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 成都这样书写

2018-09-05 05:53:22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的成都,肩负着“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主干”责任。

  如何在乡村振兴实践中“走在前列”?怎样担当“主干”职责?如何走好乡村振兴之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时代在发卷,成都在答卷。

  改革当先

  激活乡村沉睡资源

  榨油坊、酱油坊、布鞋坊、竹编坊、郫县豆瓣坊……一家接一家传统手工作坊遍布在仿古街道的两旁,穿行在游人如织的街巷中,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技艺在这里呈现。自开街以来,战旗村热闹的一天便从“乡村十八坊”开始了。

  就在一个月前,经过近一年打造,随着郫都区战旗村“乡村十八坊”开街,战旗村的改革试验又向前迈了一步。

  时间回到2015年9月7日,战旗村13.447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挂牌成交,由四川迈高旅游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竞拍成功,敲响了四川省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第一锤,用于第五季香境湖项目。

  试点的作用显而易见,目前郫都区共有29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交易,交易面积349.88亩,成交金额2.1亿元。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荷包也不断鼓起——战旗村首宗地出让后,除预留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外,人均现金分红520元,人均股份增值2600元。对于一个村庄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让村民们尝到这般福利的,是改革的力量。

  在党总支的引领下,战旗村推动农村“三块地”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止。从去年以来,整理开发农用地、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通过直接挂牌、自主开发、入股经营等方式,引进第五季·香境、乡村十八坊、妈妈农庄等项目,实现业态植入、农民增收。

  改革的活力从不拘泥于单一形式。在新津,“政府+科研机构+平台级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乡村振兴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工作平台也同样让村民尝到了改革的甜头。

  “没想到我的家乡会变得这么漂亮,游客越来越多,给当地农民带来很多增收的机会。”今年46岁的宋洪之前一直在外打工,曾帮别人开车,自己也做过生意,自从去年天府农博园启动建设后,宋洪从外地返回,成为天府农博园的一名工作人员,其中的工作就包括为前来参观农博园的来宾和游客开观光车。

  “开着观光车在葵花海里行驶,感觉特别爽。”宋洪指着远处像别墅群一样的房子告诉记者,这就是当地农民统规自建的安置房,现在叫作张河果园子社区。“我父母就住在那里。”宋洪告诉记者,现在不用在外漂泊,可就近照顾年迈的父母,“我觉得人生进入了崭新阶段!”

  平台兴业

  产业生态圈推动高质量发展

 

  秋天的新雨接着耀眼的阳光,蜻蜓绕着稻田打转,一阵阵秋风翻起金色的稻浪。再过十多天,崇州市优质粮油产业园又将迎来秋收的喜悦,而在此之前,一个又一个好消息早已在秋收前传进了产业园。

  8月29日上午,华川集团高级产业研究师肖懿前往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与袁隆平的科研团队进行洽谈,计划将最新研发的优质水稻品种在华川生产基地进行推广。同时,华川集团还将与研发团队深度合作,实现知识产权共享。当天下午,肖懿又与五粮液集团洽谈,拟在崇州市选址建设一个五粮液专用粮生产基地,并计划与五粮液集团合作建设精深加工生产线,用于崇州市优质粮油产业园农产品加工。

  “是平台的魅力,吸引好项目接踵而至。”作为崇州市优质粮油产业园的建设者之一,肖懿自2016年来到崇州后,便投身到产业园建设中。“坚持‘立足崇州、辐射全川’,按照‘两基地两总部两中心一目的地’发展定位,产业园规划建设全国稻田综合种养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长江中上游优质粮油中试熟化基地、四川优质粮油‘两化’科技服务总部、四川农村社会化服务总部、天府好米运营中心、西南农产品交易结算中心,打造天府农耕文明旅游目的地。”肖懿介绍,崇州市优质粮油产业园面积269.8平方公里,是成都市两个产业功能区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园区之一,园区主动融入我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通过科技应用、品牌孵化、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培育园区产业生态链,推动高质量发展。据介绍,该园区深化校院企地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创新共同体建设,建成川农大“两化”科技服务总部等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平台4个,建成长江中上游优质水稻新品种中试熟化基地,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重大科研项目15个。

 

  

  秋收的喜悦还渲染了蒲江县复兴乡10万亩猕猴桃产业示范基地的果园。

  4元/斤的猕猴桃并不少见,而价格超过4元/颗的蒲江猕猴桃却在新加坡最大的NTUC超市人气火爆。今年,在国内猕猴桃市场普遍低迷的大环境下,来自蒲江县国家级特色水果产业园的猕猴桃却异军突起,不仅搭乘蓉欧快铁远销欧盟,更成功打入东南亚,成为新加坡市场占有率第二的猕猴桃中国原产地品牌。

  在位于炉坪村的猕猴桃出口基地,这批猕猴桃的出口商——鲜农纷享总经理王强说出了秘诀:从品种、园艺、土壤、病虫草害绿色防控、产量、品质等管理,到采摘、分选、仓储物流、质量追溯,再到品牌化营销,8个环节严密监控,从根本上提升了猕猴桃的生产管理效率以及果品品质,确保了猕猴桃市场化、品牌化建设的稳定基础,而这也是蒲江猕猴桃成功打入国际市场的“核武器”。

  据介绍,在严格的质量管控下,今年出口基地的猕猴桃232项农残与重金属均未检出,100%符合欧盟食品安全标准。而据蒲江县农林局介绍,该县还计划投资200万元,建立涉及81个行政村的村级农产品质量快速监测点,确保农产品风险监控的全覆盖,并在猕猴桃主产区复兴乡、大兴镇、大塘镇、西来镇等地通过建设镇级“为农服务分中心”、村级“综合服务社”。政府牵线,社企合作,以点带面,搭建“合作社+公司+社员+统一种植标准+统一投入品+品牌销售”的模式,提升猕猴桃的品质,扩展猕猴桃销路,让蒲江猕猴桃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

  文创聚魂

  推进农商文旅融合发展

  穿过连绵起伏的茶山,沿着蒲江县甘溪镇明月国际陶艺村绿道向前,越过青翠幽静的竹林,清风徐来,茶与竹的芬芳随风弥漫,沁人心脾。沿着彩色的沥青路面一路骑行,可以欣赏到蜀山窑陶瓷艺术博物馆,探访谌塝塝微村落,到远远的阳光房体验一把草木染……听说明月村再添新绿道,又有新耍法,专程从绵阳过来的游客张雨一家再次来到蒲江,体验这一条绿道,并顺着绿道参观古老的明月窑和现代陶艺村。

  “在明月窑可亲身感受制陶的乐趣,再往前走,草木染工艺会带给你更多的乐趣。”穿行在人群中,张雨不断拿起手机拍摄“抖音”。“前方还有主题香囊制作。”继续向前,张雨的镜头又对准了五彩的香囊制作。为了让游客在明月村绿道上感受到别样韵味,全长约1610米,面层采用彩色沥青油面铺装的绿道设计不仅考虑了生态价值,还将明月国际陶艺村核心区的17个文创项目串联成一个景观环线,并与城市慢行道、旅游景点、居民社区等相联结,将“文体旅商”元素在此汇聚,多种功能在此叠加,成为集慢行生活、休闲旅游、生态保护及民俗体验为一体的好去处。

  乡村是成都最具人情味,也是成都最有休闲价值的旅游目的地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体验的升级,乡村旅游进入快速成长期,成为乡村振兴的新亮点。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成都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力量、重要途径和重要引擎。

  如果说明月村让游客尽情体验文创的魅力,那远在几十公里外,与绵延不绝的无根山脚相映成趣的竹里则让游客们赶赴了一场美学的盛宴。

 

  鸟瞰竹艺村

  沿着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蜿蜒的乡道,挺拔的翠竹随风而动,造型独特的国际范建筑平添几分浓浓的农耕乡愁。一处“∞”字形的建筑让人眼前一亮。眼前是凭借别具一格的造型融入川西民居风貌的新晋“网红”建筑——竹里。“邀请同济大学量身设计‘竹里∞’野奢酒店·禅院食府,获得2017年度‘艾特奖’建筑设计奖,今年还应邀参加芝加哥、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竹艺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天府文化+设计师联盟+集体经济组织”模式,竹艺村规划建设“野奢酒店·禅院食府”区、民俗民宿区、竹艺工坊区、大地艺术区、共享生活第五空间、国际工作营地六个区域。引进中央美院、澳大利亚竹研究院等院校机构和爱马仕设计师、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等100余名创意人才,带动群众共同发展。“我们还挖掘当地非遗资源,开发特色竹编产品300余类,多次出国展出并远销46个国家和地区。”文创聚魂,竹艺村建强产业林盘,目前,竹艺村建成“道明竹编”创客基地、竹艺工坊、丁知竹非物质文化演习所等竹编智库机构,改造传统竹编产业。去年,竹编产业总收入过亿元,带动人均增收4000余元。(记者 李萌 陈泳 李娟 摄影 胡大田 谢明刚 张全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