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成都重塑农业经济地理 五大功能区差异化布局农业产业

2018-09-05 05:55:30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制图 江蕊松

精彩案例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成都市以优化农业空间布局,围绕“十字策略”和城市空间布局,启动编制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和分区域农业产业专项规划,将以“西控”区域为重点,划定332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95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到2022年,成都市将基本形成与城市总体规划相配套、市场需求相适应、资源禀赋相匹配的现代农业区域功能布局。

“西控”区域:

  作为成都构筑都市现代农业新高地的改革先行者、业态引领者、模式示范者,“西控”区域将以高科技、高品质、高附加值为方向,以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于一体,实现生产集约化、产业现代化、经营社会化于一体为总体目标,坚持生态优先、严格管控、改革创新、突出特色、市场导向、协调推进、城乡融合、共享发展的基本原则,打造中国农商文旅融合发展典范。不断加快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激发主体活力;构建绿色高端农业体系,促进功能融合;加强绿色生产服务能力,提高供给质量;强化农业资源环境改善,凸显生态价值。

  “西控”的核心是“以控促优”。控制生态红线、控制城镇规模、控制产业门类,不断优化环境质量、优化城乡空间、优化产业布局。

  在“西控”区域打造龙门山山地生态农业功能区、精品高效农业功能区、都市休闲农业功能区,重点发展生态绿色种养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都市农业文创产业、森林康养旅游产业,规划形成“三大产业功能区互动、四类农商文旅融合产业引领、九大绿色高端农业支撑”的产业空间格局。

“东进”区域:

  着眼于成都市都市现代农业新高地,全省现代农业对外展示新窗口,全国都市现代农业新典范发展定位的“东进”区域,将以改革驱动、创新发展、四化同步、协调发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民生为本、共享发展、政府引导、市场主体为基本原则,不断创新“东进”重构都市农业体系;协调“东进”优化空间发展格局;绿色“东进”树立生态优先理念;开放“东进”培育良性产业生态;共享“东进”提升农村发展环境。

  力争到2022年,在“东进”区域提升农业产业化、特色化、标准化、品牌化、电商化、景观化等发展水平,努力建设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强、科技创新水平高、农业质量效益好、三次产业融合深、服务体系建设优、农村生态环境美、农民收入增加快的农业新兴高地,力争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南拓”区域:

  着眼于打造西部农业科技创新引领区、国内都市休闲农业样板区、世界农业会展博览新标杆的“南拓”区域,坚持创新驱动、转型提质、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产城一体、融合发展、重点突破、梯次推进、合作共赢、开放发展的基本原则。

  “南拓”区域将重点发展现代高科技农业、创新发展博览会展农业、积极发展都市休闲农业、优化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引导培育农业新经济业态;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示范工程、外向型农业建设工程、“互联网+农业”建设工程、农业特色小镇打造工程、优势特色农业提升工程;加快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现代农业质量安全体系、现代农业生态保护体系。

“北改”区域:

  瞄准成都现代农业开放型经济示范区的发展定位,“北改”区域将面向四川、面向西南、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打造现代农业双向开放的桥头堡,坚持双向开放、互利合作、融入城市、服务城市、多元参与、激发活力、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重点打造现代农业智慧服务功能区、现代农业循环种养功能区,建设四川现代农机产业园、新繁泡菜(食品)产业园、濛阳省级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四川(青白江)现代物流粮食加工基地。

  将不断强化商贸物流化共轭能,发展外向型农业,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健全农产品商贸流通体系;不断完善农业生发服务体系,提升开发价值,增强农业现代化生产能力、强化科技信息服务、巩固设施配套服务、优化农业生活休闲服务;优化都市现代农业经营方式,培育开发功能,加强农村产权改革,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创新规模经营组织方式。

“中优”区域:

  依托绿道建设,形成五环路和四环路环城生态区“两环”城市生态绿环景观,总的用地规模为187.15平方公里,生态用地133.11平方公里。涉及青羊区、锦江区、武侯区、高新区、金牛区、成华区、双流区、温江区、郫都区、新都区、龙泉驿区。东区:果树—茶叶景观农业带,以果树、茶叶为主题视觉景观元素,重点突出采摘体验功能。南区:花卉—苗木景观农业带,以花卉苗木为主题视觉景观元素,重点突出休闲观光功能。西区:水稻—油菜景观农业带,以水稻、油菜、冬水田为主题视觉景观元素,结合林盘院落,打造田园风光,重现水、田、林盘、院落“四维一体”的农业大地景观。

观点交锋

坚持规划引领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高强度集中学习培训中,学员们围绕成都市农业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建设展开了热烈讨论,谈行动思路,说具体举措,内容丰富、信息量大。

  如何破解城乡二元差异,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成都市建委主任张樵认为,行动的关键在于坚持规划引领。以《成都市农业产业空间布局规划》为实施指引,村镇工作要坚持以规划为引领,以特色镇(街区)建设、川西林盘保护修复、乡村绿道建设、农村危房和土坯房改造为抓手,按照“以水定人、以地定城、以能定业、以气定形”的思路,依托66个产业功能区和“三城一园”,塑造历史文脉、经济流向、绿色廊道、产业分布交互融合的空间结构,形成主体功能明确、区块有机联动、资源配置优化、整体效能提升的城乡融合发展格局。

  崇州市委书记赵浩宇给出的答案是坚持以全域旅游引领,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崇州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公园城市建设结合起来,坚持以全域旅游为引领,着力在空间融合、产业融合、三生融合方面加力加劲,努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大邑县委书记李燎则提出了城乡融合发展的大邑路径。李燎表示,大邑将主动融入“一支多干,五区协同”战略,紧紧围绕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全面部署,科学把握城乡融合发展大势,立足大邑资源禀赋、生态底蕴和比较优势,坚持规划先行,以精准规划引领重塑城乡空间格局,加快推进特色镇和川西林盘建设,构建“一环、四射、多网”绿道体系,高质量推进农商文旅融合发展,以全域景观化景区化重塑新型乡村形态,努力诠释人城境业和谐统一的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乡村表达。

关注热点

  问:构筑都市现代农业新高地,成都市如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答:根据此轮总规,成都市将围绕“十字策略”和城市空间布局,以“西控”区域为重点,划定332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95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到2022年,成都市将基本形成与城市总体规划相配套、市场需求相适应、资源禀赋相匹配的现代农业区域功能布局。

  问:“西控”是不是就是限制发展?

  答:总规提出,“西控”既不是控制发展,更不是不发展,而是有选择地发展。对于绿色产业要大力发展,特别是温江和崇州这样有着生态优势的地区,要大力扶持生态产业、绿色科技;控制主要是对于污染重、与生态保护背道而驰的产业进行控制,加大产业转型,严控规模,特别是都江堰精华灌区、龙门山生态保护区域要对高排放产业进行限制,对绿色生态进行保护;“西控”的结果绝对不会造成区域的落后,相反,会打造出一个“能让市民慢下脚步、静下心来,亲近自然、享受生活”的生态宜居的现代化田园城市。

  问:“东进”格局已经出炉,那农业产业调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东进”在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被提高到战略发展高度。此番规划中,明确了“东进”农业产业调整的主要任务,将不断创新“东进”,完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重构都市农业体系;不断协调“东进”,调整产区协同、产业融合、产村一体,优化空间发展格局;不断绿色“东进”,抓好生态环保、低碳循环、质量安全,树立生态优先理念;不断开放“东进”,强化农业品牌、农业合作、农业贸易,培育良性产业生态;持续共享“东进”,围绕精准脱贫、基建提升、公服均等等方向发力,提升农村发展环境。

畅谈未来

郫都区委书记杨东升:

加快产业功能区塑造 带动城乡融合发展

  《成都市农业产业空间布局规划》站位高、内容新,讲解精辟、受益匪浅,让大家对成都“一心两翼三轴多中心”的城市发展格局和空间布局规划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郫都区作为新的中心城区,更需要以大决心、大魄力重新擘画城乡发展蓝图,坚持“一尊重五统筹”,重塑空间结构和经济地理,完善城乡发展四级规划体系,不断优化城市设计,以产业功能区的理念进一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科学规划“绿色战旗·幸福安唐”——乡村振兴博览园,奋力建设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

崇州市委书记赵浩宇:

坚持全域旅游引领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崇州树立“全域旅游、全业旅游、全域景区”理念,正不断突出空间融合,建设整体美的全域景区。坚持把成都市当景区规划、把镇村当景点打造、把林盘当景观设计,推进全域景区化景观化,重塑新型城乡空间形态。重点强化旅游法则、规划导则、建设守则“三则同导”,树立“蜀风雅韵、百村百态”理念,规划建设9个特色镇、900个川西林盘、895公里天府绿道,引领推动全域美丽宜居、城乡融合发展。(记者 李萌 陈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