转机始于2014年初,当年内江市把发展电商产业作为振兴现代服务业的“一号工程”,要求全市“用互联网思维抓发展”,走“线上线下融合”的转型之路。

  借此东风,2014年,资中县成为全国首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试点县。层层落实,整体推进,柏龙村成为了电商示范村。谁知经过一年多的摸索,柏龙村网销血橙20多万斤,2017年网销120多万斤,最多时一天发快递3000多件,销售范围从附近迅速扩展到全国及俄罗斯等国家。2016年,全村整体退出贫困村序列,104户贫困户全部脱贫。原贫困户熊定香说:“去年在网上卖了1000多件,价格增长了五六倍,净赚了七八万元。”目前,全村年收入上10万元的血橙种植户达20余户。

  目前,内江市已有4个县(市、区)获国家、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试点,全市电商交易额总量连续3年居全省第三位,成功构建起县(区)、镇、村三级农村电商网络服务体系,在全市1068个村建立村级电商服务站,其中贫困村227个,为有效解决农产品“怎么卖”难题探出新路。

  倒逼产业升级

  化解“卖什么”难题

  资中县被誉为“中国塔罗科血橙之乡”。该县用20多年发展血橙15万亩,但因销售难价格低迷而日趋萎缩;2014年,全县整体推进电商进村后,3年增长9万亩,产量约占全国的60%,是全国最大的血橙规模化生产基地。

  “这是电商倒逼的结果。”资中县副县长张文彬说,电商连着巨大市场,让村民增收脱了贫,但要巩固脱贫成果让村民致富,还须按电商反馈的市场需求,扩大规模、优化品种和服务。目前,随着产业的升级上规模,资中血橙实现了全县102个贫困村全覆盖,并对应组织农技服务队,使近40个贫困村通过“电商+血橙”模式成功脱贫,惠及两万户贫困群众。

  威远县高石镇致力打造“电商小镇”。2017年,全镇实现电商交易额4000万元。尝到甜头后,该镇以电商为“风向标”,建立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新引进草莓、蔬菜、花椒等农业项目,2020年全镇电商交易额将突破1亿元。镇党委副书记高恒说:“唯有产业升级上规模,才能实现脱贫在量与质上的突破。”目前,园区覆盖4个贫困村,带动70余户贫困户成功脱贫。

  “电商扶贫不能单打独斗。”隆昌市石燕桥镇建立“电商联盟”,负责人自玉仙说,在电商支撑及市场引导下“变废为宝”:利用上千亩荒废20余年的茶场,开发出新品“荒山茶”,市场价每公斤高达1200元,销售额达六七十万元,带动70多户贫困户增收上万元。

  截至目前,在电商的倒逼下,内江市已建成5个万亩以上产业示范片,已形成“中国黑猪之乡”“中国塔罗科血橙之乡”“中国无花果之乡”,集中打造“甜城味”区域公用品牌,培育了“资中血橙”“威远无花果”“黄老五九”等30个网销品牌,2017年累计销售额达1.8亿元。2017年,在电商扶贫的有力推动下,内江市完成85个贫困村退出、27796万贫困人口脱贫的任务。

  加强组织引领

  化解“谁来卖”难题

  “开始很难,不赚反亏。”王煌显说,第一年推广电商时,村民并不接受,只得先由村干部带头,“但我们也不懂电商,网上只卖了5000多斤,亏了好几千块钱。”

  “组织引领,有人操作,是电商扶贫的关键。”内江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黄焕然说,为解决“谁来卖”的难题,内江市在全省率先实施“党建+电商”行动,村两委班子成员、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年轻党员,成为推动农村电商扶贫的重要力量。

  首先是培训人才,2015年4月至今,内江市利用已有的农村远程教育站点、党课、农民夜校等,围绕电商知识、脱贫攻坚、电商运营实践、网店品牌创建等内容,举办市县乡村各级培训1.95万余场次,培训党员、群众55.18万余人次;其次是纳入考核,将电商推广和为贫困户服务纳入党建、党员的业绩考核;再就是用人引导,对在电商扶贫等领域工作业绩突出的,给予提拔、转编等鼓励。

  “第一书记·为你代言”是威远县委组织部今年推出的微信公众号,在帮助村民销售产品上效果好,很快成为当地“党建+电商”扶贫的知名品牌。

  今年4月,互助村的桑葚再获丰收,第一书记杨涛却为短暂的销售期发愁。当看到县委组织部推出的“第一书记·为你代言”宣传农产品,并要求党员在朋友圈转发,他抱着试一试的心理递上了申请。谁知,部里马上派出专业人士拍摄制作,由他出镜,图文并茂地介绍桑葚,很快在公众号里发布。

  “没想到影响这么大。”杨涛说,那几天电话都快打爆了,村里停满了车,还有外地游客来采摘桑葚,一个月超过5000人次,村里的桑葚全部卖完,价格翻了一番多,果农人均增收上千元。

  “电商扶贫的最终目的是推动高质量脱贫。”内江市委书记马波表示,内江市正积极探索丘区精准扶贫脱贫的新路子新机制,确保2020年全面完成脱贫任务,助力乡村振兴。(王明峰 陈志强 刘晓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