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建设“三城三都” 成都有了时间表和路线图

2018-09-27 06:59:23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成都市将打响“熊猫故乡”等品牌标识,让成都成为全球旅客“出游必选、途经必游”的世界旅游名城。图为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吸引中外游客 记者 马丁 摄

  每一座世界文化名城,都有其特定历史阶段的时代表达。成都提出打造世界文创名城、旅游名城、赛事名城和国际美食之都、音乐之都、会展之都“三城三都”,就是建设世界文化名城一个发展阶段的主要抓手。记者从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大会上获悉,成都市建设“三城三都”有了时间表和路线图。

  时间表——

  为配合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成都市制定了文化发展目标,建设“三城三都”有了时间表。

  力争到2020年

  “三城三都”品牌行业价值凸现,建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世界文化名城;

  到2035年

  “三城三都”闻名于世,建成世界新兴的文化名城;

  到本世纪中叶

  天府文化享誉全球,建成独具人文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

  路线图——

  高水平建设世界文创名城

  要坚持全球视野、创新思维,增强全国重要的文创中心功能,建成一批重大文化艺术地标项目,聚集一批文化名家和文创人才,培育一批国际型文化企业和文创品牌。

  成都市要坚持文创与城市文化传承融合,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精心打造天府锦城“八街九坊十景”,建设东华门、邛窑等一批国家级大遗址公园,改造提升一批历史文化街区,高品质规划建设安仁博物馆小镇、川剧艺术中心等一批文创小镇,加快布局建设天府艺术中心、成都自然博物馆、人文与自然博物馆、成都图书馆新馆、四川大剧院等一批体现成都文化特质、蕴含城市精神的城市文化地标,为成都人留下乡愁记忆和历史文脉。

  成都市要坚持文创与城市美学设计融合,注重城市创意设计和美学表达,发掘中华优秀文化基因和天府文化经典性元素、标志性符号,构建体现川西平原人文习性、自然禀赋和生活情趣的城市文化识别体系,以天府锦城、天府绿道川西林盘、都江堰精华灌区为重点塑造天府文化景观体系,塑造历史文化与现代时尚交相辉映的公园城市文化风貌和休闲城市美学形态。成都市要坚持文创与城市经济发展融合,以文创激发新经济发展活力,探索文化创意产业内涵深化整合、外延融合带动的文商旅体融合发展新路,形成跨界融合、共生共荣的现代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高水平举办国际非遗节、创意设计周、国际时尚电影节(原金砖国家电影节)、国际诗歌周、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天府文化论坛等节会,努力把“金熊猫文创奖”“草堂诗歌奖”“华语青年作家奖”打造成高度国际化的品牌奖项,提高成都文创品牌的国际影响力。成都市要坚持文创与城市美好生活融合。把文化创意作为向城市注入人文理念的主通道和改变生活方式、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载体,把文化创意、休闲体验和生活美学,融入市民的衣食住行游购娱各领域,用创意点亮生活,彰显生活城市的优雅时尚。

  高起点建设世界旅游名城

  要对标国际一流、聚焦世界品质,遵循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旅游+思维”,统筹城乡规划建强基础设施,持续放大旅游产业对城乡形态、就业结构、公服设施的带动效应,努力把成都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成都市将以千年立城的静气塑造城市格局,以留白增绿的定力雕琢城市风貌,塑造独具魅力的城市天际线和城市色彩,在城市更新改造中厚重蜀都味、增添国际范,在购物商圈、特色街区、园林景区、开敞空间和田园乡村中植入美学元素,持续推进大地景观再造、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和都江堰灌区治理,以天府绿道体系有机串联山水林田湖景城,打造“中国川西林盘聚落”“天府古镇”“成都平原四季田园风光”等特色旅游景观品牌,重现“岷江水润、茂林修竹、美田弥望、蜀风雅韵”的锦绣画卷,塑造城在园中、人在画中的大美公园城市形态。

  成都市将坚持融合发展理念,推动旅游业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促进旅游业与“5+5+1”现代产业体系融合发展,培育低空旅游、自驾旅游、医疗旅游、科技旅游、工业旅游等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夜游锦江”旅游新产品,促进夜间经济发展,加快推进天府国际旅游度假区、龙泉山国际文化度假区、天府主题度假区、天府芙蓉园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旅游经济平台,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旅游企业,建立泛旅游产业生态圈,培育形成构建高质量经济体系和产业体系的新动能。

  成都市将着力打造便捷舒心的旅游消费场景,构建系统完备的游客服务体系,争取和用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大力发展免税购物,完善国际化旅游标识,提升酒店民宿品质,让游客在成都“行之方便、游之尽兴、购之丰富、娱之快乐”,让广大市民享受实惠、感受幸福,让成都因旅游而更加精致、更有品位。要以旅游营销打响城市品牌。

  成都市将在全球30个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开展“南方丝路·熊猫之都”“锦绣天府·公园城市”等营销活动,高标准举办熊猫国际旅游节、世界休闲旅游节、中欧旅游论坛、全球旅游网络运营商合作交流会等大型节会活动,塑造“游天府绿道·赏川西林盘”旅游新名片,打响“熊猫故乡”“公园城市”等品牌标识,让成都成为全球旅客“出游必选、途经必游”的世界旅游名城。

  高标准建设世界赛事名城

  要培育城市体育文化,提升全民体育素养,积极申办全国、洲际、国际高级别体育赛事和综合运动会,培育具有成都自主品牌和成都印记的国际体育赛事,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将成都打造成具有承办亚运会、奥运会能力的赛事名城。

  成都市要建设世界一流场馆,用国际标准、长远眼光,规划布局体育场馆体系,高标准规划建设天府奥体城、凤凰山体育中心、龙泉驿皇冠湖体育中心等重大赛事场馆,合理布局完善中小型专业体育项目赛事场馆,形成具备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国际顶级单项赛事承办能力的体育场馆设施体系。争取举办全国城市运动会。成都市要打造顶级品牌赛事,抓紧策划重大、高级别体育赛事,大力培育国际自主品牌赛事,办好第十八届世界警察和消防员运动会。积极申办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等国际体育组织的单项顶级赛事,努力争取申办全国运动会、世界航空运动会等全国、洲际和国际综合性品牌体育赛事,为举办亚运会、奥运会等国际综合性运动会积累申办、承办的经验。要积极发展职业体育,加强职业体育俱乐部建设,支持社会资本创办职业运动队,打造一批全国领先、世界一流的专业俱乐部。加强成都专业赛事执行机构建设,培育专业化体育赛事运营管理企业,培养世界级体育专业人才,发挥好体育名人的带动效应。要大力开展全民健身,倡导运动使人健康、使人聪明、使人快乐的生活价值观,办好中国户外运动节、中国攀岩大赛等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运动成都·绿道健身”全民健身活动,涵养热爱运动、崇尚竞进的健康生活方式,引导更多市民,走向天府绿道、走向体育场馆,让体育锻炼、体育健身、体育休闲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时尚。

  高品位建设国际美食之都

  要打造国际美食产业高地和美食城市品牌,深度挖掘美食文化附加值,研究、保护、传承餐饮“老字号”文化和技艺,凸显以川菜文化为代表、中外美食荟萃的国际美食之都魅力。

  成都市要在兼收并蓄中塑造独特的美食文化。川菜烹饪讲究性味之和、五味之和,海纳百川、兼收并蓄是成都美食文化的核心。必须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广采古今之长、博纳各家之优、兼容中外之好,大力引进国际知名品牌、风味菜系领军企业来蓉发展,广泛吸纳国内外各大菜系、名特小吃、风味餐饮落户成都,使国际美食之都既保持麻辣味又具有国际范,让每一位食客都能在成都领略独具特色的美食文化。要在保护传承中打响本土美食品牌。成都有一大批老字号美食品牌,始创于明末清初的“郫县豆瓣”,创立于清同治年间的“陈麻婆豆腐店”和清光绪年间的“钟水饺”等,这些“老字号”品牌是建设美食之都的重要基础。要大力支持餐饮“老字号”文化和技艺的研究、保护、传承,挖掘梳理民间餐饮菜品文化,加快中国川菜体验园、成都川菜博物馆提档升级,支持设立川菜辣椒艺术博物馆,打造具有川菜之味、川居之魅、川旅之美特色的“生态博物馆”。要在革故鼎新中培育多元美食产业。要依托产业创新充分延伸美食文化产业链,把创意农业、创意旅游、创意设计融入美食,提升美食多层面附加值,着力构建世界级美食产业生态圈。要擦亮美食之都金字招牌,构建名菜、名店、名师、名节、名街餐饮品牌体系,推动川菜品牌企业走出去,面向全球传播美食文化、制定美食标准、建设美食协会,着力打造国际美食传播中心、国家美食文化交流创新中心、特色美食人才培养中心及全球川菜权威发布中心。

  高品质建设国际音乐之都

  要传承音乐历史文化,打造中国原创音乐生产地、音乐设施设备和乐器集散地、音乐版权交易地、音乐展演汇聚地和城市音乐休闲旅游目的地,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现代音乐领军城市。

  成都市将要塑造音乐品牌,坚持高标准、国际化,将“蓉城之秋”成都国际音乐季、成都国际音乐(演艺)设施设备博览会、成都街头艺术表演等城市音乐品牌活动,持续打造成为世界性的音乐盛事;吸引支持中国音乐金钟奖、柴可夫斯基国际青少年音乐大赛等国内外知名音乐赛事、音乐品牌节(会)活动来蓉举办,提升成都音乐文化影响力;支持建立演艺院线,吸引国内外著名音乐人和音乐作品来蓉演出,使成都成为世界音乐族的追梦天堂。

  成都市将要培育音乐人才,实施音乐创意人才扶持、川籍音乐人归巢等人才培育引进计划,聚集一大批专业水准高、行业影响大、具有国际知名度的领军人才;要孵化原创音乐,打造世界级的“金芙蓉”原创音乐奖,争取国际知名原创音乐赛事落户,促进国内外优秀原创音乐汇聚在成都、生产在成都、发布在成都,让一大批“成都音乐”引领中国文化潮流,登顶国际音乐榜单、世界音乐比赛和全球性音乐演出活动;要繁荣音乐消费,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大中型演艺场馆、城市音乐公园,扩大成都城市音乐厅、音乐广场、演艺中心等大型音乐演艺载体辐射力和影响力,打造世界性音乐地标殿堂;推进东郊记忆音乐公园、成都音乐坊、少城视井文创园、梵木创艺区等一批音乐园区形成聚集效应,打造洛带、平乐等一批特色音乐小镇。要壮大音乐企业,全力引进一批全球领先音乐企业来蓉发展,推动知名音乐创作制作、演艺传播、版权管理企业和音乐装备制造企业落户成都;壮大咪咕音乐、摩登天空、酷狗音乐等在蓉龙头企业,打造世界级数字音乐产业基地。

  高质量建设国际会展之都

  要以市场化、国际化为导向,打造“名展”、培育“名企”、建设“名馆”、壮大“名业”,努力建成“一带一路”会展门户城市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会展之都。

  成都市要打造“名展”,积极举办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高品质、高品位、高人气顶级展会,力争培育一批入选世界百强展商的展会,将西博会、欧洽会、中国国际软件合作洽谈会等本土品牌展会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国际交流平台,拓展品牌展会的溢出、衍生和放大效应,鼓励在成都举办的国际性展览通过全球展览业协会认证。支持举办符合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标准的国际会议,积极争取承办国家主场外交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六类500强企业的重要会议,积极申办国际会展组织、国家部委、行业协会的知名品牌展会,争取中欧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论坛、“16+1合作”等高级别高层次会议和“一带一路”培训总部基地等国家层面开放合作重大项目落户成都。压缩政府办的节会,推动企业市场化的节会。要培育“名企”,积极引进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组展机构、展览专业服务企业,吸引英富曼展会集团、法国智奥展览集团、德国纽伦堡国际博览集团、瑞士迈氏会展集团、意大利展览集团等国际会展组织来蓉设立机构;聚力培育本地“龙头”会展企业,支持有实力的骨干企业提高办展规模、提升办展质量,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会议、展览关联产业集团。要完善会展国际化配套服务和环境,带动广告、物流、金融、进口代理、保险、会议服务等会展服务机构加快发展,打造一批专业化会展配套知名企业。成都市要建设“名馆”,高标准建设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品牌场馆,通过输出管理人才、理念、模式和资本等形式,增强成都品牌的影响力、辐射力,提升成都会展服务中西部、服务全国乃至全球的能力。成都市将以建设全球第一个会展功能区为契机,大力推进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酒店、会议、商务等配套项目建设,全面形成会展产业集聚发展效应;鼓励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东郊记忆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中小型场馆向专业化、特色化转型发展。加快金茂万豪超五星级酒店、天投国际商务中心等重大功能性项目建设,将成都天府国际会议中心建设打造成标杆性国际会议中心项目。要壮大“名业”,凸显会展业贸易平台和风向标、投资促进、消费引领等作用,放大会展平台功能助推产业发展,创新“产业+园区+会展+投资促进”融合发展模式,实现会展业与五大先进制造业、五大现代服务业和新经济融合互动发展,着力完善以组展、主场服务、高端会议服务、设计、物流为代表的上下游产业链,全面形成“大会展”格局。要围绕会展功能区展馆、会议中心建设,集聚国内外优质餐饮、娱乐、购物、旅游等资源,打造文商旅体联动发展品牌项目,努力创建国家会展中心A级景区和会展商务旅游休闲区。(记者 王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