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以大熊猫为媒 办一场超级“故事会”画一个全球“朋友圈”

2018-08-30 05:59:45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如果让世界各国的人来选一个代表中国的文化符号,会是什么?

  一项调查显示,俄罗斯、美国、日本等国外民众对中国文化符号的认知,第一是“大熊猫”。

  大熊猫!这也是8月21日至26日,首届中国大熊猫国际文化周在北京举行期间,一个备受喜爱的热词。从党政部门到国际组织、从学术界到企业界、从作家到生物学家、从儿童到长者,大家目光聚焦大熊猫,从不同侧面讲述大熊猫的故事。

  在四川牵头举办的“熊猫中国·四川之夜”等系列配套活动中,在北京部分地标和社区胡同里,与大熊猫相关的活动一票难求。在中华世纪坛举办的四川主题展,观展人数两倍于其他普通展览。

  从大熊猫的家乡四川到首都北京,刮起大熊猫旋风。旋风的中心,是大熊猫文化。

  在文化周的开幕式上,“中国大熊猫国际形象设计全球招募计划”启动,邀请全球设计师“开发具有中国文化内涵、体现中国理念、代表中国国家形象的中国大熊猫国际形象”。

  “熊猫中国·四川之夜”活动上,省委书记彭清华盛情邀约:“我们将在未来5年面向全球招募100名大熊猫文化推广使者,让世界更加了解大熊猫文化、更加关注四川,推动四川与各国交流合作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迈进。”

  从大熊猫到大熊猫文化,从萌在眼里到走进心底,大熊猫已成为助推国之交与民相亲的友谊之桥、文化使者。“大熊猫在这颗星球上生存800万年后,似乎正被赋予新的使命。”14位“大熊猫文化全球推广大使”之一、知名科幻作家韩松撰文写道。

站位更高

挖掘好大熊猫文化、讲好大熊猫故事,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内容。四川作为大熊猫的家园,提高站位、主动融入国家外宣工作大局,助推大熊猫成为“国家名片”

  超过5亿人次——这是截至8月26日下午,互联网上关于文化周相关报道的总点击量。如此热度,堪称今年全国外宣活动中的一个“大热门”。

  如此热度,也出现在8月21日“熊猫中国·四川之夜”的现场:300多名嘉宾汇聚一堂,既有国外政要、驻华使节、国家部委领导,也有知名科学家、企业家、艺术家以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省政府新闻办一位负责人表示,这是近年来我省最高规格的外宣活动,现场火爆程度超乎预期。

  就在同一天,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挖掘好大熊猫文化、讲好大熊猫故事,正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内容。

  “大熊猫形象深入人心,代表了温柔、友情和礼貌,大熊猫作为中国的外交形象,加深了中国和泰国之间的情谊。”泰中友好协会会长、泰国前副总理功·塔帕朗西在“熊猫中国·四川之夜”致辞中说,为大熊猫“林冰”取名时,约三分之一的泰国人都参与其中。谈及泰国人民与大熊猫的深厚情谊,他数度哽咽,现场无不动容。

  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副院长李玮曾多次参与“我国文化软实力对外传播研究”重大课题,对西方许多国家民众进行了广泛调查,结果表明,“亲和友善的大熊猫,已经成为最具辨识度的中国文化符号。”

  中宣部副秘书长赵奇表示,大熊猫国际文化周将让世人更加深入地理解大熊猫文化内涵,进一步拉近中外民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精神力量。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对四川提出“打造立体全面开放格局、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的殷切希望。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明确实施全面开放合作战略,将全域开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四川是大熊猫的家园,生活着全国约75%的大熊猫,是中国大熊猫对外交流的主力军。积极谋划大熊猫国际文化周活动,立足国家站位、国际视野,争取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支持,联动国家机关、机构及各省级政府主办,既是融入国家开放战略和中央外宣工作大局的主动作为,也是四川自身扩大开放的有力举措。

  一种热潮正在形成。首届中国大熊猫国际文化周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指导,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四川省人民政府、陕西省人民政府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致力于将活动打造成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标志性品牌。

  助推大熊猫文化品牌成为国家级外宣形象符号,四川从年初就展开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整个文化周期间的主体活动均为四川策划、承办,最亮眼的风景也由四川绘就。省委书记和省长同时出席大熊猫外宣活动,这种以往不多见的“高规格”,为全省形成领导干部带头抓外宣工作的良好局面树立了榜样。

  全新局面正在打开。巴拿马驻华大使施可方表示,今后不仅要在巴拿马推广大熊猫文化,还要让拉美地区的人民了解大熊猫和四川。

  “大熊猫能让人们敞开心扉。”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周浩黎表示,今后将不断地传播大熊猫文化。他相信,人们因大熊猫而连接,也能带来更多的合作机会。

内涵更新

让大熊猫的美好形象,承载着中国故事,跨越种族、文化和地域的藩篱,直抵人心,赢得世界的倾听

  “为什么世界上,只有中国才有大熊猫?”刚刚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的徐刚表示,“每一种生物都有它所寻求的最适合环境,而只有中国,只有四川,优良的自然生态成全了大熊猫生存的天堂。”8月22日,中国国家图书馆。徐刚和89岁高龄的“熊猫之父”胡锦矗、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得主阿来,以及大熊猫文化研究学者谭楷、孙前,在大熊猫主题书籍分享会上,纵论大熊猫文化。孙前说,“大熊猫文化的核心内涵,是物竞天择、和谐共荣、友善包容。”谭楷认为,“大熊猫蕴含独有的科学、美学、文化、生态价值,其中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一个‘善’字,大熊猫文化是一种真善美的综合体。我们借助大熊猫传递的‘和善坚韧’,是中华民族优良文化的一部分。”

  ……这些关于大熊猫文化内涵的思考,给人启迪。

  大熊猫文化,是四川乃至中国的一个超级IP,近年来被广泛开发利用。然而,在今年上半年由省委宣传部组织的赴成都、雅安等6市18县的“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中,在15场由大熊猫研究学者、文化名人、文化企业参与的座谈会上,大家却纷纷反映,目前对大熊猫文化的内涵发掘还不够,碎片化、杂乱化现象明显,影响了整体传播效果。

  因此,对大熊猫文化内涵的深度发掘和对四川对外文化交流品牌的统一打造,成为四川积极参与本届文化周并主办两大主题活动、八个配套活动的一条主线。

  文化周期间,借助北京专家荟萃、智库发达的优势,大熊猫文化国际传播分享会、大熊猫主题书籍分享会等研讨活动请来业内顶级学者和知名文化人,大家献计献策,大熊猫文化内涵和外延得到明显提升。

  作为“熊猫中国·四川主题展”的策展人,新华社领衔编辑陈小波特别在展览中突出了四川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大熊猫的安危,折射着人类认识自然,一步步探索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努力。”

  分管熊猫频道的央视网副总经理罗琴认为,纯粹的大熊猫形象出现在国外观众面前,它本身的动物体态、黑白体态,就已经是中国的“太极文化”“哲学思想”有形无形的体现,它看起来憨态可掬,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里最本真的东西,超越了现实和历史。

  “文化符号是一张国家名片,蕴藏着民族的喜好、习性、精神、价值观,蕴含着历史的记忆。”李玮认为,借助大熊猫,完全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能否做到当下化、共享化、未来化,决定着中国文化能在多大程度上贡献世界、影响世界。

  和善可亲的大熊猫形象已呼之欲出。“大熊猫是最有潜力成为代表中国的最萌的动漫形象。”在大熊猫文化国际传播分享会上,人民中国杂志社总编辑王众一说,“文化产品市场的全球化,要求我们探索最大公约数,谋求世界接受度。而开放的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互相鼓励别人拿去自己的文化要素。文化的交流必然是一个互相融合的过程,文化的博弈也一定不是零和博弈。”他建议,四川应该以大熊猫为主题,打造出一个独一无二的、类似于日本“熊本熊”的卡通形象,一说到大熊猫,就能想起的那种第一形象。

  文化周发起的中国大熊猫国际形象全球招募活动,邀请海内外优秀设计者创作独一无二的熊猫文化形象,更好地向世界解读、诠释大熊猫文化和善可亲的形象。

参与更广

横向的部门协作加上纵向的层级联动,从部门到市州、企业、媒体、社会广泛参与,全省形成共抓大熊猫文化的“大外宣”合力

  “熊猫中国·四川之夜”活动上,14名中外嘉宾接受“大熊猫文化全球推广大使”证书,12名驻华外交官点亮熊猫地图,全场掌声雷动。

  在这高光时刻的背后,凝聚着很多人的艰辛努力。

  为邀请到合适的嘉宾担任“大熊猫文化全球推广大使”,省外侨办、省友协、省国资委、省林业厅、省文化厅、省文联、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峨眉电影集团等单位都通过各自的渠道广为联络,确保大熊猫文化全球推广大使的层次和广泛代表性。

  四川此次牵头主办的活动多、任务重,千头万绪,绝非哪一个部门能包干。

  8月16日,一架被称为“最萌飞机”的A350飞机身披大熊猫彩绘,搭载300多名旅客从成都飞抵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标志着四川航空推出的第一个“熊猫之路”主题航班完成商业首航。首航以来,不少赴北京参加大熊猫国际文化周活动的四川代表,纷纷选择搭乘这一航班,与大熊猫文化同行。接下来,“熊猫之路”主题航班还将执飞上海等航线,并将适时投入国际航线运营,让这条“路”越来越宽广。

  在文化周上,川航客舱部总经理王坚代表3000多名川航空乘接过“大熊猫文化全球推广大使”证书,标志着所有川航空乘都成为外宣工作者。

  从1到3000,生动体现和诠释了全社会参与,人人都是外宣大使的理念。

  按照省委要求,四川外宣工作加强全省统筹协调,积极推进协同合作。此次文化周活动,省旅发委、省图书馆、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川航集团、省机场集团、四川广播电视台、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成都市文旅集团等单位也积极参与,倾力配合。在四川对外宣传联席会议制度的保障下,各项活动筹备实现了横向的部门协作、纵向的层级联动,从部门到市州、企业、媒体、社会广泛参与,形成了大外宣工作新格局,探索出了四川外宣活动新范式。

  文化周上,五粮液大熊猫造型酒凭借出彩的外观、讨巧的主题被誉为“四川金名片”。为让大熊猫和白酒的跨文化融合,不断创新中华文化的四川表达得以充分展示,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伯超连续几天与团队现场讨论方案至深夜,“再苦再累也值。”

  成都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创作的天府熊猫Heart Panda,这次被选为“大熊猫文化全球推广大使”的精美伴手礼之一。每位“大使”所获得的艺术大熊猫形态各异、五颜六色,融合了四川非遗漆器元素,以创意创新的形式表达中国文化。

  作为首届中国大熊猫国际文化周四川“1+1+8”活动的策划执行方,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全资子公司四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充分整合川报集团的媒体、社会和市场资源,为活动成功运行提供专业保障。

  在“熊猫中国·四川之夜”活动上,有嘉宾感叹,“还不曾参加过这么一场盛大而感性的以大熊猫为主题的活动。”在许多嘉宾眼中,现场既有调酒师用五粮液调出风味独特的鸡尾酒,又有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现场高歌《斗牛士之歌》,还有成都市文旅集团带来的融合四川传统与现代音乐与歌舞的表演,“形式十分有创意,充分尊重国际惯例,有四川味,国际范十足。”

格局更大

四川大力拓展全球“朋友圈”,每一位“大熊猫文化全球推广大使”、每一个“猫粉”,都是传播大熊猫文化的一粒种子、一个话筒,大熊猫文化推广从独唱走向多声部合唱

  今年6月,中国与巴拿马正式建交一周年之际,一部名为《卡罗!来自巴拿马的熊猫粉》的体验式纪录片在巴拿马播出,反响热烈。片中的“熊猫粉”卡罗,从幼年听父亲讲大熊猫故事起,就迷上大熊猫,曾凭借想象制作了一本大熊猫手册。今年5月,他终于到四川见到了大熊猫,一偿夙愿。

  给卡罗讲故事的那位父亲,正是巴拿马驻华大使施可方。此次,施可方欣然应邀成为14位“大熊猫文化全球推广大使”之一,他表示,将把大熊猫的故事讲给拉美地区更多人听。

  活动组委会负责人介绍,14名“大熊猫文化全球推广大使”的选择十分讲究,他们首先是忠实的“猫粉”,与大熊猫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分别还是对外交流、文学、艺术、摄影、文化、科技等领域的标志性人物,以这些深耕在各自领域的外国政要和意见领袖为支点,撬动传播大熊猫文化的杠杆,影响和带动更多人宣传推广大熊猫文化。

  “大使”的任命,既是一种仪式,也是一种开始。依托大熊猫,他们将把璀璨的中华文化、巴蜀文化带向更广阔的天地。一个辐射全球的“朋友圈”正在形成。

  功·塔帕朗西说,大熊猫是联结文化、经济、教育、体育交流合作的纽带,“泰国的一些旅行社甚至专门推出了‘熊猫套餐’。”

  奥地利驻华大使石迪福说,“我要向孩子们讲好大熊猫故事,通过大熊猫让下一代来认识珍惜自然物种,来保护我们的环境。”

  著名作家阿来用行动践行作为“大熊猫文化全球推广大使”的承诺,通过文学推广大熊猫文化,让世人关注自然、关注生态。

  知识分享,链接人类的求知欲。知乎推出的《想“云养”熊猫,怎么能不知道这些》专题,上线不到一天累计超过500万的阅读量。知乎创始人兼CEO周源表示,知乎可以为大熊猫文化搭建一个可持续沉淀的平台。

  明星在网络上带动传播流量。21日晚,李宇春出任“大熊猫文化全球推广大使”的消息一经发布,迅速成为全国网络热搜。到22日,互联网点击量突破1亿,在年轻人中迅速提升了大熊猫文化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科幻领域拥有众多年轻粉丝的果壳网联合创始人姬少亭,摄影家周孟棋,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主任张志和,中国首席评酒师、五粮液集团公司首席尝品勾兑技师曹鸿英……各“大使”都在各自细分领域,将大熊猫文化精准地传播到各个圈层的受众。

  传播渠道不断增加、细分、下沉。腾讯、央视网熊猫频道、二更等新媒体纷纷助力,用极具互动性和参与性的新媒体产品,让大熊猫文化的传播极具亲和力,润物细无声。

  从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独唱,走向多声部合唱,中国大熊猫国际文化周在四川对外文化交流的沃土中撒下了一颗种子,让大熊猫文化植根四川,绽放中国,唱出中国好声音,赢得世界倾听。(记者肖姗姗杨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