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转型升级 四川各市州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2018-08-15 07:02:22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自贡

  读数

  今年上半年,自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56.87亿元,增长8.5%,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297亿元,增长14.8%,增速高于传统产业2.6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9.9亿元,增长16.5%,其中民间投资增长32.9%。

  目标

  自贡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提出,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服务业和制造业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突破性推进航空与燃机产业,发展节能环保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和现代灯饰照明产业,打造产值1000亿元装备制造产业、500亿元新材料产业和一批100亿元级特色产业集群。同时,提档升级服务业,发展文旅融合、现代物流、健康养老和现代金融等产业。要努力建设全国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和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打造四川南向开放重要门户城市和川渝滇黔重要综合交通枢纽,构建四川南向开放重要口岸。

加快建设全国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

走现场

新材料打破国外技术壁垒

  8月13日,自贡市富顺县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生产基地(以下称“晨光院”)机器轰鸣,作业现场秩序井然。

  “生产氟树脂产品有很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对每个环节进行标准化操作。”该公司科技规划部副部长孙芳说。走进该公司的陈列室,孙芳指着一瓶看起来像面粉的白色粉末介绍,“这瓶粉末很不一般,它是公司研发成功,并实现量产的‘升级版’氟树脂新材料。”

  早在2003年,晨光院运用自有技术生产的氟树脂就已面世,并被用于生产绝缘套管、电子元器件等,是一款相对成熟的产品。

  而今,面对物联网等对高端产品的需求,晨光院主动适应市场变化,推动产业升级,加快产品更新换代。依靠自身研发优势,2017年,“升级版”氟树脂新材料研发成功。因产品性能优异,且打破了国外技术壁垒,该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这个“升级版”的新材料将应用到哪些领域?

  面对记者的疑问,孙芳顺手从盒子里取出一根长约10厘米的通信线缆。线缆的铜芯被包了四层,“最里层的白色包覆层就是用‘升级版’氟树脂制成的。”孙芳说,由于传输速率快、容量大,“升级版”氟树脂能胜任中高频段的信息传输,将广泛运用于5G通讯在内的高频绝缘线缆领域。

  据了解,今年1到7月,晨光院实现产值12.22亿元,同比增长20.74%。

深观察

产业转型升级的两把“密钥”

  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全国12个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考核评估结果,自贡被评为优秀。

  “推动自贡产业转型升级有两把‘密钥’,分别是加快新旧动能转化、持续加强创新驱动力。”自贡市转型升级办主任施嘉懿说,一方面,激活旧动能,改造提升盐及盐化工、食品加工、纺织服装传统产业;另一方面,培育转型发展新动能,发展节能环保装备制造、新材料、航空与燃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电子信息、石墨烯、页岩气三大后续支撑产业。

  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产业成为转型升级的先行者,自贡规划建设泵阀产业园,支持东锅、川润股份等骨干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产值总规模已达400亿元;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加速崛起,大西洋焊接产业园全面投产,硬质合金深加工智能化生产线扩能改造,创示电子信息产业园、粤创微电子产业园等项目加快建设。

  同时,自贡还紧扣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深化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等高等院校的交流合作,促进20户企业与高校缔结了创新共同体,建设国家技术转移川南(自贡)分中心,打通“民参军”“军转民”双向通道,加快推进四川航天军民融合产业化推进中心自贡中心建设。

  目前,自贡有59个国家、省级创新平台,1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44个技术创新研发平台,重大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不断推进,新一代核电焊接材料等产业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东锅600兆瓦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研制走在世界前列,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的创新驱动力。(记者秦勇)

德阳

  读数

  2018年上半年,德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73.4亿元,同比增长9.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分别高3.4、2.1个百分点,连续16个月运行在10.1%-10.5%区间。规上工业企业户数达1374户。德阳也成为除成都外唯一工业企业户数超过千户的市州。

  目标

  打造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是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赋予德阳的重要任务。在德阳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提出的四张“名片”中,打造装备智造之都成为重中之重。如何破题?德阳目标明确,实施创新引领行动,进一步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到2022年,与成绵共同打造万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打造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

走现场

数字化让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

  8月13日,位于德阳的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冲剪分厂内,一名工人正将“发电机心脏”——冲片放入机器中,让其涂上绝缘漆。机器的另一端,一名工人正将涂好漆的冲片从机器中取出,叠放好。而不远处,没有依靠人工,另一台机器就完成了这一程序。

  环绕整个厂房,记者发现,厂房的另一半,物料、机器已被移出,并开始打围,即将被改造为数字化智能车间。

  在智能化生产的大趋势下,2016年6月,东方电机牵头承担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设备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建设”项目。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东方电机通过三维数字化模型、工艺流程优化等关键行动,并结合技术标准化、工艺试验验证、物流仿真等手段,确立了“1个协同制造平台、3个数字化车间、N个智能制造单元”的主要建设内容。

  “特意选择在线圈和冲片的生产环节中设立数字化智能车间,不仅因为它们是‘电机的心脏’,还因为它们的生产工艺分散、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迫切需要智能化生产。”东方电机有限公司智能制造推进办副主任陈文平介绍,通过建设数字化智能车间,运营成本可降低20%、产品研制周期可缩短30%、生产效率可提高20%、产品不良品率可降低20%、能源利用率可提高10%。产品市场竞争力将大大提升。“希望能起到示范作用,为以后的智能化生产提供模板。”

深观察

“制造”变“智造”带来产业升级

  工业制造的“智能因子”正改变着“重装之都”——德阳。

  一直以来,工业在德阳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德阳拥有中国二重等一批重装制造企业。目前,全国60%以上的核电产品、50%的大型轧钢设备和大型电站铸锻件等都是“德阳造”。然而,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智造之都,德阳急需转型升级。

  如何升级?“发展智能制造。”在德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黄琦看来,这也是做强德阳装备制造产业的必然之举。“通过智能制造,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提高产品质量、缩短研制周期。”

  经过前期的推动发展,如今,不仅东方电机,科新机电、新泰仪表等德阳装备制造领域的中小企业,也正将传统生产车间改造为数字化车间或智能工厂。数据显示,2017年,德阳装备制造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40%,关键生产工序数控化率达30%,已建和在建的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达31个。

  黄琦介绍,下一步,德阳将聚焦“制造”向“智造”的转变,加快推进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两化深度融合,以实现重大产品和成套装备智能化为突破口,以建设数字化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为切入点,加快提升产品生产、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加快工业云、工业大数据、物联网建设,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众包设计、柔性制造、个性化定制、智慧物流等“互联网+制造”的新型制造模式;加快智能装备和产品、智能化管理、服务等方面的示范项目建设,大力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并总结经验和模式。(记者雷倢)

绵阳

  读数

  上半年,绵阳市地区生产总值1061.54亿元,同比增长8.9%;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口径增长17.6%,居全省第1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7%。从重点产业

  看,八大重点产业产值累计同比增长15.8%,比一季度提高1.3个百分点。

  目标

  绵阳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提出,到2020年建市三十五周年,要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四川经济副中心和西部经济强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中国科技城超常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到2025年建市四十周年,要推动中国科技城和西部现代化强市建设取得重大成果,率先建成四川经济副中心。

培育壮大“686”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走现场

打造高端制造产业高地

  8月13日,中国(绵阳)科技城临港经济开发区,惠科第8.6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生产线项目建设现场,上百台工程机械正来回奔忙。项目负责人介绍,为期18个月的建设周期结束后,这里将厂房林立。

  临港经济开发区是绵阳市涪城区四大片区联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承载着建设中国科技城和西部现代化强市发展任务的重要区域。该园区从无到有,去年以来多个产业项目也在加快建设。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惠科第8.6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生产线项目总投资240亿元,占地面积约1000亩。项目达产后,预计将实现年产值150亿元。同时,该项目还将与长虹、京东方等企业形成集聚效应,吸引一批新型显示产业链上的知名企业落户绵阳,形成千亿级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

  除惠科外,总投资453亿元的汉能集团移动能源产业园项目也已落户临港经济开发区。目前,汉能一期20兆瓦柔性砷化镓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制造项目和600兆瓦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制造项目已基本建成。

  按照绵阳“一核两翼、三区协同”的区域发展新战略,未来,这里将成为绵阳融聚光电显示、移动能源、人工智能等九大领域在内的高端制造产业高地。涪城区委书记郑志恒介绍,“涪城区将抓住核心载体,依托科技城集中发展区、临港经济发展区等,做大工业总量,优化工业结构。”

深观察

加快培育重点产业

  一个城市不可能样样产业都抓、个个产业都强。不久前举行的绵阳市委七届五次全会,确定了绵阳的“686”重点产业。

  第一个“6”,是工业重点发展的电子信息、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6大产业;“8”,是服务业重点发展的科技服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电子商务、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加快发展的旅游、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第二个“6”,是农业重点发展的优质粮油、畜禽水产、中药材、林果、蔬菜、休闲农业等6大产业。

  绵阳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提到,培育壮大“686”重点产业,首要的是抓好重点产业及空间布局方案的落实,把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结合起来,加快构建绵阳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

  绵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总经济师韩锡民认为,“在加快培育重点产业的同时,还要加快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为此,要加快推动产业集群建设,狠抓企业培育,着力构建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企业发展格局,夯实产业集群发展基础;积极引进配套企业和项目,提升产业配套能力,构建产业集群发展良好生态;深化园区管理服务体制改革创新,推进园区专业化、特色化、高端化发展,着力增强园区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承载能力。(记者祖明远)

市州委全会点击

  ●成都

  聚焦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经济构建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打造以成都为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圈,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形成2个万亿产业集群、2个五千亿产业集群、6个双千亿产业集群和一批成长性好的新经济产业集群。

●攀枝花

  开展新一轮大规模技术改造;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排头兵工程,高水平建设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深化电商平台和网点建设,建好芒果大数据、钒钛大数据、康养大数据等信息平台,推动产业数字化,建设智慧攀枝花。

●泸州

  打造千亿白酒企业,着力打造世界级白酒产业集群和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腹地,到2020年,泸州老窖销售收入重回行业前三;打造千亿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智能终端、大数据等产业集群,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破千亿元;打造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现代医药、航空航天等千亿新兴产业。

●广元

  加快构建“一核四带六链”产业布局。新型工业形成6+2产业体系,即重点发展食品饮料、新材料等六大优势特色产业,突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军民融合产业。现代服务业重点放在生态康养旅游和现代商贸物流上。现代农业重点发展优质粮油、生态畜禽水产等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及七大全产业链集群。

●内江

  与成渝协同发展,聚力发展新材料、新装备、新医药、新能源和大数据“四新一大”产业,推动产业配套互补共赢、交通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便捷共享、创新改革开放协同联动、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协作机制高效顺畅,对内提升增长动能,对外提升服务功能。

●南充

  培育壮大汽车汽配、油气化工、丝纺服装、现代物流、现代农业“五大千亿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五大百亿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5+5”现代产业体系。同时,大力实施“五大板块重大工程项目”。

●宜宾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打造智能终端、汽车、轨道交通等高端成长型产业集群;做优做强传统产业,打造世界顶级白酒产区,建成中国白酒第一城;加快推动能源、化工、轻纺、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规模化、精细化、高端化发展,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加快发展军民融合产业。

●巴中

  大力实施茶叶、核桃、道地药材、生态养殖四大特色农业产业行动计划,加快发展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四大新型工业,突破发展旅游、康养、商贸物流、文化创意等四大现代服务业,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根基。

●眉山

  加快发展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建设绿色基地、做强现代加工业,创建知名品牌;加快发展现代智能制造业,配套引进“补链、强链、扩链、壮链”企业;实施“1258”重点企业培育计划,支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围绕“文化旅游、康养服务、科教服务”,加快发展高端现代服务业。

●资阳

  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装备、商用汽车、口腔医药、食品、纺织鞋服“五大产业”,培育发展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高端成长型产业,推动制造业加快向中高端迈进;培育壮大临空服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新兴先导型服务业,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建设成渝休闲度假乡村旅游目的地。

●凉山

  大力发展以核桃为主的“1+X”生态林业产业,确保到2020年贫困县林业产业基地达1500万亩,农民人均林业收入2500元;启动大凉山高山草场改造计划,争取每县建成一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提升“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品牌影响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