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广西这座港口城市的舍得观对四川有怎样的启示?

2018-08-15 06:51:20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钦州港是成都出发的最快铁海联运班列的国内终点。

  川货如何从这里“出海”?

  全球各地的货物又如何经由这里转运到四川?

  “新南行记”北部湾经济区采访组从南宁来到钦州港探访这个深水良港、国际集装箱码头的现状。

  空中看钦州港。记者何海洋摄

  行走纪实

  时间:8月9日-10日

  路线:南宁-钦州

  正值暑假,我们搭乘的南宁至钦州的高铁上,举家出行的家庭很多,距钦州市区约38公里的三娘湾就是很多人的目的地,这里生活着200多头中华白海豚,天气晴朗的时候,坐船出海就能看到白海豚。

  这里也是规划中的钦州机场所在地。2017年3月,国家发改委、民航局批复钦州和防城港共建机场的规划。但钦州并没有上马建设支线机场,而是主动放弃。

  类似的主动放弃,不仅仅体现在不修机场。这座港口城市的舍得观,对四川有怎样的启示?

一舍

支线机场 得轻装上路

  永福东大街,钦州市政府所在地。约好8月9日上午9点采访,我们搭乘早上7:52南宁始发的高铁,比预定时间提早5分钟到达。

  “南北钦防已经实现了同城化,形成一小时生活圈。”迎接我们的钦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雄昌这样点评。

  北部湾经济区大力推进“同城化”,目前已实现交通、通信、社保、医疗、教育等互联互通。现在又提出“一体化”,“范围更广、程度更深,是对土地、空间、产业、行政效能等生产要素资源的重组。”王雄昌举例说,钦州延缓支线机场项目,就是“一体化”的微观例证。

  他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修建一个支线机场,至少需要投资几十亿元。2017年钦州GDP总量刚过1300亿元,同比增长8.8%,位列广西第7位;全市财政收入约145亿元。修建机场需要的资金,钦州很难拿得出。国内支线机场几乎全部亏损,后续运营投入费用惊人。

  南宁和北海早已有了机场。钦州提出的方案是,修建高铁连接南宁吴圩机场,缩短钦州到枢纽机场的通行时间。目前,钦州到大塘已有高铁连接,现在规划修建大塘至吴圩30公里的高铁,通车之后钦州到南宁吴圩机场半小时内就可直达。今年年底,吴圩至大塘的高速公路将通车,开车从钦州到南宁吴圩机场约1小时。

  “太多的机场将造成资源浪费。”王雄昌坦言,钦州舍弃的是有机场之名,却务实地获得了轻装上路的资本。

二舍

大而全 得集装箱码头做强

  钦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上万个集装箱整洁有序地码放着。北部湾港钦州码头有限公司商务发展部经理谢火明从集装箱阵列中走出来,微笑着和我们打招呼。“以前全是堆的散煤、矿砂,从传送带运上船,整个码头都灰扑扑的。”

  钦州港以前是一个小而全的港口,既做集装箱,又做散货。“什么都想抓,结果啥也没抓到”,和周围的防城港、北海港也是同质化竞争。

  2013年,三港整合,钦州港定位为主攻集装箱。这成为钦州港集装箱吞吐量飙升的关键。近年来,钦州港集装箱年吞吐量以每年30%的增速递增,2014年70万标箱,今年预计超过230万标箱。

三舍

杂而乱 得石化产业龙头

  从钦州港返回市区,经过南港大道。暮色中,钦州石化产业园区的大型装置高耸,管道盘根错节。

  石化产业在钦州GDP占比超过50%,钦州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钦州正以龙头企业为引领,构建大产业新格局,“油、煤、汽”三头并进,建设沿海石油化工产业基地,打造超千亿元石化产业园。

  装备制造业是另一大支柱。总投资近100亿元的中船钦州大型海工修造及保障基地项目已投产。

  在大力做强主干产业的同时,钦州下决心去掉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实现北部湾经济区的产业协同发展。最近正在对35家钢铁和铁合金企业进行环保整改和去产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有色金属产业以南南铝业和防城港金川有色金属项目为龙头,重点建设防城港有色金属加工基地、南宁铝精深加工产业基地等。冶金产业以防城港钢铁和北海诚德镍铬合金加工项目建设为龙头,重点发展汽车高附加值钢材品种。

  适箱产业是钦州的另一“得”。围绕集装箱干线码头的特点,当地积极谋划发展适箱产业。王雄昌举例说,西部一个城市生产的新能源客车空调,通过集装箱运到东南亚。客车空调很占地方,一个标箱最多能放8台,运输成本高。如果通过集装箱将生产零部件运到港区,一个标箱可装20台以上空调的零部件,在港区拼装之后再装船,可节约大量运输成本。

  “类似的运输成本高或者不方便运输的产业,我们都计划引进到港区来发展。”王雄昌说,这是钦州港将着力布局的产业方向。

记者眼

工业规划为白海豚而变

  8月10日清晨,记者来到钦州市犀牛脚镇的三娘湾景区。晨光如画,绿树金沙,十几艘渔船静静停在海面。还没走进游客中心,几名正往外走的游客都难掩失望地对记者摆摆手说:“今天看不了海豚,台风要来了。”

  来钦州和中华白海豚一起逐海踏浪,是许多游客的心愿。

  中华白海豚被称为“海上大熊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对生长环境十分挑剔。钦州,拥有北部湾的枢纽大港,拥有石化、装备制造等工业,是如何做到大工业大港口与白海豚和谐共处的呢?

  “看看,灰的那个是小的,白的又上来了,两条一起游呢。”三娘湾旅游管理区旅游发展局局长陈丹向记者展示了她手机里拍到的海豚,“三娘湾的海豚能这么健康、有活力,得益于政府当年果断调整了原有的经济建设布局。”

  原来,钦州市在三娘湾一带规划好了要建设造船厂、发电厂等项目,预计投资300多亿元。在听取了科研团队的保护理念和建议后,最终改变了项目选址,甚至放弃个别项目。同时,钦州还在地理上划出了一条生命线——三墩路。

  如果有机会从三娘湾乘船,以三墩路为界,往西北方向开,你会看到一派繁忙的现代工业景象,高高架起的龙门吊、成排的集装箱、储油罐;而东南边的三娘湾,则依然保持了鱼翔浅底、原始浅海湿地的自然面貌。

  钦州市如今的工业规划保住了白海豚的栖息地,把工业都布局在了周边海水较深的区域。“这么一来,既发展了工业,也把对海豚栖息地的影响降到了最低。”长年在钦州开展中华白海豚研究与保护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潘文石说,在这件事上政府负起了责任。

  随着南向通道建设的推进,中石油、中船等大批重大产业项目在钦州动工落地。“来钦州落户的企业,都会被政府告知提高环保等级,这是底线。”钦州市委常委、保税港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雄昌说,“‘让大工业与白海豚同在’一直是钦州的一大发展理念。”

  保护的成果已开始显现。北京大学钦州湾中华白海豚研究基地的监测数据显示,钦州三娘湾中华白海豚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多,数量从2004年的96头增加到2017年的215-220头。(记者梁现瑞、李欣忆 川报全媒体集群记者马艳琳 摄影记者何海洋 制图朱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