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成都构建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2018-08-30 06:05:53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8月29日,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一带一路:发展绿色经济,搭建城市可持续发展之桥大会”路演活动在蓉举办。围绕着“发展绿色经济 建设公园城市”的路演主题,全球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行业“大咖”齐聚成都,开展绿色发展交流协作,共商共话公园城市建设。

  公园城市作为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发展高级形态,成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生态文明为引领,将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打造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的复合系统,努力打造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道路上,绿色发展正成为城市最鲜明底色和最持久优势。据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和省委相关要求,按照市委安排部署,成都市始终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城市转型之路,经济社会绿色化程度不断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绿色发展成果不断涌现,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城市、最具幸福感城市,入选了国际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城市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新格局正加快构建。

2017年成都绿色“成绩单”

  ■成都市清洁能源占比达58.78%,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新登记绿色经济市场主体数量增长近60%,新经济总量指数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四。

  ■全国首个建立环境信用评价体系的副省级城市。

  ■骑行减排量居全球12个大城市第3位。

  ■举办首届联合国人居署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发布城市可持续发展《成都宣言》,入选首批“国际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

  ■先后规划启动天府绿道体系、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等重大生态项目建设。

  ■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城市、最具幸福感城市。

绿色制度

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机制

定期发布区(市)县绿色发展指数

  注重发挥制度设计对绿色发展的引领带动和支撑保障作用,绿色发展的顶层制度设计不断完善。据了解,成都市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决定》,为推进成都市绿色发展明确了方向路径。同时,编制了《成都市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成都市生态文明建设“十三五”规划》等,对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作出了总体谋划。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市还建立健全了有利于绿色发展的法治化监督管理机制和市场化机制,出台国内首个为城市特定区域生态保护的地方条例,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机制,定期发布区(市)县绿色发展指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政绩导向更加鲜明。

  今年8月1日,第二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暨首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博览会在蓉开幕。坐飞机、开空调、吃午饭、印资料……一场会议,必不可少也会带来碳排放。开幕式当天,成都正式启动“碳中和”项目——今年10月,成都将以香樟、银杏为主要树种,在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500亩碳中和林。未来20年,这片森林碳汇将抵消此次论坛产生的全部温室气体排放。

  “这是四川省首个会议‘碳中和’项目,也是成都市创新生态补偿机制,探索生态价值经济化,推进多层次碳市场建设,‘碳资产’确权赋能的一个‘缩影’。”据成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外成都市还制定实施了生活垃圾跨区(市)县处理、饮用水水源保护、环境空气质量等激励机制或补偿办法。

绿色空间

规划全域统筹的绿色空间格局

全面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

  对城市而言,优化调整空间布局,是破解生态环境容量趋紧、资源集约利用不足的必然选择。成都市始终坚持山水林田湖城全域统筹的系统观念,规划全域统筹的绿色空间格局,推动市域城乡形态从“两山夹一城”到“一山连两翼”转变,着力构建“一心两翼三轴多中心”的多层次网络化城市空间结构。

  同时,加快完善“两山、两网、两环、六片”的市域生态安全格局,将生态底限作为城镇空间布局必须避让的基本前提,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硬约束,科学划分市域生态、农业、城镇空间,基本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和城镇开发边界。“成都市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成都市生态空间和农业空间占比要达78%的控制目标。”成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全面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成都市还分向、分区确定城市发展策略和功能定位,构建“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差异化空间布局,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与生态资源禀赋、环境承载容量相适应。同时,坚持产城融合,重塑产业经济地理,建设以66个产业功能区为核心的产业生态圈,推动产业功能布局与环境容量协调发展。

绿色经济

去年新登记绿色经济市场主体数量增长近60%

节能环保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700亿

  成都的蓝天越来越多了,这是市民最深切的感受。摄影爱好者田相和是资深的“追峰人”。他坦言,前些年,难见晴好天气,别说贡嘎山,就连拍西岭雪山、四姑娘山幺妹峰都难。

  去年,成都 “铁腕治霾”,关掉1.4万多家“散乱污”企业,淘汰100家企业落后产能……蓝天多了,田相和如愿了——他在楼顶拍到了 “雪山全景图”,照片上网,瞬间“刷屏”。

  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企业污染防控标准。据了解,成都市已累计依法关停落后产能企业460户,基本退出钢铁长冶炼流程、烟花爆竹和印染行业,水泥、平板玻璃、火电等典型传统行业也均已实现全行业绿色化改造升级。

  “做减法”只是成都积极探索让绿色成为普遍形态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努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的一条路径。强化创新驱动的绿色产业体系,成都更在“做加法”。

  据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市正加快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到依靠创新为主的新动力上来,着力培育绿色经济新动能,制定实施《成都市推进绿色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力争到2022年,绿色经济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柱,绿色低碳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0亿元以上,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同时,加快构建以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等为代表的绿色产业体系,以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双流国际机场为示范,创新应用场景,推动能源研发机构成果转化和培育新经济企业。

  数据显示,2017年成都市新登记绿色经济市场主体数量增长近60%,新经济总量指数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四。同时,成都市64户新能源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160亿元,330家节能环保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700亿元。

绿色生活

去年成都收获235个“蓝天”

骑行减排量居全球12个大城市第3位

  塑造人城境业和谐统一的大美公园城市形态,打造宜人宜居的城乡生态环境是其中重要一维。成都始终坚持把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做好治污减排的“减法”和全域增绿的“加法”。

  全面落实中央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的决策部署,结合成都实际实施“三治一增”,空气质量改善最为明显,去年成都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35天,创五年来最高纪录;先后规划启动天府绿道体系、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等重大生态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全球最长的绿道慢行系统、世界级品质的城市绿心和国际化的城市会客厅;夯实环保基础设施,基本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城镇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全国领先……一幅令人心驰神往的天府锦城画卷正缓缓展开,带给市民的是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走在成都的大街小巷,公交、地铁、共享单车……绿色低碳出行已成为了市民最便捷的出行选择,这也与成都市鼓励低碳出行息息相关。据了解,成都市强力实施轨道交通加速成网计划,大力推进快速公交和微循环社区巴士建设,获批首批公交都市创建城市,公交出行分担率从2013年的28%提升至47%。同时,加快提升慢行交通系统,出台全国首个《关于鼓励共享单车发展的试行意见》,自行车以共享形式回归城市,成都市累计投放总量约145万辆,骑行减排量居全球12个大城市第3位。实施新能源汽车地方补贴、停车收费减免、不限行不限号、启动专用号牌等鼓励政策,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4.7万辆,累计建成充换电站近350座,充电桩逾万个。

  绿色低碳出行只是成都倡导共建共享的绿色生活方式的重要一维。“成都市注重从需求端刺激绿色发展,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据成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市还大力推行绿色建筑,推广装配式建筑和成品住宅绿色环保装修,成功入选中国绿色建筑发展最佳城市十强,获批国家首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

低碳示范

获批国家低碳城市试点

发布国内首个城市低碳发展蓝皮书

  2017年,成都获批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加入“中国达峰先锋城市联盟”,提出了“2025年达到碳排放峰值”的目标。

  试点一年多以来,成都市主动对接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融入国际社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潮流,发布国内首个城市低碳发展蓝皮书,全面推进构建绿色低碳制度、产业、城市、能源、消费、碳汇体系和提升低碳发展基础能力等“六体系一能力”重点任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在四川省率先评定59家绿色低碳示范单位,低碳产品、碳足迹认证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深化绿色低碳国际合作,全面完成中美可持续及宜居城市建设项目,中瑞低碳城市成都项目取得阶段成果;成功举办两届联合国人居署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发布城市可持续发展《成都宣言》,入选首批“国际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城市绿色低碳发展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作为国家低碳城市试点,成都正着力推进低碳城市建设和绿色经济发展有机融合,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