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宜宾苏黄雕塑为何遇“峰”就倒?

2018-08-07 05:31:34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苏黄”雕塑又被第二次洪峰冲倒

  8月3-4日,长江宜宾三江水系迎来今年第二大洪峰过境,竖立在岷江宜宾洞子口江边的苏轼、黄庭坚雕塑整体被冲垮。

  7月17日,宜宾遭遇近6年以来最大洪峰时,“苏黄”雕塑在洪水中远眺江面的照片成为网红,雕塑之一的苏轼像被洪水冲垮。此次洪峰通过时,雕塑刚刚被修复加固不到10天,没想到再次被冲毁。管理方和设计方均认为,选址时没想到会遭遇如此大的洪水,下一步修复将进行论证。

  更牢固?

  内部植入贯穿钢筋,将雕像石块连在一起

  据了解,“苏黄”雕塑所在位置,是正在建设中的岷江滨江景观工程的一部分,建成后将纳入宜宾市翠屏区滨江公园景区,成为宜宾市民的休闲娱乐场所。雕塑名为《文脉律动》,取材于苏东坡、黄庭坚相会于北宋时戎州(今宜宾翠屏区),两位诗人吟诗、饮酒作乐的故事。

  7月17日,宜宾自2012年以来最大洪峰过境时,苏黄雕塑中的苏东坡像被洪水冲倒,引来网络段子手围观。7月27日,苏轼雕塑被维修人员扶正修复、加固,再次挺立岷江边。修复措施是在石像内部植入贯穿钢筋,将构成雕像的所有石块连接在一起。雕塑设计单位当时认为,该修复方案可使雕塑更牢固,能抵御更大洪水。

  昨(5)日上午,记者在现场看到,此次雕塑被整体冲倒,连基座也被洪水连根拔起,黄庭坚雕塑裂开,苏东坡雕塑则碎裂在地,身首分离,手也断裂被压在坑底。记者注意到,“7.17”洪峰时,岷江上游高场水位为10.34米,而此次洪峰水位则为10.05米,比上次水位低0.29米;但上次只有苏轼像倒地,此次雕塑却被整体冲倒、被毁。对此情况,现场围观市民甚为惋惜,有市民建议搬迁,也有市民认为应该在原址重建。“这个雕塑在岷江边选址很好,很有意境,有文化和历史底蕴。只是这个结构不能抵御洪水,希望设计单位考虑整体浇铸或者筑铜像。”再次闻讯赶来拍摄的“网红照片”作者魏冰华告诉记者,这组雕像遭遇两次洪峰,就倒了两次,看来是抗洪能力太弱了。

  选址不对?

  应该对洪水的破坏性进行论证

  四川雕塑艺术院设计室主任、宜宾滨江休闲带雕塑项目负责人赵希告诉记者,该组《文脉律动》雕塑,只是宜宾城区沿江景观带组雕之一,项目共计19处雕塑,以浮雕为主。 “‘苏黄’雕塑只是其中很小的组成部分。”赵希说,雕塑项目从设计、投标、建设到现在,已历时一年半,项目遇水前通过了甲方验收。

  苏东坡塑像第一次被洪峰冲倒时,构件并没有受损,只是有部分裂开。经赵希和项目技术顾问徐玉贤商量,决定对构件起吊、重组、修复、加固。7月27日晚,经两天修复,苏东坡雕塑重现雄姿,恢复原貌。维修人员在雕塑构件之间钻孔,植入一米多长的钢筋,将由不同石块构件组成的雕像,从内部连成整体,提升了雕塑的抗冲击能力。

  徐玉贤说,为了确保雕塑的稳定性,其基座还埋入地下0.75米。赵希说,雕塑整体是个长方体,原来设计的是其正面朝向岷江对岸的“丞相祠”,侧面迎水,从而减少汛期洪水对雕塑的冲击。但宜宾本土文化界人士认为,雕塑既然讲述“苏黄会诗”的故事,就应该面向岷江来水暨“会诗沟”方向,此可实现历史与现实交相辉映。

  赵希认为,两次洪峰造成毁坏,说明这个点并不适合该组雕塑。“做了几十年雕塑,从来没遇到过这种情况,应该对洪水冲击力带来的破坏性进行论证。”赵希说,设计团队一年多前现场考察时,正值岷江枯水时期,那时的江面距离雕塑的位置很远。“我们知道会涨水,但没想到会涨这么大。”赵希说,四米多长的雕塑,就像横在岷江中的一堵高墙,迎水被冲,极易倒塌。

  最新方案

  不排除迁址修复的可能

  雕塑管理方、翠屏区原“两线一环”办公室工作人员周宇告诉记者,整个休闲带工程前期设计时,有水勘机构的专家参与。但由于雕塑属于后期增加的附属构筑工程,因此没有水勘专家参与其中。

  赵希则认为,雕塑所在位置,在洪水来时相当于处在岷江河床,这样的工程就应该像修建桥梁一样,事前请相关专家进行论证,“我们搞雕塑的,在这个方面完全就是外行。”而中铁大桥局成贵高铁金沙江公铁两用桥项目相关专业人士也认为,在该区域设立构筑物、雕塑等,确实应该考虑洪水的冲击,事前进论技术论证。

  周宇表示,虽然雕塑第二次被冲倒,但其主体基本没有散开,包括黄庭坚雕塑倒地,只是构件之间缝隙开裂,而苏东坡像也是最顶部和最细小的头、手碎裂,躯干主体还与基座和黄庭坚像紧紧相连,大部分构件仍能继续使用,损失不大。接下来的修复工作,将邀请水勘机构专家进一步论证,如果在原址修复,重点考虑如何抵御洪水;如果原址确实无法保证安全,也不排除将雕塑迁移到附近更高的位置。

  赵希表示,他们已经留意到部分网友希望雕塑保留原址的意见,修复时建议甲方采用更加牢固的材质,可以考虑原址塑铜雕,但前提是必须经专家论证,以保安全。“如果实在不行,只有考虑迁址修复。”(记者 罗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