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无人机应用进入成都交通、环保、物流等各个领域

2018-09-13 06:32:02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嘉宾在会议间隙听取无人机的情况介绍。

  9月11日,2018全球无人机大会进入第二天。就像许多参会嘉宾们谈到的,曾几何时还属于发烧友们爱好的无人机正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发展。而无人机在成都市的交通、环保、物流、应急救援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更是让无人机如虎添翼。                    

  高效率低成本         

  推动实现区域内

  货物运输全国次日达

  未来的无人机行业爆点在哪儿?物流等通航领域,是各界看好的领域。将大型无人机在物流行业商用,顺丰快递是全国的“领跑者”之一。去年7月,顺丰集团正式宣布顺丰大型物流无人机总部基地项目落户成都。这是全国首个将大型无人机运用于支线物流运输的项目,物流快递行业由此翻开无人机送货的新篇章。而早在2012年顺丰就提出无人机物流的设想,希望通过“大型有人运输机+支线大型无人机+末端小型无人机”的三段式空运链条,实现36小时通达全国的物流网络。

  “顺丰在2009年成立了自己的航空公司,目前整个机队有62架。我们去年的货运量是111万吨,占了整个中国国内货量的23%。然而,顺丰也仅仅覆盖到了39个中国的一二线城市。在中国还有那么多的地级市、县级市,没有覆盖。特别是许多基础设施不发达的地区,还缺少合适的运输工具。”顺丰速运集团副总裁、顺丰无人航空器系统主席李东起分析道,为此,顺丰希望通过整合提供最后一公里配送的小型无人机以及将货物运送到配送中心和传统货机的大型无人机,在2022年能够实现县级城市的36小时送达。

  据了解,顺丰在蓉的无人机项目总投资7.4亿元,第一阶段将致力于开展大型物流无人机的相关试验工作,通过建立安全、经济、可靠的运行程序获得相关部门的许可;第二阶段将完成四川省区域内的无人机运行网络和基地建设;2020年起,开始向全国复制推广,届时实现无人机支线网络对接顺丰的全国航空网络,此举将推动区域内货运航空网络的全覆盖,实现区域内货物运输全国次日达。

  为什么选择物流无人机?“无人机没有飞行员工,可以省下薪酬成本。预计十年内,现在有人的通用飞机会减少60%到70%,光飞行员这一项就节省25%。一架飞机需要很多的飞行员,可能未来就一两个飞行员就行了。”李东起表示,鉴于没有飞行员,无人机在设计时就可以取消一些生命安全保护设施,为飞机减重的同时,也腾出了更大的空间运送货物。更重要的是,无人机永不疲倦,不会出现疲劳驾驶,也无须备份机组。

  未来场景

  带着乘客

  跨越交通拥堵区域

  “不久以前,我们还在谈怎么样在航拍、检测方面进行运用。但是现在我们看到,每天我们都在进行这些操作,所以未来只会限制于我们的想象力。”对于无人机未来的应用,波音NeXt全球空域融合部主管Mildred Troegeler(米尔德丽德)这样描述道,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未来,UAS(无人空中系统)的的士可能在机场接到我们,带着乘客跨越交通非常拥堵的区域,让其穿过这座城市,能够准时到达目的地。她表示,为开拓日益增长的自动驾驶飞行市场,美国波音在今年特别成立了NeXt部门。同时,波音公司已在麻省理工的校园里面建立了100平方英尺的自动化中心,帮助其进行测试和演示的项目。

  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正在让无人机全方位进化,变得更聪明更强大。成都纵横融合科技有限公司展出的无人机机载激光雷达扫描系统可广泛应用于高精度地图、侦察等众多领域。“如果固定翼无人机在可靠性、机动性、稳定性等方面达到要求,则使用固定翼无人机搭载激光雷达作业,航时长、速度快、作业效率高。”现场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道。

  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展出的翼龙Ⅱ无人机系统是航空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在翼龙I无人机系统基础上研制的一款中空、长航时、侦察/打击一体化多用途无人机系统,代表了目前我国靶机研制的最新水平,可谓中国无人机制造领域的“当家明星”。翼龙Ⅱ无人机系统可执行侦察、监视和对地打击等任务,经扩展可执行情报收集、电子战、搜救等任务,适合于军事任务、反恐维稳、边境巡逻和民事用途。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6年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之初,成都就开始使用无人机进行遥感测量。目前,农业统计调查员每年会在小春、大春两个时节对新都区等成都10个产粮大区(县)开展农作物面积遥感测量工作,用以推算辖区内农作物的面积和产量。明年,可能还会扩大遥测区域。(记者 程怡欣 摄影 张青青)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