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县设市一年 隆昌聚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8-08-23 05:41:27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古宇湖景区与隆昌城区融为一体。
8月22日,隆昌撤县设市满一年。去年的8月22日,隆昌市成立。这一年,隆昌市踏着晨曦勇往直前,砥砺奋进:工业加速、交通提速、城市宜居、百姓幸福。从县到市,一字之差,却意味着新的起点、新的机遇、新的发展、新的希望;从县到市,一字之变,展现新容颜、激发新动力、实现新收获。
建·识
一种共识在凝聚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使命开启新征程。
撤县设市后的隆昌,站在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交接点上,当时摆在隆昌广大党员干部面前的最大问题,就是要回答“承什么前、启什么后,继什么往、开什么来”的时代命题。
刚满“一岁”的隆昌市,尽管婴啼初试,却展现出虎虎之气。隆昌市委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和内江市委七届七次全会精神,再次为全市的发展谋篇布局,提出加快建设成渝发展主轴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新城和绿色生态新城的奋斗目标,加速奔跑,一种跨越发展的态势正在确立。
“我们深刻体会到,方向是发展的前提,唯有提高政治站位才能走上正确道路。”隆昌市委主要领导表示,隆昌撤县设市后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让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凝聚发展的共识。
为抓住撤县设市这一历史机遇,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汇聚精神力量,科学谋划隆昌市发展,2017年9月,隆昌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特别采取主动“走上去”寻求支持,“走出去”借鉴经验,“走进去”了解市情、找准问题的症结,“走下去”推动工作落实,分线、分块对隆昌市的形势、机遇、挑战进行“大调研”,把隆昌的发展放到全国、全省、全内江市的大局中去谋划、去思考、去定位。
与此同时,科级干部轮训班、乡科级主要领导干部读书班、新任副科级干部培训班、干部大讲堂……一系列旨在提升干部政治站位、思想认识和业务能力的培训、锻炼如雨后春笋般在隆昌开展。
从县到市,隆昌党员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这是一次发展机遇的大交织,而不是外部名称的小改变;这是一次发展方式的大转折,而不是过去传统方式的再重复;这是一次发展重心的大转移,而不是既有工作的再推进。
通过大学习,确保全市上下方向一致、目标一致、步调一致,在事关全局的重大发展目标、重大战略任务、重大决策部署上高度统一思想,以苦干实拼的精神、用心尽责的状态,轻装上阵,破浪前行,以崭新的面貌和姿态迎接新的挑战,推动隆昌市发展。
“撤县设市一年来,在与基层干部的交流和接触中,我明显感受到大家的思想认识有了新的提高,干事创业的信心也更足了!”7月30日,隆昌市委组织部干部股副股长钟元良道出了一年来他最深的工作体会。
隆昌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朱廷表示:“我们希望在党员干部中锻造一支‘隆昌铁军’,把它打造成一张隆昌干部人才的名片!在提升全市党员干部人才队伍专业化的过程中凝聚共识,为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隆昌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干部人才支撑!”
在凝聚各方力量、广泛调查研究后,2018年1月11日,在中共隆昌市委一届二次全体会议上,形成了《关于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隆昌的决定》和《关于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铸造隆昌铁军的决定》。
两个《决定》在准确把握新时代历史方位和市情特征的基础上,对隆昌奋斗目标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作出进一步安排部署,对铸造一支“忠诚可靠、服从命令,干净正义、为民奉献,善于学习、拼搏担当,活力迸发、追求一流”的“隆昌铁军”提出了明确要求,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达到了空前一致。
隆昌工业园区一景。
建·视
一种气象在呈现
8月,是挥洒汗水的时候,也是等待丰收的季节。
撤县设市一年间,从城市到乡村,从基础设施到产业发展,从项目工地到生产车间,从看得见的外表到看不见的机制,隆昌处处呈现出新景象。
8月7日,隆昌经济开发区,四川天视车镜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一块块刚从流水线下来的汽车后视镜,立即被打包装车。几小时后,它们将被运往重庆、成都的汽车生产车间,开始组装。该公司年产各类车镜320万套,其中有五成以上销往成渝两地。
在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上,隆昌更是亮点频现,处处呈现出一种奋发向上、蓬勃进取的崭新面貌。
作为内江唯一一家健康鞋生产基地,隆昌市江博士健康鞋西南生产基地项目,去年4月正式开工。总投资1.5亿元,项目总用地60亩,拟建设年产150万双儿童健康鞋的生产线。项目的一期工程已于今年6月竣工,二期工程预计到2020年竣工。
8月7日,在江博士健康鞋西南生产基地项目现场,办公楼、厂房和宿舍楼三幢楼房已拔地而起,厂房外墙上“实业报国传播健康”“诚信共赢承载责任”等红色字样格外醒目,生产车间内的8条针车流水线上,近200名工人正在秩序井然地操作缝纫机,“哒哒哒”的机器声音在车间里形成了动听的旋律。据企业负责人介绍,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入库税金500万元,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
江博士健康鞋西南生产基地项目的快速、高效推进,仅仅是隆昌聚力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小缩影,一种聚力高质量发展的新气象正在隆昌大地上呈现。
隆昌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隆昌将力争在今年10月底前实现凯信国际商贸城一期建成投入试运营,12月底前凯迪现代物流园竣工并投入试运营。除此之外,隆昌也启动了西区城市综合体建设,继续加快西区农贸市场项目、隆昌市红星美凯龙城市综合体项目的推进工作,力争越翔业鑫西南国际轻纺产业园综合项目等签约重点项目尽快落地。
除了重点项目的推进,在发展壮大现代产业体系上,隆昌也是下足了功夫。
“振兴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升级现代农业和发展现代服务业,是隆昌集中力量发展壮大现代产业体系的四大主要抓手。”隆昌市发展改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围绕机械汽配、食品医药、电子信息三大支柱产业,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9所科研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力争2018年培育壮大配套企业200户以上。
隆昌市发展改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有望增长12%以上。下一步,在现代商贸物流、现代旅游、电子商务、科技信息、养老健康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上,隆昌也将谋求实现高质量发展。
四川天视车镜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线。
建·事
一种作风在形成
今年初,中共隆昌市委一届二次全体会议上通过的《关于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铸造隆昌铁军的决定》,提出要打造一支“隆昌铁军”——干部铁军和人才铁军。
“忠诚可靠、服从命令、干净正义、为民奉献、善于学习、拼搏担当、活力迸发、追求一流”是隆昌对干部铁军提出的要求。“站在‘撤县设市’的新起点上,我们隆昌的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必将为隆昌建设现代产业新城和绿色生态新城提供坚强保障。”朱廷表示。
与此同时,如何为建设现代产业新城和绿色生态新城找到有力抓手,也在考验着隆昌的决策智慧。
在中共隆昌市委一届二次全体会议上,隆昌市委还提出了“四大工程”——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程、30万亩城市森林工程、“双500亿”工业振兴工程和25万亩特色农业提升工程,也为隆昌找到了实现“两大定位”的有力抓手、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
“如今,‘四大工程’都在稳步推进。”隆昌市发展改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实干是发展的法宝,隆昌的发展和建设并非只喊口号,而是真正落在了实处。
这种实干作风,在基层工作中也有所体现,同样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赞许。
隆昌市界市镇桂花村村民何辉彬,由于患病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成为村上的贫困户。一年多来,何辉彬印象最深的就是干部下基层更勤了,“有时不去找他们,他们还要主动来家里问我的生活生产情况。”
去年下半年,在隆昌市组织的“农村家庭能人”培训中,帮扶单位为何辉彬建起住房和羊圈,帮助他专心养羊。2017年,何辉彬的纯收入达2万元,顺利实现脱贫。
实施城市森林工程、城市畅通工程、城镇生活污染防治工程,为8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高龄津贴,培育农村家庭能人2.33万人,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所,新(改)建农村公路50.8公里……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
撤县设市一年来,隆昌坚持民生优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抓住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问题,整合各方优势资源,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民生实事项目工作方案,明确各部门工作任务,制定加快民生建设的工作措施,有效保障了各项民生项目按计划、高标准推进。
“感谢我们的帮扶干部,让我顺利脱贫。这些党员好干部的好作风,让我们老百姓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何辉彬说。
石牌坊是隆昌的一张特色文化名片。
建·式
一种路径在探索
发展理念决定发展路径,关系发展全局。
撤县设市一年间,隆昌始终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确立了走好产业强市、乡村振兴、人才兴市“三条路径”。
6月29日,隆昌市举行投资促进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四川隆昌·中联IMAX文化产业民生建设项目、“甜城味”内江蜜饯产业园项目、玻璃制品生产线与精细陶瓷生产线项目等5个项目落地隆昌,签约总金额21.80亿元。
“项目集中签约,旨在进一步营造浓厚的投资促进氛围,掀起招商引资新高潮,努力推动隆昌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强市。”隆昌市发展改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2017年9月,连续数天,隆昌市委主要领导带队前往珠三角地区开展投促活动。今年4月,在北京市举行招商引资推介会;5月下旬,到阆中市对接柑橘招商引资项目;6月20日,市政府主要领导又率队到湖北省仙桃市,考察乡村振兴项目、了解投资融资模式……
在乡村振兴方面,隆昌制定了“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课题调研方案,成立“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7个专题调研组,实施25万亩特色农业提升工程,加快建设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市(县)。
“今年上半年,我们就引进了硕士及以上学历的高层次人才21人,比前五年引进人才的总和还要多。下半年,我们还要组织几场大型引才活动。”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郑世利表示,隆昌撤县设市后的引才力度可谓是空前的。
优秀人才愿意选择到隆昌,很大的一个原因是隆昌撤县设市后提出的“人才兴市”战略及其一系列配套政策,比如凡具有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才,可通过“隆昌英才引进工程”选聘成为隆昌市事业单位人才,可以享受管理七级或六级岗位的工资待遇等优惠。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一个地方发展和振兴的希望。没有人才,发展就是一句空话。隆昌实施人才兴市战略,就是要让人才来得了、留得住、用得好、流得动,努力打造‘人才洼地’,为隆昌发展提供坚强智力保证和有力人才支撑。”朱廷表示。
这些变化,背后正是隆昌全市上下努力团结拼搏的结果。
隆昌探索出的这种发展路径,不仅能够加强与成都、重庆之间的交流合作,使隆昌在川南城市群中发展壮大,形成成渝都市圈辐射的配套产业集群,更能够拓宽发展空间,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隆昌古宇湖景区。
建·势
一种态势在确立
发展的支撑反映了一个地区的战略眼光和发展前景。而要奠基长远发展的大格局,隆昌必须综合施策、精准发力。
8月1日,中共隆昌市委一届三次全体会议上,隆昌市委出台了《中共隆昌市委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提出要加快建设成渝发展主轴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新城和绿色生态新城。
全会明确了隆昌发展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贯彻“五个着力”重要要求,全面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内江市委决策部署,着力解决产业体系不优、市场机制不活、协调发展不足、开放程度不深等问题,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推动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创新活力旺盛、区域布局协调、城乡发展融合、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
隆昌提出的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坚定贯彻“五个着力”重要要求,通过今年上半年的经济运行形势得到了可喜结果。
数据显示,2018年1-6月,隆昌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8%,比全国、全省、内江市分别高2、0.6、1.1个百分点,比内江市下达的目标任务高0.8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
其中,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增加值等指标,在内江市均名列前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274元,排位内江市第一,在全省同类县(市、区)排名第二;农业增加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位前三;在11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有10项增速高于内江市平均水平……
过去的一年,隆昌市民欣喜地看到,大街小巷干净了,行走在隆昌街头,犹如漫步于园林间;落户到隆昌的新兴企业更多了,隆昌人气更旺了。去年,隆昌就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市)、全省乡村振兴规范试点县(市)、省级文明城市、四川省生态园林城市、四川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市)、省级平安建设先进县(市)等荣誉称号。
撤县设市一年间,隆昌的发展目标更加明确、发展前景更加光明。而面向未来,隆昌瞄准高质量发展,夯基垒台,务实推进,一种跃动突破的态势正在确立。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指出,要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历史方位,紧扣新时代新的实践要求,围绕建设经济强省,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建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体系。这成为引领隆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
“路是闯出来的,事是干出来的,前进的道路不会平坦,愈是不易,愈见担当。”隆昌市委主要领导表示,隆昌将紧紧围绕中央、省、内江市政策走向和资金投向,抢抓省委推动“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特别是突出南向开放战略部署的重大机遇,结合“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内江市委七届七次全会精神,为推动治蜀兴川内江实践贡献隆昌力量。(隆宣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