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以熊猫之名与世界相拥,成都站上“滚滚”潮头

2018-08-29 04:37:53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8月21日至26日,首届大熊猫中国国际文化周在北京举行。萌态可掬、圈粉无数的大熊猫,成为崭新中国名片,向世界呈现出一个友善中国、开放中国。

  此次文化周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指导,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四川省人民政府、陕西省人民政府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主题为“熊猫文化·世界共享”。有世界第一“萌宠”压阵,整个文化周可谓人气爆棚。一个又一个生动的熊猫故事,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折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享真义,推动大熊猫文化走向世界。

  虽然是三省共同主办,但显然,其中四川分量最重。8月23日至26日,“以熊猫之名 与世界相拥”为主题的“熊猫中国·四川主题日”历时四天,成为整个文化周最重头的活动。从古籍看大熊猫历史、从粪便看大熊猫DNA、从图片看大熊猫保护成果……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中,大熊猫是“明线”,大熊猫文化是“暗线”,明线暗线交织,全景呈现四川的绿色生态环境、人文精神气质,生动展现一个造化神奇的生态四川,一个源远流长的文化四川,一个创新力澎湃的活力四川,一个绽放无限希望的开放四川。

  事实上,推广大熊猫文化,促进四川与世界的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已经成为四川构建立体全面开放新格局的一个重要举措。正如主题活动中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致辞所言:大熊猫是四川人民引为自豪的“珍贵名片”。无论是文化的“走出去”,还是旅游的“请进来”,大熊猫都是不可替代的四川形象大使。

  2015年,四川一场“行南丝绸之路·游大熊猫家乡——欧洲熊猫粉丝四川探亲之旅”大型跨国旅游营销活动,被国家旅游局赞誉为“2015年中国旅游国际化中最具创意的一项活动”;2016年9月,由国家旅游局主办、四川旅游发展委员会承办的“熊猫走世界·美丽中国”全球旅游营销活动在德国柏林启动,以四川为主打,我国在全球首次正式推出“熊猫走世界”旅游营销品牌;2017年10月,中国四川大熊猫国际生态旅游节发布首批大熊猫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吸引了全球市场;2018年,四川宣布旅游业将冲击“万亿级”产业集群,推动全川高质量发展,大熊猫将再立新功。

  2018年也是四川文化“走出去”非常重要的一年。年初四川省“两会”上,省长尹力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积极开展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推动四川文化‘走出去’”。今年2月,韩国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横空出世的两只“熊猫队长”惊艳8分钟,掀起四川文化2018“走出去”的第一个高潮。由四川省南充大木偶剧院制作的两只“熊猫队长”,实现了大熊猫与非遗的完美牵手,以及与现代高科技的融合,折射四川加快文化建设的务实行动与良好成效。

  而作为四川的首位城市,成都,则在大熊猫文化推广这一重大国家级课题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篇幅。虽然大熊猫产地不只四川一处,但要论“熊猫”这张名片的城市归属,则非成都莫属。

  两个例子,可以佐证这一观点。一是2008年,美国“功夫熊猫2”将成都视为“阿宝”娘家,专程来青城山取景,并在片中植入大量成都元素,将成都城市形象搬上全世界每个角落的荧屏;第二个例子,是去年3月以来,陕西本地论坛上,出现多篇分析“同样都有熊猫,为什么唯独成都把熊猫变成名片”的反思文章。文章分析了多个成都成功的“熊猫案例”,慨叹成都利用手中资源打出一副好牌。

  其实,对于熊猫文化的挖掘与弘扬,成都也走过一段探索路程。曾经,对屡屡被外界冠以“熊猫”之名,部分成都人并不十分乐意,他们认为熊猫虽好,却无法彰显成都城市的现代化气质。但岁月更替,观念转变,熊猫已经成为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城市、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一个活动的雕塑、行走的范本。目前,成都又推出两张城市新名片,一是天府绿道,一是川西林盘。成都天府绿道是目前全国规划最长的绿道系统,也是目前世界最长绿道系统,而成都林盘则是川西农耕文明的遗存,同样具有世界唯一性。两张新名片与大熊猫相映成趣,再加上都江堰,共同成为成都“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最佳诠释之一。

  放眼成都街头,熊猫元素无处不在。熊猫基地、熊猫绿道、熊猫空客、熊猫空铁、熊猫地铁、天府熊猫塔、熊猫体育公园、熊猫图书馆,以及各种展会上频频露脸的熊猫LOGO、一条条大熊猫旅游线路、一系列大熊猫+文创产品…… 在IFS国际金融中心,憨态可掬的爬墙熊猫成为成都著名商业地标,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粉丝”到这里“打卡”;位于宽窄巷子的熊猫邮局,拥有全球唯一的熊猫日戳,是全球集邮爱好者和“滚滚”粉的膜拜圣地;而成都与法国合作打造的“中法成都大熊猫生态创意产业园——熊猫星球项目”,已成为全球唯一围绕大熊猫主题、以国际领先规划理念打造的生态旅游项目。可以说,熊猫文化已经深入到成都交通、商业、文化的方方面面,与城市深度融合,成为成都最具标志性的一张名片,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2017年,成都大熊猫基地荣膺外籍人士最喜爱旅游目的地,今年“五一”小长假,该基地更成为全国前三的热门景区。

  从弘扬熊猫文化到壮大熊猫产业,成都正在进行可贵的探索,且已逐步走过碎片化发展阶段。从文化事业到文化产业,大熊猫正在创造更大价值。熊猫,是成都联通世界的“外交官”,是最具特色的成都文创代言人,是成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活雕塑,是成都生活之美的形象大使。

  大熊猫价值无限,但这一切可能都建立在大熊猫的保护和繁育基础上。长期以来,四川为此做了大量工作。本次文化周“熊猫中国·四川之夜”主题活动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春良不吝点赞:近年来,四川始终把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野生大熊猫和大熊猫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而值得一提的是,在大熊猫保护领域,成都同样站在世界前沿。通过几十年的努力,成都攻克了大熊猫繁育中诸多关键性技术难题,极大提高了大熊猫饲养繁育水平,为大熊猫保护作出重大贡献。“熊猫中国·四川之夜”透出消息:即将正式挂牌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将首次统筹川陕甘三省的保护力量和机构,共同探索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和野外种群复壮课题,而四川已基本确定,将在成都都江堰市及凉山州雷波县各建一个野化放归基地。可以期待,在圈养大熊猫领域取得巨大成功的成都,将在大熊猫保护新课题的冲刺中,创造更多的“第一”。

  就在本次活动周上,“熊猫+‘一带一路’”成为重要议题。对此,成都再次勇拔头筹,宣布今年起开展大熊猫的全球巡展,主要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计划在5年内走遍20个国家和地区,覆盖1500万受众。

  在中国大熊猫相拥世界的“滚滚”潮流中,成都,立于潮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