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四川布局枢纽网络通达江海 南向高速通道雏形初具

2018-09-21 06:51:57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正在修建的攀(枝花)大(理)高速(四川境)公路,成为又一南向出川高速通道。记者何海洋摄

 

  金秋9月,成都至宜宾高速已全面开工,这条连接两大交通枢纽的南向高速通道正加快形成。

  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要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并强调“突出南向”。作为“先行官”,交通运输系统将从哪些方面发力?

  多路并举

  加密出川高速路网建设,完善内部路网互联互通

  在四川省交通运输厅规划处挂图作战的多条高速公路项目中,西昭、德会等尚处于前期工作的高速公路项目也位列其中。“这两个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完善四川南面的高速路网。”规划处处长许磊介绍。

  摊开一张四川省高速公路规划建设示意图,许磊逐一介绍南向出川线路。他说,就高速公路而言,四川到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以及经昆明至河口、磨憨、瑞丽口岸的公路大通道已全线实现高速公路贯通。到瑞丽口岸,目前需经昆明、大理绕行,待在建的攀大高速公路建设后,从攀枝花可直接取道大理抵达瑞丽。

  南向开放,交通规划建设思路已经形成。对外,将加密通道、提升能力。截至目前,全省共布局了由成都经云南、贵州出境出海和由川东北经重庆、贵州出海的20条南向高速公路大通道,其中已建成8条。待建项目中,经贵州出境出海的古蔺到毕节金沙高速、经重庆出境出海的南充到潼南高速已启动前期工作,以尽快形成“多点放射、多路并举”互联互通南向通道格局。

  对内,则完善四川省内部路网。“重点考虑两个层面,一是经济区之间的快速连接,二是经济区内部的互联互通。”许磊说,泸州—宜宾、攀枝花这两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都位于川南,将着力完善两个枢纽之间的连接,以及成都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与两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连接。

  枢纽的自身建设也要跟上。泸州—宜宾枢纽将发挥港口优势,加快疏港铁路建设,攀枝花枢纽则强化对外的互联互通,形成完善的集疏运网络,凸显交通枢纽功能。

  快捷相连

  加快形成枢纽之间、枢纽和腹地之间的集疏运通道

  在成宜高速宜宾段钢筋加工厂,刚加工完毕的钢筋笼被归拢装车,运往现场施工点……自今年5月正式破土动工以来,成宜高速宜宾段的建设就以快节奏向前推进,目前已全面进入桥梁桩基、墩柱施工阶段。成宜高速仁寿段,也在短时间内完成拆迁和交地,进入实质性开工建设。

  成都是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宜宾是处于四川省南向开放前沿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作为成都直达宜宾的第一条高速公路,成宜高速不仅将大幅缩短成都至宜宾两地的陆路连接时间,也将实现两个枢纽快捷相连,对于加快形成枢纽之间、枢纽和腹地之间的集疏运通道影响深远。从目前进度看,成宜高速有望在2020年底,与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及天府国际机场高速同步建成使用。

  尽管四川省南向通道公路通达,但在对四川现状进行详细调研和梳理后,对照建设经济强省、打造立体全面开放新格局,四川省交通运输厅提出了几个亟须破解的问题,比如,南向高速公路通道不够完善、南向通道运输结构不合理、枢纽衔接效率不高等。

  如何破?加快建设是一大回应。在成宜高速之外,另一条衔接两大枢纽的高速公路——宜攀沿江高速也在如期推进施工准备工作。这条起自宜宾新市、经凉山州至攀枝花的高速大通道,穿越了大凉山的深贫区,将宜宾、攀枝花两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宜攀沿江高速建成后,还将与仁沐新高速无缝对接,形成成都到云南的高速大通道。

  另一重点是强化川南城市的内部连接,交通部门正推进在自贡与泸州之间新建一条以一级公路为主的快速通道,力争形成自贡至泸州的经济带,变交通走廊为经济走廊。

  降本增效

  挖潜东向出海通道、开拓南向出海通道,发展多式联运

  今年底,宜宾港进港铁路将正式开建,建设工期预计3年。建成后,通过铁路进出宜宾港的货物可直接运到港口,省去货物中转的时间、资金成本,“铁水联运”优势将更为凸显。

  与此相呼应的是,今年以来宜宾港、泸州港相继开通了到广西钦州港的货运班列,通过铁路+海运,让川货快速出海转运到东盟、中东等地。

  四川地处内陆,不沿边、不靠海,物流以公路运输为主,占比高达86%。建设经济强省的现实需求,和时代发展趋势,都呼唤物流降本增效。那么,如何提高铁路、水路运输比例,让运输方式更绿色、运输成本更实惠?对标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要求,以问题为导向,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到广西、广东等地“取经”,并对四川货物流向进行了深入的走访调研。

  “2017年,四川省集装箱生成量约为100万标箱。”四川省交通运输厅航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调研发现,在长运距、大运量的集装箱运输中,公水联运、铁水联运占比仅40%。对比东向、南向、北向出川下海的货运通道后发现,东向水运多,尽管运输成本低,但时间比铁路、公路要多半个月左右;从时效性来看,南向出海最快,采取公海联运、铁海联运时间相差不大,但后者成本更低。

  据此,作为行业指导部门,四川省交通运输厅提出挖潜东向出海通道、开拓南向出海通道,加快发展“铁水”、“公水”、无水港等多式联运,发挥铁路、水路运输在长距离、大宗货运运输中的比较优势,推进运输结构调整。

  多式联运,须统筹发挥空铁公水集成优势。补足水运运输能力的短板,长江川境段、嘉陵江、金沙江等航运能力提升项目正在加快实施,今年底,嘉陵江将实现全段畅行,为了让这条新增的“水上高速路”更畅通,8月底,四川省交通运输厅派人赴重庆,专题协调利泽航运枢纽建设资金事宜,促进嘉陵江出川后的第一级枢纽工程审批提速。(记者 王眉灵 朱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