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构建“川味”现代产业体系 为何锁定“5+1”

2018-08-02 16:05:34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构建具有四川特色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发展五大万亿级支柱产业,构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和数字经济“5+1”产业体系。

  “构建具有四川特色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为何特别强调‘5+1’?”“为什么是‘5+1’产业,而不直接提6大产业?”8月1日举行的“解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构建具有四川特色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新闻发布会”上,记者展开连番追问。

为什么特别强调“5+1”?

  “‘5+1’不是凭空来的,是四川顺应发展大势,发挥比较优势的科学判断和理性抉择。”发布会上,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主任陈新有表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对四川而言,现阶段格外需要解决产业发展“好不好”的问题。

  以工业为例,“不大又不强”是无法回避的现实。一组数据可以印证:从量来看,去年,四川全省经济总量排名全国第六,工业增加值总量仅排全国第十;工业占GDP比重31.1%,明显低于其他经济大省。从质来看,传统资源型和原材料工业、重化工产业占全省工业比重近七成,工业结构不优;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等也普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发展后劲有待增强。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有产业体系的发展视角。四川要构建未来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对外,必须深层次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深度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对内,则要进一步完善产业链,优化产业布局。

  构建“5+1”产业体系,四川首次把数字经济摆在了突出位置,提出要加快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产业,抓好智慧城市和智能工厂示范建设,大力发展网络购物、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创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四川在近年来逐渐形成的“双七双五”产业体系上进一步提炼出了“5”,即五大万亿级支柱产业。陈新有表示,从2000年起,我省结合国内外产业发展趋势和地区特色优势,先后提出五大支柱产业、四大优势产业、七大优势产业和“双七双五”产业,在不同发展阶段,遴选出若干产业予以重点培育和发展。此次确定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五大万亿级支柱产业,每个产业基本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链和产业生态。“以德国汽车产业为例,一个汽车品牌背后,往往有数百上千家供应商,其中不乏许多世界500强。完善产业链、产业体系,也是他们发展得好的重要原因,需要我们进一步学习借鉴。”

  电子信息产业,是我省有望最快突破万亿的产业。此次纳入“5”之内,也是将之前分属于“双七双五”产业中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信息安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等细分领域,统一纳入其中。

为什么是“5+1”不是6?

  “为什么是‘5+1’产业,而不直接提6大产业?”有记者抛出问题。

  陈新有回答,首次把数字经济作为一项重大战略来实施,体现了省委顺应发展大势的主动积极作为。数字经济可以加速、催化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而且能催生出一系列新产业、新业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四川就能迎来新发展;反之,出手慢,行动缓,就会落后。”

  去年,四川数字经济总量突破万亿规模,居全国第10位,远低于四川经济总量排名。

  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将成为推动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四川优势也十分明显。一方面,四川聚集了一大批电子信息技术科研院所,具有一定人才优势;另一方面,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有一定基础。去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8113亿元,其中除了硬件生产外,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占了3800多亿元,将近一半。“很多知名的软件都诞生在成都。”

  下一步怎么做?方向十分明确。推动数字产业化,四川将加快突破信息领域核心技术,加强发展5G、信息安全、北斗等军民融合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培育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电子信息产业,发挥清洁能源大省优势,加快数据中心、云平台等基地建设,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推动产业数字化,着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围绕机械、食品饮料、石化等传统产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大力推进融合发展等。

蓝图如何变为现实?

  蓝图绘就,如何落地落实?省科技厅副厅长陈学华表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瞄准“5+ 1”产业体系来部署一批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攻关。

  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大集团的培育,也开始布局谋划。陈新有表示,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市场主体,下一步重点是对标世界500强、制造业“单项冠军”“独角兽”企业等,实施“百亿强企”“千亿跨越”大企业大集团提升行动,加快中小微企业梯度培育,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现代治理体系。

  以推动产业集群集约发展为重点,优化调整市州产业布局,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产业版图,也是四川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不能一拥而上,遍地开花。”陈新有表示,为抓好布局规划,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省级层面去年底已开始培育以国家级和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为中心,构筑各具特色的区域产业版图。成都,将重点打造世界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环成都经济圈重点与成都形成产业协同配套,打造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培育国内领先的清洁发电设备、轨道交通装备、核技术应用、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集群。川南经济区重点打造世界级白酒产业集群。川东北经济区培育国内领先的油气化工、绿色食品、丝纺服装、机械汽配等产业集群。攀西经济区则重点打造世界级钒钛材料产业集群。

  此外,降本减负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坚决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推动产业全域开放合作等具体举措也正在紧锣密鼓制定之中。

  按照总体目标,四川将力争经过5年努力,基本建立“5+1”现代产业体系,市场主体活力竞相迸发,创新作为产业发展“第一动力”作用更加突出,绿色制造体系更加完善,工业综合竞争力迈入全国先进行列,引领西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的制造强省地位基本确立,为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强力支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