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四川建法治文化阵地 不搞“应景之作”

2018-09-01 21:50:16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截至2017年底

  ●打造省级“法治教育示范基地”50个

  ●设立法治宣传专栏6.78万个

  ●打造各类法治文化公园、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走廊等3700余个

  成都市双流区利用区图书馆馆外绿地等,打造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双流区司法局供图)

  建设理念

  法治文化广场等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杜绝大兴土木,不搞“形象工程”,要善于在现有设施基础上进行资源整合、元素表达,实现法治文化浸润的效果。

  如果法治文化阵地上增设的法治元素多是说教式的标语和艰深的文件内容,阵地就失去了生命力和吸引力,建设好阵地,应通过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8月13日,绵阳市安州区雎水镇白河村的法治院坝上,一场关于扫黑除恶专项行动的院坝宣讲会正在举行。近百位村民代表围坐在整洁的院坝中,台上,镇干部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村民讲解专项行动的意义以及黑恶势力类型,帮助大家增强辨别黑恶势力的能力。

  会后,村民们围在院坝的法宣橱窗前,争相阅读刚刚张贴的扫黑除恶的宣传资料。

  浓浓的法治氛围,在白河村涌动。

  加强法治氛围营造,尤其是建设法治广场等法治文化阵地,是四川省依法治省和“七五”普法的重要要求。近年来,法治文化广场、公园、院坝等法治文化阵地的建设是否成为“应景之作”,或是“三分钟热度”后便束之高阁?针对这一群众关心的问题,近期,依法治省办在暗访中首次对法治氛围营造实效进行了重点关注,本报记者对此也进行了调查。

  不大兴土木

  建设法治公园、广场、院坝利用现有设施增添法治文化元素

  单说雎水镇,读者可能不太了解。但提起有两百多年历史的“春社踩桥会”,可谓名声在外。每年春天,安州及相邻市区百姓均要扶老携幼,涌至雎水镇太平桥,参加一年一度盛大的“踩桥会”。

  为了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去年,在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下,雎水镇决定建设一批法治长廊、法治院坝。

  按照计划,在白河村建设荷塘观光景区的同时,将依托村委会前的空地,打造游客接待中心和法治文化院坝。“原有空地面积不够,按规划,还涉及几户村民宅基地的调整,但一开始村民都不同意。”村委会主任陈方贵说。

  村民李远群就心有疑虑,“建法治文化院坝,怕是劳民伤财,面子活,所以我们家不得干。”

  其实,雎水镇建设法治文化阵地的规划,并非凭空之想。四川省“七五”普法规划明确提出,要“创新载体阵地,加强基层法治文化公共设施建设,建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法治文化公园、广场、院坝……”

  依法治省办相关负责人指出,这些阵地的建设,重点是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国家基本法律法规、依法治国和依法治省的基本方略和基本要求、体现地方和部门特点的法治内容,目的是通过浓厚的法治氛围熏染,使公众逐步强化法治观念,在心灵深处种下法治的种子。

  然而,建设法治文化阵地,会不会借机大拆大建,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不仅李远群等基层群众有这样的质疑,“个别单位和干部也曾有类似担心。”安州区司法局工作人员说。

  答案,可以在另一份文件里找到。依法治省办曾专门出台《关于进一步营造依法治省浓厚氛围的通知》,提出在重要交通要冲、主要路段节点、重大公共活动场所,以及市区景观道路和车站、码头、公园、广场等人群相对聚集区域,设置必要的永久性宣传设施。

  “这是鼓励通过增加法治元素的方式建设法治文化阵地。”省政协委员、四川广力律师事务所主任曾兴圣评价说,建设法治文化公园、广场等法治文化阵地不需要大兴土木,要善于在现有设施基础上进行资源整合、元素表达,实现法治文化浸润的效果。

  记者在调查中也了解到,事实上,雎水镇法治院坝是依托游客接待中心而建,涉及的也只是个别居民宅基地的调整,“不存在大拆大建,涉及费用不多,主要是用于牌匾、橱窗、文创方面的投入。”雎水镇党委副书记赵述国告诉记者。

  安州区城区的法治文化广场,是该区最大的市政广场。“不要看面积大,实际是依托灾后辽宁援建的避灾广场基础上打造。”区城管局纪检组长王虹琳告诉记者,把法治名言、身边案例等转化为牌匾等法治元素,形成了以“法治”命名的广场。

 

  更有趣 大英县政府广场法治文化长廊上,法治题材的谜语引来市民驻足竞猜。林旭辉摄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仅在安州区,在遂宁市大英县,也在系统推进法治氛围营造和法治阵地建设,抓手就是县镇村“一场一园一长廊”的法治文化工程。截至目前,该县共建成法治文化示范阵地18个。

  “阵地建设杜绝大兴土木,注重节俭和因地制宜,注重依托原有基础建设。”大英县依法治县办负责人周余洪告诉记者,大英县回马中学、蓬莱中学两个法治教育基地建成投用,所用经费不足9万元;城西社区物华天宝法治文化小区等7个法治文化工程,总投入仅37万元。

  更实用 双流区法律服务志愿者协会志愿者在法治院坝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成都市双流区司法局供图)

  不死板说教

  教通俗易懂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有的还提供法律咨询、调解等服务

  黄桂明是成都双流区东升街道五洞桥社区的一名商户,最近她遇到了一件烦心事。

  原来,她的店铺楼上住户刘先生的卫生间管道漏水,导致水渗透到一楼自己店铺里。她找到刘先生,希望他能及时维修并承担所有费用,可刘先生却不同意,双方就此产生纠纷,几次协商都无功而返。

  最后,黄桂明来到社区法治文化广场上的社区法律之家求助。

  社区法律之家的调解员邀请律师,就相关问题提出法律建议。经过两次调解,双方同意检修管道,并就各自承担的责任签订了调解协议书,问题最终得到圆满解决。

  可就在东升街道刚开始在五洞桥社区规划建设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墙时,一些居民还在担心这是心血来潮之举,可能“三分钟”热度后就弃置不管了。

  但是这些年来,该社区创新理念,提出建设“嵌入式”法治宣传阵地,搭建群众“家门口”法律服务平台,让社区居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社区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动态更新法治文化广场、长廊宣传标语、资料的同时,我们提升建设了社区法律之家,依托聘请的律师和志愿者,开展法律咨询、宣传、调解等工作,让群众走到广场,能够见人见事,感到有生气。”

  曾在双流区开展深度调研的中国社科院法学所专家也对此举给予好评,“如果法治文化阵地上增设的法治元素多是说教式的标语和艰深的文件内容,法治文化阵地就失去了生命力和吸引力,只有在浸润中发挥实实在在的效益,才能产生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建好用好法治文化阵地,必须以群众的法治需求为导向。”依法治省办相关负责人指出,要通过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使广大群众掌握、遵守、运用国家法律法规。

  在雎水镇白河村广场的法治文化墙上,记者看到,在禁烧秸秆的宣传漫画中,一位老大爷正在田地里焚烧秸秆,烟雾升腾。而老人的对面,将一张罚单进行了卡通拟人化的形象处理,不仅挥动着“双手”表示不可以,“口”中还念到“烧秸秆、吃罚单”几个汉字。

  “没有外出务工的村民很多年龄偏大,文化素质不高,如果法治广场上贴着长篇大论的村规民约,村民不愿看也看不懂。”随行的雎水镇镇长王勇说,“你看,我们不仅有文字版的村规民约,还把其中的难点、热点问题,通过绘制12幅漫画故事展现给村民,一看就懂。”

  王勇告诉记者,2016年发现和处罚了多起村民焚烧秸秆事件,但从去年到今年,白河村没有一起村民焚烧秸秆事件发生。

  周余洪同样认为,“法治氛围的营造关键是要杜绝突兀生硬,一定要有机地融入居民的生活之中。”对于大英县城区的居民来说,在县城法治文化阵地“一场一园一长廊”放松休闲已经成为生活常态。城西社区居民卢志英表示,“将法治文化阵地建在我们老百姓身边,不仅是对生活环境的改善和美化,更是一种老少皆宜的法治教育方式。”

  在成都,今年初夏,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打造,“法治号”主题文化列车在成都地铁2号线首发,将法治成都建设的核心内容在地铁车厢中进行浓缩提炼,并以生动活泼的形式传递给乘客。

  不一建了之

  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推动法治氛围营造全覆盖、零死角、常态化

  从农村到城市,从大街小巷到企业学校,在依法治省办的推动下,四川省各地法治文化阵地也在创新中不断延伸,这些法治文化阵地实效如何,成为今年依法治省办开展的年度暗访工作的关注热点之一。

  今年的暗访,特意增加了对法治氛围营造情况的考核项目,“我们不仅看实物上有没有,也要看氛围宣传的效果,看老百姓的法治获得感。”依法治省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通过大量的走访,总体来看,基层各地在法治氛围营造上是下了功夫的,我们的感觉是浓厚的。

 

  更动感 绵阳市安州区花荄镇宜昌社区的法治图书角里,群众可借助电子终端更动感地了解法律知识。 (本报记者钟振宇摄)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暗访组同时指出,法治氛围营造上还存在不平衡的问题。比如,抽查到的绵阳市安州区做得比较到位,但个别其他区县还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营造更加浓厚的法治氛围。

  暗访组向绵阳市交流相关情况后,引起该市高度重视,随即召开了法治绵阳建设“全面落实年”氛围营造提升行动现场会,总结交流“法治氛围营造提升行动”推进情况。

  如何对标整改?绵阳市依法治市办工作人员说,会议提出要深入推进法治氛围营造提升行动,综合各类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进一步加大对重要节点、重大活动场所和死角盲点区域的氛围营造力度,使法治氛围营造真正实现全覆盖、零死角、常态化,进一步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虽然现阶段法治广场深受老百姓喜爱,但仍有可改进的地方。”大英县司法局副局长代俊表示,要从多个方向纵深发掘法治广场的法治宣传作用。

  他举例说,比如“文艺搭台,法治唱戏”,邀请文艺骨干,围绕“弘扬法治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等法治宣传主题,举办法治文艺演出,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为广大老百姓送上丰盛的“法治大餐”。

  曾兴圣还提出建议,要结合新媒体,把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好,这既包括构建手机端的法治文化阵地、网络法治文化广场,还包括通过互联网提升传统法治文化阵地的探索,比如在法治文化广场提供免费网络,方便群众浏览手机端的法治主题微电影、小视频,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法治阳光洒满人民群众心田。

  据介绍,具有依法治省“指挥棒”功能的年度依法治省年度考核方案日前出炉。今年将法治氛围营造纳入重要考核内容,工作不好的将被扣除2分。

  “基层丰富的实践充分证明,人民群众在氛围营造中收获了实实在在的法治获得感,这项工作必须一以贯之推进。”依法治省办相关负责人指出。(记者 钟振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