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从明天起,去成都乡村,做个幸福的“新农人”

2018-09-19 06:31:16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的成都,肩负着“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主干”责任。

  如何在乡村振兴实践中“走在前列”?怎样担当“主干”职责?如何走好乡村振兴之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时代在发卷,成都在答卷。

  定义“幸福”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曾唤起许多城里人的乡愁。在青山绿水中过上淳朴的慢节奏生活,是许多人对于“幸福”的定义。

  设计“幸福”

  在距离成都市50公里的大邑县青霞镇的山脚下,就有一群这样的新农人,他们把“乡愁”活成了“生活”。喝山泉水,吃自己种的有机蔬菜,以棉麻为衣、土陶为碗、竹木为器,这群新农人发挥各自的设计之长,为乡村建设设计村标、农业品牌和空间改造。而他们聚集的地方就叫幸福公社,一个中式美学生活小镇,也是一个乡村文创设计园区。

  幸福公社的网红书店

  新农人

  从城里来乡村的设计师

  设计心中的最美乡村

  新农人罗强把书店开到了农村,不仅成了网红书店,还成为西南地区一个民间艺术方面的书籍基因库。两层楼的小建筑里,收集着全世界关于民艺手工类的书籍,还常常为广大民艺艺术家、手工匠人举办宣传展览活动,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

  “杲十”是一个10余人的“95后”设计团队,2016年到幸福公社安家,帮助大邑县董场镇祥和田园综合体的七个林盘设计村标。其中的熊林林盘,他们提取“熊”元素,设计成一系列鲜活的视觉形象,植入到路牌、门牌及当地农产品中,成为熊林的形象化名片。

  “在乡村做城市的舒适性,在城里做乡村的野趣。”这是空空茶工作室的设计师空空来幸福公社的理由。空空茶工作室主要为峨眉山、青城山及大邑一些乡镇和村落进行乡村综合体、乡村民宿等空间改造和设计,让乡愁成为人们对老技艺、老人文的一个情感的纽带。

  再设计、杲十、空茶、油菜花开室内设计工作室、思纳设计、幸福公社乡村设计培训学校……经过十年的发展,空间、材料、建筑、软装、影视等领域的设计团队来到幸福公社,广泛参与大邑县的乡村建设,有力地提升着大邑县的乡村面貌和审美力的竞争,孵化乡愁在幸福公社成为现实。

  如今,幸福公社的天府农业品牌创意孵化园,已经成为成都近郊知名的乡村创客创新创业的公共平台。近年来,通过“平台聚集+人才孵化+创意品牌”运行机制,采用“团队+设计师联盟”方式,引入文创设计团队20个、农业服务型团队12个和创意设计人才150余名。迄今,已累计设计推出省内外农产品品牌100多个,实现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

  幸福公社的装饰墙

  新农村

  营造旅游型社区

  农民成为现代乡村服务人才

  来幸福公社当新农人,更是选择了一种中式美学的生活。“振兴乡村不是一阵风似地带来资源又离开,我们希望大家把幸福公社当家、当社区,建立邻里关系,让幸福公社有蓬勃发展的内生动力。”幸福公社创始人史御力告诉记者,幸福公社所在的分水村原为普通村落,因为空心化、老龄化,人口处于净流出状态。

  当越来越多的城里人选择来幸福公社创业时,史御力决定,让这里成为一座综合性的幸福小镇。住进幸福公社的每位成员被亲切地称为社员,每户业主可以赠送66平方米的菜地,十年无偿使用,社员们共同遵守《绿色公约》,在土地上自行耕作。亲手生产,亲手种植,亲手收获,城里人也能体会到“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耕作之感。

  幸福公社打造了四十公里的自行车骑行道、儿童森林学校、户外培训基地等设施。小院田园,袅袅炊烟,闻着稻香、吃着腊肉、喝着青梅酒,这样的乡村生活有着难得的惬意。

  幸福公社已发展成为成都第一个旅游型社区,乡村文创旅游目的地,幸福公社带动分水社区发展,营造出文旅商融合的新型乡村社区。

  幸福公社里不仅有新农人,也有当地的农民,他们正在转变成现代乡村服务人才。

  史御力介绍,目前,成都农业创客中心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十多期农民夜校,请城市创业大咖、设计大师、行业领袖等,为乡村创业者、农民、社区员工进行培训。连续举办农业品牌设计大赛,吸引了众多成都设计团队参加。“乡村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酒店客栈管理服务、家政、餐饮、园林、手工艺、养老护理等,都是村民可以转型的方向。”史御力说。

  成都样本

  七大共享平台 服务全省乡村振兴

  擦亮四川农业金字招牌,成都构建起乡村振兴“主干”力量。记者了解到,成都聚焦土地、金融、技术、市场、信息等乡村振兴核心要素,着力构建农村土地交易服务平台、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农村金融保险服务平台、农产品品牌孵化服务平台、农产品交易服务平台、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服务平台、农业博览综合服务平台七大共享服务平台,共同构成四川区域协同、共同繁荣新格局。

  目前,七大平台都是在成都有载体、有案例、有机制的实践基础上作提升。

  农村土地交易服务平台方面,已成立10年的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更好支持农村土地交易服务平台发展,全省精准扶贫增减挂钩结余指标和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平台将与该平台融合,把全省精准扶贫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和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纳入统一交易平台,加快构建服务全省的农村产权交易大数据、大市场、大平台。

  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方面,将组建21个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专家团队、设置24个区域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分中心,牵头成立西南地区农业科技创新联盟。

  已接入253家金融机构的“农贷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是成都金融的“原创”。成都依托该平台建设服务全川的农村金融保险服务平台,将探索利用区块链等智能技术,打造资本市场的“四川农业军团”。

  依托位于大邑县青霞镇的天府农业品牌创意孵化园,成都建起农产品品牌孵化服务平台。

  依托蒲江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立的农产品交易服务平台,计划在全川联建基地超过15万亩、带动“川果”基地100万亩以上,并将绿色农业耕地质量提升“5+ 1”综合服务模式推广到全川。

  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服务平台,计划为全川培训乡村振兴人才5.1万人,联动省内市(州)开发乡村旅游精品线路30条等。

  依托整合成都两县市8镇1村的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成都将建立农业博览综合服务平台。(记者 钟茜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