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从都江堰荣升“三遗”看成都文商旅体融合发展

2018-08-22 04:08:36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蓉平

  8月14日,在加拿大萨斯卡通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9届国际执行理事会全体会议上,成都都江堰成功入选2018年(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从2014年开始评选的世界遗产项目,它与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景观、世界农业遗产、国际湿地遗产并称为世界遗产。都江堰-青城山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再加上都江堰刚刚申报成功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都江堰市则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同时拥有三大“世界遗产”金字招牌的城市。

  都江堰水利工程

成都文旅融合发展的重大利好

  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至今,我国已拥有50多项世界遗产,成为展示美丽中国、文化强国的亮丽名片。今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作为该改革方案内容之一,国家旅游局和文化部合并,成立文化和旅游部,由此,文旅融合运营上升为国家战略,全国50多项世界遗产也成为文旅融合运营的“国之重器”。

  但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成立,虽然打通了配置与管理现有文旅资源的通道,打开了文旅产业发展的全新空间,但这并非一个“魔法棒”,念声“芝麻开门”马上就能“旧貌换新颜”。各地如何为旅游产业注入丰厚文化底蕴?如何为文化传承塑造鲜活的旅游业态?不仅需要在提升基础设施、服务水平等方面下工夫外,还必须从丰富产品供给、提升产品质量上积极探索。

  对于成都而言,都江堰何止是一个“头衔”。“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都江堰滋润出一个“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锦绣蓉城,形成了“道法自然,上善若水”的蜀水文明,涵养了“创新创造、时尚优雅、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事实上,都江堰就是天府文化的鲜明符号之一,“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这一蜀中耳熟能详的联句,就非常生动地展示了都江堰的文化价值和地位。

  青城山

  从“双遗”到“三遗”,可谓锦上添花,如虎添翼。不仅再次证明都江堰在世界上的文化影响力,有力提升成都国际知名度、美誉度,也有利于推动成都对外文化、商贸交流合作。因而,这不仅是更好传承、保护、利用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重大利好,也是成都文旅融合发展的一个重大利好。

以文商旅体大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说,在都江堰第三个“世界遗产”称号喜讯传来的当天,当地人一个热门话题是:成都“双遗马拉松”会不会改名“三遗马拉松”?下月就要举行的“摇滚马拉松”该如何冠名?这个小“花边”,恰恰折射出当下成都探索文商旅体融合度。

  当下,成都已经把促进文商旅体跨界融合,作为创新承继天府文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举措之一。今年1月,成都召开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大会,鲜明提出,要“深度促进旅游跨产业融合,构建多维度、多层次、泛旅游发展产业链”。7月,成都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再次强调,要“以高质量文化载体为抓手,推动文商旅体融合发展”。据悉,今年成都还将召开文商旅体融合发展大会,届时更加具体的顶层设计将会出台。

  去年,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作出了重塑城市空间结构和经济地理的“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战略部署。其中,“西控”区域承担着成都平原最重要的生态涵养功能。何谓“西控”,即控制开发强度、产业门类、生态红线,持续优化生态功能空间布局,大力发展高端绿色科技产业,提升绿色发展能级,保持生态宜居的现代化田园城市形态。文商旅体融合发展,则为实现“西控”提供了有效的路径选择。

  与都江堰获“三遗”这则消息可并列一观的,还有郫都区的“申遗”动作。目前,成都郫都区已确定以约19万亩区域进行申报世界农业文化遗产,申报主题为:水旱轮作与乡村林盘保护。都江堰市和郫都区都位于成都“西控”区域,都江堰精华灌区修复工程和川西林盘提升,则同为“西控”的重要抓手。

  “西控”之下,通过“理水、护林、亮田、彰文、兴业”,水旱从人、美田弥望、产业兴盛的都江堰精华灌区盛景正在重现。今年端午节期间,川西林盘之一的崇州道明竹艺村成为游客打卡胜地,而都江堰-青城山景区仅仅一场“端午汉服行”的主题活动,就迎来游客5.34万人次、门票收入363.73万元。

  都江堰水利工程

  有专家预测,按照目前发展态势,到2022年,成都文化、体育、旅游产业增加值之和将占全市GDP比重达到20%,成为全市经济重要支柱。而7月发布的《中国城市新文创活力排行》榜单,也佐证了这一观点。在这一全国首个新文创领域城市排行榜上,成都因产业活力、人才活力、政策活动、传播活力等指标表现优秀,在100个城市样本中脱颖而出,排名首位。

一批成都文商体旅融合发展的核心IP和世界品牌形象正联袂而来

  当前,成都正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着眼提升人文价值、经济价值、生活价值、自然资源价值,打通生态价值实现通道,加快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推动文商体旅融合发展,则是成都加速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路径探索之一。

  8月15日,成都携手腾讯打造的全国首创文商体旅融合发展数字产品,天府成都生活美学地图APP移动内容平台正式发布,成为成都通过内容开发、设施兼容、服务提升,实现文商旅体良性互动、功能融合的一个典型案例。

  8月20日,2018年四川省成都市锦江绿道专项债券(一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此次专项债券的发行,将对构建具有成都特色的新经济“绿道”产业体系,促进文商旅体有机融合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事实上,一年多来,着眼肩负国家使命、引领区域发展的站位格局,围绕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成都正着力打造一批匹配城市建设、兼容城市功能、彰显城市生活美学的文商旅体融合发展产业项目和空间载体。放眼望去,一批充分体现成都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大美形态的文商体旅融合发展的核心IP和世界品牌正联袂而来——

  17000公里天府绿道在建,这将是全球最长绿道慢行系统;

  100个川西林盘启动修复,到2022年底前,将保护修复1000个川西林盘,形成世界唯一的形态优美、特色鲜明、魅力独具的川西林盘聚落;

  总规划面积约86平方公里、超伦敦奥运会场馆设施总规模的天府奥体城开建,这将是西部重要的体育中心、对外交往中心、消费中心、文化体验中心和旅游中心;

  开建一年多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南北向绵延90公里,东西向跨度10-12公里,规划面积1275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城市森林公园,也是世界级品质城市绿心和国际化城市会客厅;

  位于市区两江环抱区域,总投资约884亿元,首批共31个项目的天府锦城项目,已完成各景区规划设计。这里,将是“老成都、蜀都味、国际范”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典范区、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区和都市高端文化旅游精品区;

  还有一批要素集聚、特色鲜明、文商体旅多业态融合发展的特色小镇、特色街区、特色园区以及集循环农业、农事体验、创意农业、乡村旅游、运动休闲、田园社区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正在打造中。

  成都扬鞭奋蹄推动文商旅体跨界融合,集中力量、集成功能、集合空间、集约资源、集聚业态,新供给在增加,新消费在形成,新经济在发展,新动能在培育。可以想见,未来,从成都走向世界的,绝不仅仅是一个都江堰。(都江堰市委宣传部供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