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成都:新经济发展之城 黑科技创新之都

2018-10-13 20:19:15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2018年10月12日,《经济日报》头版刊登《成都努力打造“双创”升级版》,报道近年来成都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系统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加快形成。《中国改革报》《工人日报》《第一财经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也在当天报道了2018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主会场在成都启幕,全面展示成都新经济发展之城、黑科技创新之都风采。本报今日特摘转以飨读者。

10月9日,2018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在成都拉开帷幕。

这是继北京、深圳、上海以后,全国“双创”活动周主会场首次设在西部城市。在9月28日国家发改委举行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表示,2018年全国“双创”活动周主会场选择在成都,将完整构筑起北有中关村、南有深圳湾、东有长阳谷、西有菁蓉汇的全国“双创”区域引领版图,并与海外“双创周”一道,连接起全球创新创业脉搏,共促“双创”全面升级,带动成都、四川甚至中西部区域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2017成都“双创”指数85.26,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位居全国第四。“双创”指数不断上升,凸显成都“双创”活力和城市的发展潜力。

随着成都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地,这座城市的创新创业活力竞相迸发,创意创造源泉充分涌流。成都越发成为新经济发展之城、黑科技创新之都,中国创新创业第四城的地位进一步显现。

 

新经济发展之城

近年来,成都明确提出打造最适宜新经济成长的城市,到2022年,基本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区域带动力的新经济产业体系,成为新经济的话语引领者、场景培育地、要素集聚区和生态创新区,建成最适宜新经济发育成长的新型城市。新经济产值达5000亿元以上,新经济总量指数排名进入全国第一方阵。新经济企业达到10万家以上,“独角兽”企业7家以上。

如何实现这个目标,成都确定基本路径是:以新技术为驱动、以新组织为主体、以新产业为支撑、以新业态为引擎、以新模式为突破。其中,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是表现形式,新技术、新组织是驱动力量,共同构成集成、协调、系统的新经济发展路径。

成都制定了发展新经济路线图,聚焦“六大新经济形态”、培育“七大应用场景”,将创新的落脚点放在产业培育和场景应用上,通过技术渗透、扩散和转移不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

2017年,成都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46.4万家、增长42%,新增科技型企业2万户、新增就业近30万人。新潮传媒、医联、极米科技等独角兽企业、准独角兽企业脱颖而出。2017年,成都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4.6%,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18.8%,高新技术产值近万亿元。

不仅如此,数据还显示,2017年8月以来,成都吸引高学历青年人才超过24万人,全市人才净流入率位居全国前三,“蓉漂”成为新的时代风尚,成都正成为众多青年才俊创新创业的首选城市之一。

 

打造黑科技创新之都

2018年“双创周”成都主会场的活动亮点纷呈,其中黑科技每日秀现场尤其受人关注,一系列前沿创新发明让观众惊叹不已。而来自成都的创新力量是重要的展示者,随着“双创”的推进和新经济的培育,成都正在形成黑科技创新之都。

一个方形的透明玻璃水池,一个插座和相连的亮着的灯泡完全浸没在水中,演示者将手伸入水中,拔掉插头,灯泡随之熄灭……这个一直泡在水里的插座,正是全球首款“不怕水”插座——阿尔雷绝缘连电厨卫专业插座。

在路演现场,成都阿尔刚雷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周刚介绍,这款插座突破了传统厨卫插座不能涉水的“禁区”,把涉水等级做到了世界最高等级:IPX8,即便是放置在水中亦不会漏电、触电,极大保障了使用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机器人科技、人工智能、超算等21项成都黑科技项目亮相“双创”活动周。这些项目充分展示了成都应用前沿技术推动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效。

成都拥有打造黑科技之都的良好基础条件。成都拥有高校53所、国家级科研机构30家、国家级研发平台67个;拥有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3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2个;拥有各类人才约389万人,全市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人才资源丰富。成都还聚集了电子10所、29所、30所,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等军工科研院所,拥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人才资源支撑。

统计显示,2012年—2017年,成都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分别增加了2家、13家。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113项,引进诺贝尔奖获奖团队6个。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3.5%,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年均增长18%。新增科技型企业5.25万家。

福布斯中国总编Russell Flannery在2018福布斯中国创新峰会上表示,成都目前正在全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这座城市有着丰厚的产业基础,如果能坚持走下去,成都就能以其创新力站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浪潮之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