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成都首个地铁1号线老司机

2018-08-21 06:03:58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工作中的凌浩

  8年,累计驾驶里程20万公里,行车累计1.5万多个小时,1.4万多趟,相当于围着赤道跑了5圈,事故为0……这些数字,都属于成都地铁运营公司的电客车(俗称列车)驾驶员凌浩——昨日,成都地铁运营公司宣布,我市首位20万公里零事故地铁司机诞生。作为地铁老司机,他经历过惊心动魄的突发事件吗?又有哪些市民不曾了解的地铁轨道中的秘密呢?

  8年见证成都地铁飞速发展

  老司机的成长:

  2010年,23岁的凌浩成为成都地铁的第一批司机。“当时成都地铁1号线还没有开通,大家的电客车驾驶经验都很少,在这之前公司还专门组织我们到上海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2010年2月,我就成了还在调试阶段的1号线的一名驾驶员。”

  地铁1号线是成都地铁的首线,也是成都南北中轴线上的地下交通“动脉”,至今仍保持着全线网运行里程最长、客流最大的纪录。

  凌浩与1号线的缘分,一结就是8年。“我先后参与了地铁1号线一期、1号线南延线、1号线三期的筹备、调试、空载和试运行,陪伴着1号线从最开始的18.5公里,到约24公里,到现在的约41公里;也经历了1号线客流从最初的10万人,到几十万人,再到今年3月19日,单日客运量达102.72万次,首次突破百万大关。”

  凌浩在成都地铁的8年,也是成都轨道交通发展最快的几年:2、3、4、7、10号线相继开通;单日客运量从最初的10万乘次到现在的300多万乘次……疾驶的地铁,构成这座城市重要的交通动脉,也改变着很多人的生活。“成都地铁线网目前运营总长达到196公里,日均客运量达到320万乘次,线网最小行车间隔120秒,关键运营指标稳居全国轨道交通行业第一方阵。作为一名电客车司机,我感到很骄傲。”凌浩说。

  “死活”结合安全驾驶20万公里

  老司机的经验:

  “做到20万公里零事故的最大诀窍是什么?”面对记者的提问,凌浩想了想:“应该是‘死活’结合——死抠标准化操作+灵活处理突发状况。”他告诉记者,因为地铁列车的自动化程度非常高,所以列车的驾驶难度并不高,“但零事故,也不是每个驾驶员都能做到的。我的经验就是不断汲取案例教训,对近期发生的故障进行分析总结,针对自身的不足进行整改,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牢固树立安全责任意识,出勤前做好充分的行车预想,运行中集中注意力。一方面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化作业要求执行,不臆测行车,该确认的一定要确认到位;另一方面,遇到规章上没有出现的故障,需要自己灵活处理,但需以保证列车安全,降低故障对运营的影响为前提。”

  有没有遇到过什么或急或险的突发状况呢?“当然有。”凌浩向记者介绍,一次是1号线南延线还在调试时,行驶中的列车前方轨面上突然有异常的反光。他马上通过“紧急制动按钮”把列车靠停在异物前,然后报告行车调度,申请下车查看。结果元凶是前晚轨道施工中不小心留下的一段50厘米长、大拇指宽的钢条。“幸运的是当时车速不高,而且及时采取制动措施,列车才没有‘受伤’。假如车速快,又没有及时停车,很有可能发生脱轨事故。”

  还有一次是在正常的早高峰运行中,列车突然动不了了。“当时我马上上报行车调度,在处理无效的情况下,迅速申请车辆进入应急模式。这个时候,列车的自动监控、防护变为需要我人工进行监控,而限速自动报警功能也无效了,需要我控制速度不能超速。”通过紧急地故障排除,列车在下一站及时恢复了正常。本报记者 袁弘 文/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