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自贡泸州南充广安有哪些新思路、新做法?

2018-10-17 06:36:45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在“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中,作为“主干”的成都,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要构建区域间产业协同发展体系,成都的辐射带动必不可少。为探索互利共赢、协同发展新模式,不久前,成都与自贡、泸州、南充、广安分别举行了以“共享门户枢纽·助力全域开放”为主题的专题对接会,在多式联运、通关一体化、物流市场培育等方面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共享门户枢纽“红利”,加快共建合作新通道。

  合作的步伐越走越快。与成都对接的过程中,这些城市有哪些新思路、新做法?近日,记者分赴自贡、泸州、南充、广安四地,感受各地在合作发展中的“谋”与“动”。

  成都-自贡

  构建南向出海物流大通道

  10月15日,西南(自贡)无水港舒坪综合物流园里,日产600吨植物油的“西南(自贡)无水港”一期北部湾油脂加工项目已建成投产。不远处,自贡南站里,两台龙门吊耸立在铁轨间,可同时作业14个车皮、28个集装箱。

  8月,自贡—北部湾铁海联运班列开通。据悉,铁海联运班列从自贡出发,经“内六线”“水红线”“南昆线”到南宁南站再到北部湾,全长1391公里,相比我省水港出海运程缩短1100公里,为南向进出口贸易平均节省货运时间10天以上。得益于此班列,自贡可为整个西南市场提供铁路整车货运、零担拼配、集装箱拼箱等服务。进口产品可通过该班列从广西北部湾运抵自贡。自贡的产品也通过该班列走向全球。

  “作为自贡—广西北部湾—东南亚国际物流大通道的起点,西南(自贡)无水港也一天一个样。”自贡市商务局总经济师游小锋感叹。据悉,自贡市大安区大山铺铁路专线项目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年货运量将达300万吨,一并纳入西南(自贡)无水港范围。“加上自贡南铁路物流园项目,两个项目完工后,自贡将成为除成都外,四川最大的综合铁路运输枢纽。”

  如何与成都共建共享门户枢纽“红利”,自贡也在积极谋划中。

  据游小锋介绍,成都、自贡双方将围绕共同强化国际多式联运合作、共同建设自贡南向出海物流大通道等加强合作。具体而言,双方将推动西南(自贡)无水港打造成成都国际铁路港的喂给港、协同港,共同优化两地间的多式联运组织,打造多式联运产品。

  “以后自贡往北运输的货物,可通过中欧班列(成都)运输。成都往南运输的货物,可通过自贡—北部湾铁海联运班列运输。如此,形成‘南北’相互协同的物流大通道格局。”游小锋告诉记者。

  同时,成都、自贡双方还将通过预留铁路班列仓位等方式,打造南向出海物流大通道,助力区域经贸发展与交流,共建共享门户枢纽“红利”。

  8月27日,自贡—北部湾铁海联运班列开通。记者 秦勇 摄(资料图片)

  记者观察

  为川货“走出去”提供新路径

  不靠海要建“无水港”,开通铁海联运班列,几年时间,内陆城市自贡在南向发展上做出了大文章。

  所谓无水港,是指在内陆地区建立的具有报关、报验、签发提单等港口服务功能的物流中心。因其低成本、高效率,近年来,我国不少内陆城市纷纷开建无水港,打通与沿海地区的“黄金水道”。

  随着南向出海大通道的打通,自贡有望成为川南大宗物流的集散中心、三港合一的大口岸,并借助广西北部湾港口融入全球物流节点和贸易市场,推动内陆与沿海沿边协同开放。

  迅猛发展的背后,我们要意识到,物流、货源等方面的制约,一些地方的无水港并不能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

  在此背景下,自贡与成都的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样不仅能解决自贡南向出海大通道的货源问题,还能为川企融入全球产业链、川货出川提供新机遇和新路径。(记者 秦勇)

  4月19日,泸州—上海外高桥直航快班首航。牟科 摄(资料图片)

  成都-泸州

  水陆空联动双向互济

  10月15日,“天天直航快班”——“民有号”货轮停靠在川内第一大港——泸州港。次日,它将满载着成都、泸州等地的货物驶向上海。预计,该货轮航程约2600公里,耗时8天。相比以前,航运时间缩短一周以上。

  去年9月,泸州市推出“天天直航快班”,通过多家船舶公司“舱位互换”实现集装箱“拼单”,最大限度发挥船舶运力,节约运输时间。经过一年多的运行,而今,“天天直航快班”的货物不仅有“泸州造”,还有“成都造”等。

  就在“天天直航快班”推出一周年之际,成都与泸州举行“共享门户枢纽·助力全域开放”为主题的专题对接会,并签订战略协议。协议鼓励泸州利用中欧班列(成都)开展对欧进出口贸易合作,支持泸州以加挂方式开行南向国际班列。此外,根据协议,双方还将进行国际多式联运合作,共建出海物流大通道,共同加强机场运营合作等,实现空港、陆港和水港联动。

  “双向互济。成都缺水运,泸州有泸州港。航空和铁路方面,泸州是短板,成都又是强项。”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口岸工作局局长朱秋润说。以多式联运合作为例,今年泸州推出“蓉欧+泸州港”号班列,在省内首次实现长江水运和中欧班列(成都)无缝连接。初期,该班列每周开行一列,目前该班列的出川箱量已达千余箱。“今后将根据具体发展和企业需求增加班次。”四川泸州港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黄兢介绍。

  对于成都与泸州之间的合作,朱秋润分析,这有助于优化内陆物流网络布局,为周边企业提供多元化的通道选择,实现“宜铁则铁、宜水则水、宜公则公”。

  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投促局相关负责人认为,目前泸州有意通过共享门户枢纽,从成都吸引更多航运物流、国际贸易等企业,与成都在产业转移和园区发展方面展开实际合作。同时,两地拧成一股绳,也将有助于让四川自贸试验区的政策红利、制度创新经验辐射到周边地区。

  记者观察

  两地合作是机遇更是挑战

  优势互补,是采访过程中出现最多的关键词。

  目前来看,泸州拥有黄金水道的低成本优势和自贸试验区的政策红利,并在水运、航空、铁路方面与成都形成“双向互济”的发展局面。

  然而,对泸州来说,两地之间的合作不光是机遇,更是挑战。

  一方面,泸州要进一步做大通道优势。可喜的是,10月10日,“泸州—钦州”铁海联运班列的开行,进一步凸显了泸州的“南向通道”优势。

  未来,泸州还将进一步突出南向,加快融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粤港澳大湾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拓展与南亚、东南亚地区的物流通道。

  另一方面,泸州要在利用好通道优势的同时,积极引进成都电子信息等技术密集型产业,推动两地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技术流对流。这就要求泸州进一步优化当地的营商环境。(记者 魏冯)

  10月12日,南充现代物流园。梁洪源 摄

  成都-南充

  推进物流市场一体化

  10月12日,南充市高坪区,南充现代物流园某农产品交易中心,不少陕、甘、鲁等外地牌照的货车停在一旁,“这里7成以上的苹果来自陕西、甘肃和山东等地,洋葱、土豆和大葱等则大多来自甘肃。”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蔬果当天就会被分销到附近各区县。

  在南充现代物流园内,类似的情景每天都在上演。

  作为南充集智慧物流、会展中心、总部经济等为一体的综合型物流新城,南充现代物流园区自投入运行以来已累计完成各项投资125亿元,引进京东、顺丰等商家1800余户,累计实现社会物流总值613亿元,物流交易额67亿元。“以前,送往南充的货物必须通过成都或重庆中转,才能运到南充。如今,货物可直接运到南充。”中通快递南充转运中心经理郭琪说。

  数字的背后是南充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产业基础:西距成都200公里,南至重庆150公里,处于成渝“两小时经济圈”内;随着一大批重大项目的落户,南充已发展成川东北商贸物流中心及成渝经济圈面向中、西部地区的重要商贸物流枢纽。

  9月6日,成都市政府与南充市政府联合举办了以“共享门户枢纽·助力全域开放”为主题的专题对接会。深化商贸物流合作被写进了两地签订的协议中。据悉,两地将推进物流市场一体化,探索互利共赢和协同发展的新模式。

  “成都看中了南充在物流体系中的门户枢纽‘红利’。”南充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分析,两地深化合作,将充分挖掘、发挥南充的水陆空立体交通优势。

  下一步,南充如何主动统筹资源,与成都形成互动?

  “在物流产业培育方面,未来5至10年,南充将实施100个重点物流项目,培育100个重点物流企业,打造10个联动型、枢纽型物流产业集群,构建现代化、专业化和国际化的物流体系。”南充市口岸与物流办公室副主任许澄介绍,物流通道建设方面,南充将全力实施“南推方案”,围绕公、铁、水、空多式联运发展要求,形成点、线、面一体化的立体运输网络,主动融入成都物流服务体系。“铁路建设方面,正探索将南充火车东站增扩为中欧班列(成都)线上国际货运站。未来,南充将成为中欧班列上的一个分转中心。川东北周边的货物将首先集中到南充,再由南充发往成都,并通过中欧班列(成都)运出。”南充现代物流园投资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家斌说。

  记者观察

  “软硬兼施”打造区域“火车头”

  所谓区域物流一体化是指,为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对现有物流基础条件实行无缝链接,形成多层次、多功能、运作快捷的综合物流体系。区域物流一体化的标志之一,就是交通的一体化。

  目前,在推进与成都物流一体化的进程中,南充正不断完善自身硬件设施:截至目前,南充已有成南、南广、南渝等5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达成铁路、兰渝铁路在南充呈“十字形”交叉格局;嘉陵江航道水运上通广元、下达上海;高坪机场改扩建工程正在加紧推进中。南充初具规模的“公铁水空”立体综合交通网络为物流一体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除了硬件设施,软环境也要跟上。从国内一些地方的经验看,缺乏物流信息化标准体系、人才要素的不均衡流动、行政壁垒依然存在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区域物流一体化的进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相信南充在今后发展过程中,能进一步深化与成都的合作,形成川东北物流中心“火车头”效应。(记者 敬松)

  10月15日航拍的国道85线巴(中)广(安)渝(重庆)高速公路,广门枢纽互通。 张兴波 吴德权 摄

  成都-广安

  开行公路货运直达班车

  10月15日,广安市岳池县的金方生物园里,装满医药产品和医疗器械的8辆物流车,准备出发前往全省各大医院,“目前,园区一年与成都的业务总额有约1000万元。”该园区副总经理何星邑介绍。

  不仅金方生物园,整个岳池的医药产业都与成都联系密切。据统计,今年1月至8月,岳池医药产业总产值达42亿元,其中,有16.8亿元的产品卖往成都。

  今年,共建成都·广安生物医药协作研发基地被写入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据了解,广安将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建立飞地园区,进行标准化研发、临床试验制剂中试等工作,为广安生物医药发展构建“最强大脑”;还将在当地建设30平方公里的医药产业园,主要引进原料药、仿制药、药用辅料、医疗器械等生产型企业。

  合作越来越紧密的同时,不少企业还面临着“烦恼”。何星邑介绍,园区没有直接到成都的车队,只能借助物流公司。“但中小型物流公司要达到一定的量才发车,当天的货物通常要等到第二天才能发运;而大型物流公司费用又高。”

  为弥补这一短板,4月,由四川科伦医药贸易有限公司投资的广安川东北医药物流项目在岳池经开区启动建设。该项目占地约60亩,将搭建医贸物流集中配送平台,建成川东医药物流中心。不久前,成都、广安两市举行了主题为“共享门户枢纽·助力全域开放”的专题对接会。会上,两地达成意向,共建共享物流园区,开设成都至岳池医药物流专线等。“这些举措都将有助于企业提高运行效率。”何星邑说。

  将视野放宽到整个广安。今年1月到8月,广安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21.27亿元,居川东北经济区第一。如何与成都共建共享门户枢纽,进一步扩大开放,广安积极筹谋。

  广安市商务局局长林帆介绍,将利用成都国际空港优势和国际铁路通道优势,将广安的产品出口到国外。例如,在广安设立航空集货服务店,让广安的货物经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进行中转集散。铁路方面,广安争取以集拼集运等方式开行国际班列。

  同时,为更好地服务广安电子信息、医药、新材料等产业,广安还将推行两地间精品化、特色化的公路货运直达班车,增加“华蓥-成都”的电子信息产业物流专线、“岳池-成都”医药产业物流专线,开通工业集中发展区到成都国际铁路港的高频次往返公路专线。

  未来,广安的枣山、前锋、华蓥高兴镇等6大物流园区,将通过招商引资,吸引成都物流企业前来投资。

  记者观察

  让物流车满载往返

  近年来,广安与成都两地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通精品化、特色化的公路货运直达专线就是表现之一。

  一方面,直达专线在两地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推进作用。有了直达专线,“广安造”产品不仅可以更好地走进成都市场,还可通过成都的物流通道,走出四川,乃至走出国门。

  另一方面,我们还要看到直达专线存在的瓶颈。以家具产业专线为例,大多数情况下,从成都到广安的家具物流车总是满载而来,空车而返。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两地物流资源的浪费。

  在采访中,记者感受到,广安正通过一系列举措努力改变这样的局面:积极发展相关产业,并以产业为基础,助推相关物流业的发展。以制鞋产业为例,今年初,广安和成都两地就引进成都制鞋产业开了两次洽谈会。目前,前锋区已有近10家制鞋企业。制鞋产业的迅猛发展,正逐渐推动两地制鞋物流专线的进一步发展。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成都、广安两地间互联互通的不断加深,产业协作的持续深入,成都到广安的物流车不仅可以满载而来,还可以满载而归。(记者 何浩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