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锦江绿道战旗村示范段9月底全面开工

2018-09-08 06:19:44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近日,战旗村多了一个小广场,广场被绿地围绕,几个酱缸样式的花盆和座椅被放置在一棵大树下,广场一角的无人超市商品琳琅满目,广场连接着一条6米宽的蓝色步道,步道向远处延伸去。这是锦江绿道战旗村示范段刚开放的1公里首开段。本月底,这段规划约5公里长的绿道将全面开工,起于唐昌镇彭温路、经战旗村、止于金星村罗家院子,串联起以战旗村为核心的唐昌镇的5个村落。

  日前召开的四川省乡村振兴大会提出,实施乡村振兴,要大力推动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产业振兴。“锦江绿道是粘合剂,有效地串联起生产、消费、生活场地,串起了我们乡村振兴的‘明珠’。”唐昌镇副镇长何玉建这样解释绿道的作用,唐昌镇的生态、文化、产业,都将随着绿道的贯通迎来红利。

生态振兴

绿道+林盘

绿道预计今年底完成基础建设

  四川的乡村,将全域推进“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彰显村落特色、保持乡土风情,扎实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幸福美丽新村升级版。而小桥流水,修竹环绕,青砖白瓦,是川西坝子独有的美景。“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正是成都在重点打造的十大工程之一,连点成线的绿道更是将成都平原上一个个星罗棋布的乡村美景串联起来。

  与之呼应的,是锦江绿道战旗村示范段除了5公里的绿道还将打造4个林盘。锦江绿道公司规划部主管王睿杰向成都商报记者介绍,绿道入口设在唐昌镇的旅行线入口,一路延伸,打通目前时而“断头”的乡村步道,串联起唐昌镇的5个村落,并把硬化水泥道路整修为一条绿植繁花相伴的步行道。

  4个点位林盘作为绿道中的驿站规划在绿道两侧。“现在绿道沿线的乡村风貌比较杂乱。”王睿杰沿着规划的绿道线路来来回回走过几次,发现一些农田被分割得七零八落,少了良田美池的美感,乡村建筑则有“不土不洋”的村民自盖小楼房和年久失修的川西民居。“我们打造林盘时,会给乡村风貌做一个整体上的景观提升,统一林盘区域的建筑风格,还原村落元素。”小桥流水,修竹环绕,青砖白瓦的美景,将随着林盘的打造逐渐重现。

  对此,唐昌镇副镇长何玉建一直在和绿道方积极对接,他深谙乡村生态环境提升的重要性。“现在城里人周末郊游已经成为常态,乡村漂亮了,能有效地把城市居民引到这里来、甚至在这里住下来,为乡村注入活力。”

  记者了解到,5公里长的绿道和林盘都将于本月底全面开工,其中绿道预计于今年底完成基础建设,林盘则将于明年内完成整体打造。

文化振兴

绿道即是一个带状的

露天农耕博物馆

  说起唐昌镇的文化,何玉建一口气列举了好多:战旗村的“唐昌布鞋”,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是市级非遗项目;被称为“川菜之魂”的郫县豆瓣,制作技艺也被列在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还有我们承载的灌溉文化、农耕文化……”

  刚开街不久的战旗村乡村十八坊是一个窗口,这段位于锦江绿道“古蜀乡愁”段的5公里绿道,则将成为唐昌本地文化的另一个“打开方式”,进一步推动本地文化振兴,保护乡村文脉,打造四川乡村文化产业品牌。

  “从名字我们就下了功夫。”王睿杰告诉记者,为了让绿道、林盘尽可能地体现当地文化,他们查阅了很多关于唐昌镇的历史书籍。“唐昌镇原名崇宁县,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我们找到‘崇宁八景’,选取了其中的‘月照泉塘’、‘灵宝流沙’、‘竹林夜雨’作为三个点位林盘的名字,再用林盘景观分别将其意境还原。”

  “整个绿道就是一个带状的露天农耕博物馆。”王睿杰表示。

  唐昌布鞋和豆瓣将“拥有”自己绿道旁的展示馆,让游客们了解其中的文化和工艺,甚至尝试自己动手做一双布鞋。为了彰显农耕文化,绿道上的小品和游乐设施也融入了这些文化元素,人们走累了可以在酱缸样式的凳子上稍作休憩,小朋友也可以在绿道上“转石磨”、“踩水车”。

  “乡村要实现差异化特色发展,文化是‘灵魂’。”这些文化的挖掘和展示,让何玉建有些迫不及待。他说,锦江绿道不仅在有形空间上连接起了乡村与城镇,更将从文化层面上串联起天府农耕文明与当地民俗,使文化的深度与广度得到全方位展示。

  “除了展现文化的设施,我们也打算引入一些民间匠人、艺术大家。”锦江绿道公司产业策划主管赵依然表示,让这些艺术大家带动当地村民的手工艺作品实现升级,提高附加值,共同、可持续地传承这些文化。

产业振兴

绿道推进三次产业融合

林盘还没动工招商已在接洽

  “乡村振兴,农民的生活富裕,根本还是在产业。”何玉建表示,唐昌镇近年来也在不断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路径,包括战旗村立足村情、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设战旗村现代农业产业园,2012年开门营业的妈妈农庄一度引领着郫都区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但基础仍然是比较薄弱的,有必要对新型农业产业进行升级与丰富。”

  怎么升级和丰富呢?何玉建表示,本地农产品品质升级的同时,也要使居民有更多的收入渠道。他告诉记者,唐昌镇战旗村一方面将继续以“农业+旅游”的方式在绿道沿线推出战旗村特色休闲农业旅游,促进农商文旅进一步融合发展;另一方面,唐昌镇将依托互联网科技与人才,打造优质农产品,并通过电商扩大农产品的销售范围,实现其附加值的有效增加。

  推进一二三产融合,也是锦江绿道战旗村示范段的一个目标。赵依然告诉记者,目前4个林盘虽然还没有动工,招商已经出现了火爆的苗头。“一些品牌民宿、一个体验式场景打造的公司都已经在接洽中。”

  “我们规划是以精品民宿为核心,其他业态配套,打造休闲农业旅游。”赵依然表示,目前绿道沿线规划了农耕文化体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川西林盘精品区。“同时我们会搭桥,与已经成熟的企业联动,带动散户,孵化新兴农业品牌,发展智慧农业,延长农业产业链。”

  对于明年绿道林盘建成后的唐昌镇,何玉建已经有了很多期待——锦江绿道有效地串联起生产、消费、生活场地,能有效地把城市居民引入到农村来,给农村经济注入活力;在外打工的年轻村民们在家乡找到发展机会,回乡助力,生活富裕;包括锦江绿道建设在内的“绿色战旗、幸福安唐”乡村振兴博览园,在不久的将来能建成完整形态并在全国形成影响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一些借鉴。

  (记者 尹沁彤 实习记者 黄伊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