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看得见的成都气质 今年已收获147个优良天

2018-08-14 05:42:54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还记得今年你在朋友圈里晒过多少次“锦城蓝天”、“白云彩霞”吗?爱好摄影的刘洋已记不清有多少次了,甚至现在拍到雪山已经不稀奇了,拍到四姑娘山幺妹峰才能成为“新闻”。

  能见度这么好,也反映出成都今年空气质量有明显改善。昨日,成都市环保局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今年1月1日至8月9日,成都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47天,同比增加14天,优良率68.4%,同比增加8.2个百分点。从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来看,PM10、PM2.5浓度分别为84微克/立方米、52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别下降9.7%、8.8%。

  市民感受之变

  “成都蓝”刷屏朋友圈

  拍到四姑娘山幺妹峰才算赢

  太阳渐渐冒出头,淡红色的光线洒下,远处,“高清版”雪山开始一一亮相:幺妹峰、大雪塘、九顶群山、华西雨屏……

  才送走白云和晚霞,一大早又迎来朝霞、雪山,刘洋打开朋友圈看到这些画面毫不意外,一幅幅美图随手一拍就是大片。“今年空气确实好了很多,节假日去兴隆湖、天府绿道等地享受阳光和清新空气的人越来越多,在朋友圈晒蓝天白云的人更是比比皆是。”刘洋观察朋友圈后发现,以前如果晒蓝天白云、绿树红花,会引来不少人点赞,如果能抓拍到雪山、彩霞,“肯定就是爆款”。而现在随着晒“成都蓝”的人越来越多,拍到雪山已经不稀奇了,拍到四姑娘山幺妹峰才算赢。

  正如刘洋所说,抬头就能看见“高颜值”大片早已不稀奇,这也是成都看得见的“气质”。

  记者了解到,从今年1月1日到7月23日,成都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133天,同比增加6天,创下自2013年以来的历史同期最好水平。而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1日至8月9日,成都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47天,同比增加14天,优良率68.4%,同比增加8.2个百分点。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总体而言,目前成都的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好转,出现稳中向好趋势,从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来看,PM10、PM2.5浓度分别为84微克/立方米、52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别下降9.7%、8.8%。

  城市绿色之变

  关停34户企业落后产能

  新添708台新能源公交车

  刷屏“成都蓝”传递着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讯息,而这与成都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新格局息息相关。一个绿色低碳的成都正在长大,将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筑牢绿色根基、激发绿色动力、增添绿色优势。

  2017年以来,成都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650”工程,深入开展压减燃煤、治污减排、控车减油、清洁降尘、综合执法、科技治霾“六大行动”。截至目前,全市剩余的26台大蒸吨燃煤锅炉,10台10蒸吨燃煤锅炉已全部完成燃煤锅炉停炉并注销锅炉使用证,16台10蒸吨以上锅炉,已完成8台停炉和清洁能源改造,其余8台锅炉正在按计划推进。

  2018年,针对夏季臭氧专项防控,全市已关停34户企业落后产能设备和生产线,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环保不达标等27户砖瓦企业。持续推进“散乱污”企业清理整治,7月抽查“散乱污”工业企业3480户,发现问题企业12户,已按要求完成整改。

  目前,全市1750个符合安装条件的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已安装了扬尘在线视频监测系统,并接入扬尘网格化管理平台及大气污染防治大数据应用决策管理系统,实时联网。”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成都还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全面清理无资质搅拌站点,全市已有先后两批共计152个混凝土搅拌站完成了绿色生产整改,通过绿色生产达标验收。截至7月底,城管部门已清退运渣车辆6240台,涉及企业144家。

  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推动绿色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同时,成都人的生活方式也越来越绿色,新能源公交车、共享单车在街头随时可见。记者了解到,成都还在加快推进新能源车推广及配套设施建设,“11+2”城区新投运营708台新能源公交车,增充(换)电站53座,充电桩939个。结合轨道交通和共享单车发展,优化公交线网,今年已新开26条,优化调整48条公交线路。

  社会认同之变

  生态环境改善

  既是“民心工程”更是“全民工程”

  “这次真正意识到了违法行为对环境带来的危害,今后将加强对员工的环保教育和日常监管,避免污染物的排放。”因偷排养殖废水,崇州市三江华明养殖场被罚款50万元。但养殖场负责人吴某认为,通过此事,自己对环保有了更切身的体会和认识,环保不是别人的事。他的这番话,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和他一样的企业主环保责任观念转变的心声。

  在青羊区王家塘12号院,居民们不仅自己将生活垃圾进行就地化处理用于绿化所需,不少居民更成了民间堆肥高手,义务为前来参观到访的市民分享堆肥经验,小区物管负责人赵哥就是其中之一。从了解垃圾分类开始,他就加入了“根与芽”社区混合厨余堆肥项目,他还刻苦钻研“堆肥技术进阶版”,时不时对堆肥桶进行改造、实验,“希望用微薄的努力带动更多人让垃圾变废为宝,让我们的环境变得更好。”

  生态环境的改善,既是最大的“民心工程”,更是需要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的“全民工程”。正是有了越来越多企业、市民的身体力行,“成都蓝”才能在朋友圈中频频刷屏。但大气污染治理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战斗,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可能留住更多的“成都蓝”。

  “明显改善,尚需努力”,是国家环境保护水土污染协同控制与联合修复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成都理工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国对目前成都生态环境给出的评价。作为成都市“新型智库”仅有的三位环保专家之一,刘国常年关注成都生态环境发展状况,今年他明显感受到全社会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在他看来,成都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颇多亮点,也有很多创新元素,深入实施“三治一增”,开展的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使成都的环境生态质量明显改善,“环境生态问题需要长久来改善,避免反弹,存在一定不稳定性,所以说还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成都商报记者 李彦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