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成都推动形成立体全面开放新格局

2018-08-17 06:30:58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中国—欧洲中心”是成都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

  2018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5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搭合作之桥、友谊之路,串联起共同繁荣的发展之路。

  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指出,要大力实施全面开放合作战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西部开发开放等国家战略,突出南向、提升东向、深化西向、扩大北向,加快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

  正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的成都,作为“四向拓展”的起点,始终坚持开放引领、互利合作。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抢抓国家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时代机遇,充分发挥“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和南方丝绸之路起点优势,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落实省委“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决策部署,构建“空中丝绸之路”和“国际陆海联运”双走廊,推动形成立体全面开放新格局,高水平打造西部国际门户枢纽,加快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

  当前,成都正全面扩大对外开放,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加快战略通道建设、开放平台提升、政策制度创新,推动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格局;布局“48+14+30”的国际航空客货运战略大通道,加快打造7条国际铁路通道和5条国际铁海联运通道;建设高能级战略开放平台,全面增强自贸试验区、天府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功能,加快中国—欧洲中心、“一带一路”产业合作园等建设。

开放合作

中国-欧洲中心已收到39个国家151家外方入驻申请

  在成都,一座高达192米的“人”字形建筑矗立在这座城市城南的天际线上,这里正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对欧综合合作交往平台——“中国-欧洲中心”的所在地,已成为“一带一路”对外开放的新旗舰、中国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建设的新窗口、成都市对欧全面合作的新平台。

将形成一站式中欧合作生态服务体系

  “‘中国-欧洲中心’采用6+N功能布局,内设欧洲商品贸易展示交易中心、中欧技术交易中心、欧洲中小企业(双创)孵化中心、欧洲企业总部基地中心、欧洲国家经济发展促进机构办事中心和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6大功能区,以及剧院、国际艺术展览、欧洽会永久会场、中欧企业家联合会、国际酒店等N个综合配套服务区。”成都高投云端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佳介绍。

  作为成都市对外开放、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综合性国际服务平台,“中国-欧洲中心”自去年5月启动以来,已吸引欧盟研究与创新中心中国西部中心、欧洲企业网络中国西部中心、欧盟-中国教育文化协会、中波经济文化交流基金会、意大利国际经济文化发展协会、德国驻成都商会、波兰罗兹省代表处、捷克中捷克州四川代表处、比利时-中国经贸委员会成都代表处、法国蒙彼利埃地中海大区政府驻成都代表处、丹麦霍森斯市政府驻成都代表处、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成都研究院及硅谷加速器、中英智慧质量工程技术研究院等40余家欧洲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机构、研究机构、企业入驻。同时,已接待意大利、芬兰、奥地利、法国、德国5国大使及25个国家官员代表共计500多人次来访,收到39个国家151家外方入驻申请。

  “未来,‘中国-欧洲中心’将形成集经济、科技、教育、文化、艺术、旅游等为一体的一站式中欧合作生态服务体系,将快速衔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蓉欧快铁等交通枢纽,有效实现全球互联互通,推动中欧企业在资本、品牌经营、市场拓展、跨国技术转移交易、项目开发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全国首倡全球顶级科技园区合伙人计划

  “中国-欧洲中心”所在的成都高新自贸区已成为成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据成都高新区科技与新经济发展局中外创新处处长汪峰介绍,成都高新自贸区在全国首倡实施“全球顶级科技园区合伙人计划(TSPPP)”。“该计划是‘一带一路’倡议在成都高新区的最新实践和成果,致力于打造科技园区命运共同体。”

  2017年5月,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举办2017世界一流科技园区联盟圆桌峰会,与境内外22家科技园共同成立“世界一流科技园区联盟”。由此,TSPPP正式起航。

  自TSPPP启动以来,成部高新自贸试验区不断创新合作方式。在中美合作方面,围绕人工智能和智慧基础城市研究,成立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成都分院;围绕科技金融领域,探索成立“成都一硅谷科技金融中心”。在中以合作方面,依托成都高新区与以色列海法生命科技园,探索建立中以科技创新中心。在中巴合作方面,围绕IT进出口、高端装备制造、能源开发、供应链管理、基建领域、科研合作等板块探索建立“巴基斯坦中国中心”。此外,还积极谋求与东盟国家拓展自由贸易往来,探索建立“一带一路”供应链管理枢纽中心。

新川创新科技园已签约落户重大项目29个

成都高新区还加快推进国际合作园区建设,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倡议。

  位于成都高新区南部园区的新川创新科技园,是新加坡和四川省合作的首个综合型城镇发展项目。自2012年园区启动建设以来,目前基础设施、公建配套建设顺利推进。新川之心公园西区已建成投入使用,东区、湿地、华阳大道景观等工程已开工;中学、小学、幼儿园等公建配套项目正在陆续开工建设。目前,园区已签约落户重大项目29个,投资总额超过260亿元。园区内高投集团AI 创新中心、天府生命科技园二期项目已竣工,蓝盾信息、方正科技等一批社会投资项目正在建设中。

  此外,中韩创新创业园建设工作也在加快推进。园区自2015年建设以来,为中韩两国创业者提供研发服务、投融资服务、创新创业辅导、新型孵化服务、新技术新产品展示与交易、国际交流与合作服务六大服务。目前,园区已有华韩孵化器等4家中韩众创空间和真友成都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卉妍科技有限公司等49家韩资项目入驻。

开放通道

成都机场今年旅客吞吐量有望突破5000万人次

  8月15日,在双流机场T1航站楼,一张成都国际(地区)航空客运战略通道布局规划图呈现在记者眼前。在一张世界地图上,以成都为起点,连接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等地的红、蓝色航线密集发散,通达世界各地。

已开通28条国际(地区)航空客运战略通道

  “为加快建设西部国际门户枢纽,成都市坚定不移实施国际航线发展战略,正加快布局‘48+14+30’条国际航空战略大通道,力争到2022年前,开通48条精品商务航线、14条全货运航线和30条优质文旅航线。”市口岸与物流办规划政策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截至目前,成都国际(地区)航线已实现全球5大洲全覆盖,并初步形成洲际干线与短程支线有效衔接的航线网络,成都至亚洲的东京、首尔、新加坡等12个城市实现了“天天航班”。此外,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底,成都双流机场开通航线总数达328条,国际(地区)航线109条,国内航线201条,经停国内转国际航线18条,航线数量和布局领先中西部地区。

  与此同时,为加快建设西部国际门户枢纽,成都市以国际(地区)客货运直飞航线拓展为主要抓手,全力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通过“深耕欧非、加密美澳、覆盖亚洲、突出东盟”,按照“广覆盖、高密度、强中转、有服务”的思路加快布局“48+14+30”条国际航空战略大通道。截至今年8月,已开通28条国际(地区)航空客运战略通道。

2022年双机场运行客流量突破10000万人次

  近年来,成都以国际(地区)客货运直飞航线拓展为主要抓手,正全力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国际航线数量、航班频次、国际客货运吞吐量等指标紧追北京、上海、广州三大枢纽,在中西部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成都机场旅客吞吐量持续保持快速增长,于2015年突破4000万级大关,预计今年旅客吞吐量有望突破5000万人次。”省机场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客货流量来看,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位居全球最繁忙机场第26位,客运吞吐量及出入境流量连续多年位居中国大陆第四、中西部地区第一。”

  记者了解到,当前成都机场正进一步提升成都国际航空枢纽的客货运输能级、服务保障能力和运营管理水平。2018年双流国际机场具备6000万人次客运量、150万吨货运量的能力,2022年双机场运行客流量将突破10000万人次、货运量将突破250万吨。

  为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深化成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旅游贸易往来,近年来成都加大力度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客货运航点。“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客货并举’战略,积极引进货运基地航空公司,大力发展全货机航班,不断开拓国际国内全货运航线,初步形成对外覆盖‘一带一路’重点区域、对内辐射中西部地区的货运航线网络;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全面提升货运保障能力,不断优化通关环境,为打造中西部航空货运枢纽夯实基础。”市口岸与物流办相关负责人说。

开放平台

双流自贸试验区着力形成多类型多层级的对外开放体系

  天水、兰州、酒泉、敦煌、嘉峪关……这些城市的名字集中出现,使人仿佛行走于丝绸之路上——这其实是位于成都双流自贸试验区内的敦煌网数字贸易展示馆。也是在这幢数字贸易共享中心大楼里,还有一个面积约1800平方米的马来西亚国家馆正在装修,预计9月正式运营,这是马来西亚在中国的第一个国家馆。

  自2017年4月1日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以来,双流自贸试验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和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着力形成以自贸区建设为引领的多类型、多层级对外开放“大平台”体系。

87项改革试验任务全面完成

  成都双流自贸试验区总面积34.01平方公里,拥有全国第四大航空枢纽、川内唯一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双流国际机场;拥有四川自贸试验区内唯一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双流综合保税区;拥有保税物流中心(B型)、国际快件中心、3大货站及冰鲜水产品等6大指定口岸,涵盖成都国际航空枢纽综合功能区、双流综合保税区和西航港开发区三大功能板块。

  成都双流自贸试验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7年4月1日以来,双流自贸试验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和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87项改革试验任务全面完成,其中“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全委托通关”两项正力争成为全国制度创新最佳实践案例。

  同时,航空经济加速发展,已聚集国航、川航等基地航空运营公司8家,DHL、UPS、圆通速递等全球100强物流企业13家,中商飞、中航材等航空关联企业45家。

  作为成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核心区域,今年1-6月,双流自贸试验区空港保税中心共实现进出口货物货重419吨、增长72%,货值42亿元、增长4.8倍,共监管跨境电商保税备货报关单1.5万票、增长35.4倍,货值519万元、增长12.9倍;已签约京东全球购、上海跨境通,并正在引进环球云仓、宝妈全球购、杭州多拉等跨境电商企业。

马来西亚国家馆预计下月运营

  “现在我们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到成都来发展,这里有更好的发展机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选择。”8月15日,中国马来西亚商会(四川)会长、四川中马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士麟告诉记者,签约于去年,建设面积约1800平方米的马来西亚国家馆预计9月正式运营,作为马来西亚在中国的第一个国家馆,旨在搭建一个集经济、文化、教育、旅游、展示、投资、服务于一体的双向综合平台。

  “中国是马来西亚的最大贸易国,成都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经济、科技、金融、文创、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通信枢纽,与马来西亚在开放合作方面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丰富的合作资源。”姚士麟说,希望通过国家馆,一方面整合马来西亚乃至东南亚投资贸易企业和商品资源,开展特色文化、贸易商品展示展销活动,将马来西亚的投资贸易企业和优质商品“引进来”;另一方面通过积极与国内企业合作,重点帮助国内企业解决认证体系、语言等方面的障碍,为国内企业提供更多的投资和商品需求,引导投资和商品“走出去”。

  据悉,第一批正式签约入驻国家馆的马来西亚企业包括:马来西亚土著制造商与服务业协会 PPIPBM公司,以及多来贸易公司、依步达有限公司等在马来西亚食品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企业。

开放通道

成都机场

今年旅客吞吐量有望突破5000万人次

  8月15日,在双流机场T1航站楼,一张成都国际(地区)航空客运战略通道布局规划图呈现在记者眼前。在一张世界地图上,以成都为起点,连接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等地的红、蓝色航线密集发散,通达世界各地。

已开通28条国际(地区)

航空客运战略通道

  “为加快建设西部国际门户枢纽,成都市坚定不移实施国际航线发展战略,正加快布局‘48+14+30’条国际航空战略大通道,力争到2022年前,开通48条精品商务航线、14条全货运航线和30条优质文旅航线。”成都市口岸与物流办规划政策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截至目前,成都国际(地区)航线已实现全球5大洲全覆盖,并初步形成洲际干线与短程支线有效衔接的航线网络,成都至亚洲的东京、首尔、新加坡等12个城市实现了“天天航班”。此外,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底,成都双流机场开通航线总数达328条,国际(地区)航线109条,国内航线201条,经停国内转国际航线18条,航线数量和布局领先中西部地区。

  与此同时,为加快建设西部国际门户枢纽,成都市以国际(地区)客货运直飞航线拓展为主要抓手,全力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通过“深耕欧非、加密美澳、覆盖亚洲、突出东盟”,按照“广覆盖、高密度、强中转、有服务”的思路加快布局“48+14+30”条国际航空战略大通道。截至今年8月,已开通28条国际(地区)航空客运战略通道。

2022年双机场运行客流量

突破10000万人次

  近年来,成都以国际(地区)客货运直飞航线拓展为主要抓手,正全力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国际航线数量、航班频次、国际客货运吞吐量等指标紧追北京、上海、广州三大枢纽,在中西部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成都机场旅客吞吐量持续保持快速增长,于2015年突破4000万级大关,预计今年旅客吞吐量有望突破5000万人次。”四川省机场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客货流量来看,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位居全球最繁忙机场第26位,客运吞吐量及出入境流量连续多年位居中国大陆第四、中西部地区第一。”

  记者了解到,当前成都机场正进一步提升成都国际航空枢纽的客货运输能级、服务保障能力和运营管理水平。2018年双流国际机场具备6000万人次客运量、150万吨货运量的能力,2022年双机场运行客流量将突破10000万人次、货运量将突破250万吨。

  为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深化成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旅游贸易往来,近年来成都加大力度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客货运航点。“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客货并举’战略,积极引进货运基地航空公司,大力发展全货机航班,不断开拓国际国内全货运航线,初步形成对外覆盖‘一带一路’重点区域、对内辐射中西部地区的货运航线网络;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全面提升货运保障能力,不断优化通关环境,为打造中西部航空货运枢纽夯实基础。”市口岸与物流办相关负责人说。

开放平台

双流自贸试验区

着力形成多类型多层级的对外开放体系

  天水、兰州、酒泉、敦煌、嘉峪关……这些城市的名字集中出现,使人仿佛行走于丝绸之路上——这其实是位于成都双流自贸试验区内的敦煌网数字贸易展示馆。也是在这幢数字贸易共享中心大楼里,还有一个面积约1800平方米的马来西亚国家馆正在装修,预计9月正式运营,这是马来西亚在中国的第一个国家馆。

  自2017年4月1日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以来,双流自贸试验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和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着力形成以自贸区建设为引领的多类型、多层级对外开放“大平台”体系。

87项改革试验任务全面完成

  成都双流自贸试验区总面积34.01平方公里,拥有全国第四大航空枢纽、川内唯一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双流国际机场;拥有四川自贸试验区内唯一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双流综合保税区;拥有保税物流中心(B型)、国际快件中心、3大货站及冰鲜水产品等6大指定口岸,涵盖成都国际航空枢纽综合功能区、双流综合保税区和西航港开发区三大功能板块。

  成都双流自贸试验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7年4月1日以来,双流自贸试验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和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87项改革试验任务全面完成,其中“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全委托通关”两项正力争成为全国制度创新最佳实践案例。

  同时,航空经济加速发展,已聚集国航、川航等基地航空运营公司8家,DHL、UPS、圆通速递等全球100强物流企业13家,中商飞、中航材等航空关联企业45家。

  作为成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核心区域,今年1-6月,双流自贸试验区空港保税中心共实现进出口货物货重419吨、增长72%,货值42亿元、增长4.8倍,共监管跨境电商保税备货报关单1.5万票、增长35.4倍,货值519万元、增长12.9倍;已签约京东全球购、上海跨境通,并正在引进环球云仓、宝妈全球购、杭州多拉等跨境电商企业。

马来西亚国家馆预计下月运营

  “现在我们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到成都来发展,这里有更好的发展机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选择。”8月15日,中国马来西亚商会(四川)会长、四川中马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士麟告诉记者,签约于去年,建设面积约1800平方米的马来西亚国家馆预计9月正式运营,作为马来西亚在中国的第一个国家馆,旨在搭建一个集经济、文化、教育、旅游、展示、投资、服务于一体的双向综合平台。

  “中国是马来西亚的最大贸易国,成都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经济、科技、金融、文创、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通信枢纽,与马来西亚在开放合作方面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丰富的合作资源。”姚士麟说,希望通过国家馆,一方面整合马来西亚乃至东南亚投资贸易企业和商品资源,开展特色文化、贸易商品展示展销活动,将马来西亚的投资贸易企业和优质商品“引进来”;另一方面通过积极与国内企业合作,重点帮助国内企业解决认证体系、语言等方面的障碍,为国内企业提供更多的投资和商品需求,引导投资和商品“走出去”。

  据悉,第一批正式签约入驻国家馆的马来西亚企业包括:马来西亚土著制造商与服务业协会 PPIPBM公司,以及多来贸易公司、依步达有限公司等在马来西亚食品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记者 温珙竹 宋妍妍 杨富 成都日报摄影部供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