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地图上的“小红点” 四川向南大支点

2018-08-24 05:31:43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行走纪实

时间 8月11日-17日

路线 南宁-新加坡

  世界地图上只是一个“小红点”的新加坡,却在国际上收获了成功和光环。这个“小红点”,对于四川的南向开放而言,将是一个怎样的点?

  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新南行记”采访组成员的心头。

南向新起点

建桥头堡进军东南亚,川企可利用其诸多便利

  8月13日一大早,采访组来到新加坡樟宜商业园,探访中国在新加坡投资的首个航空类高科技高端服务项目——海特(新加坡)航空培训中心。“新加坡,将是我们继续‘走出去’的新起点。”一见面,该培训中心副总经理杨勇分享起企业新进展。投运3年多来,这里已为新加坡、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地的航空公司培训了数千名飞行员。

  一台波音737模拟机刚完成4个小时的培训。杨勇一边向3名下机的飞行员挥手致意,一边介绍,“这是我们最远的客户,来自斐济航空。”

  近年来,新加坡的航空培训市场在急剧变化。“我们刚来的时候,当地只有两家培训中心,现在有7家,包括空客、波音等。”杨勇说,新加坡已是全球航空培训机构密度最高的地区,竞争十分激烈。

  海特(新加坡)航空培训中心的发展策略也跟着变。“我们要以新加坡为起点,把服务送到客户的家门口。”杨勇说,海特(新加坡)航空培训中心正考虑在有需求的区域开设新基地,“例如,到泰国、越南放一台模拟机。”

  四川火锅品牌“小龙坎”也有同样的谋划。今年2月,“小龙坎”在新加坡开了第一家店,6月第二家店开业,年底前第三家店也将开业,今年还要将店开到柬埔寨,此外,还将目光瞄向了泰国和菲律宾。公司负责人刘阳荷告诉记者,先抢滩新加坡,再大范围进军东南亚,是事先确定的战略路线图。

  新加坡经济发达,在整个东南亚有很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很多中国公司把新加坡作为进军东南亚的桥头堡。

  此外,还有税收、人员往来方面的便利和优势。

  一张签证,让杨勇感触颇深。今年2月,海特(新加坡)航空培训中心获得新加坡民航局授予的142资质证书,这意味着具备了将一名高中毕业生培养成合格飞行员的能力。但“这类飞行员训练,一个课程需要45天左右,而新加坡签证一般是30天。”海特(新加坡)航空培训中心积极向新加坡政府寻求帮助。很快,新加坡专设了一种为期60天的学生签证。

资金汇聚点

利率低功能强,川企可享优质金融服务

  在新加坡滨海湾金融中心的一栋公寓,记者见到了从成都到新加坡留学、定居的黄泽霖。他经营着一家名为新加坡福智霖集团有限公司的企业,提供“走出去”咨询服务。

  “希望回成都开设一个办事处。”他介绍,目前企业已在宁波、天津开设了办事处。随着四川南向开放逐渐升温,最近有越来越多的川企主动找上门来。

  在他看来,新加坡是活跃资金的汇聚点。“新加坡的贷款利率较低,金融服务实体功效很实在。川企可以在新加坡享受更便宜便捷的金融服务。”

  新加坡天府会永久名誉会长朱春晓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在他看来,新加坡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做得好,创新技术和知识产权资产与国际市场无缝对接,“川企可以在新加坡吸收和引进更多先进技术和人才。”

合作交汇点

通道建设提升合作水平,科技创新合作空间大

  “南向通道建设,让新加坡和四川的合作迎来了新的交汇点。”在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新加坡国会议员、新加坡通商中国总裁陈佩玲分享了她的观点。

  在她看来,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是继中国-新加坡苏州工业园、中新天津生态城之后,中新两国政府合作的又一关键点。四川要南下,新加坡要北上,“新中一关通,铁海达全球”是她最近经常听到的一句宣传语。“新加坡一直充当着四川‘走出去’和‘引进来’的中间人,未来还是要继续做好这一中间人。”利用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运输方式,南向通道就是要让中国西部相关省份的货物通过广西北部湾等沿海沿边口岸,距离更短、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地通达新加坡及东盟主要物流节点。

  “南向通道,对新加坡来说是最新、最有潜力的项目之一。”陈佩玲认为,南向通道除了是一个实质性的项目,更具有示范性作用,能激发“一带一路”沿线更多国家和地区双赢的潜能。

  除了通道建设,新加坡和四川还有很多可挖潜的合作领域。“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知识产权保护、金融创新等都有很大空间。”陈佩玲说。

  今年初,新加坡将国际企业发展局和标新局合并为新的新加坡企业发展局,目前已在全球设置了20多个分支机构,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新加坡目前正在推动智慧国建设,这与中国目前正在实施的创新发展有异曲同工之妙。朱春晓认为,科技创新,应该是未来合作的重点。(记者梁现瑞朱雪黎 制图朱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