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成都愿景: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示范样板城市

2018-08-02 16:00:04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8月1日,第二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暨首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博览会在成都开幕

  昨日,第二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暨首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博览会在成都举行。论坛由联合国人居署、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共同主办,成都市人民政府承办,将持续3天。

  本届论坛以“城市变革与发展”为主题,聚焦未来中国及世界如何通过创新与变革,对可持续发展领域取得的成果及未来技术进行全方位展示,通过分享先进理念、技术及实践案例,搭建政府、城市、企业之间的交流对接平台,致力于帮助城市实现在经济增长、社会发展、资源利用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来自全球各地的500多位嘉宾齐聚一堂,围绕创新驱动培育新经济动能、低碳城市促进绿色发展、城市群建设助力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城市更新焕发城市活力和建设公园城市提升城市品质等主题展开讨论。

  论坛汇聚了来自全球城市对可持续发展的有益探索,更是进行了系列成果发布——发布《国际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启动“成都市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碳中和基地”;世界银行和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签约并发布了《城市可持续发展框架》;发布全球“100韧性城市”首个中国城市韧性战略纲要……其中,《国际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导则》在对成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深度研判的基础上,借鉴国际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市有益经验,提出了成都可持续发展未来愿景——打造成为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示范样板城市。

  “问道”成都可持续发展

  《国际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的导则》发布

  《导则》的正式发布成为本届论坛开幕式上的一大亮点。记者了解到,在去年举行的首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上,联合国人居署和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合作发布了首批5个国际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包括四川省成都市、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四川省阆中市、贵州省荔波县和吉林省长白山池北区。经过一年的深入调研和共同建设,双方为5个试点城市践行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出了《导则》。

  成都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上有着多年的实践,并且与国际组织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导则》深度研判了成都经济社会情况认为,从发展阶段上看,成都市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已经进入后工业化阶段,服务型经济成为城市的主要经济;制造业内部结构向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转换;但是城乡结构还处在工业化后期。显示出成都市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与城乡结构还有一定的不协调性。

  同时,《导则》还分析了瑞典林雪平市、阿联酋马斯达尔等国际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市案例,为成都提出可持续发展启示。其中提出,城市可持续发展可以和城市产业的转型发展形成良好的互相促进效应;在城市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往往可以吸收引进并且创新发展自己的新型产业,而这些新型产业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又能起到积极的支持。同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而言,智能技术、研究机构、人才、自然环境、基础设施等都是必须重点考虑的要素。

  成都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导则》提出措施建议,从区域、生态、空间、产业、特色五个方面确立了总体思路。具体而言,在区域上建议区域协调的新融入战略,在生态上建议底线约束的新管控战略,在空间上建议减量增质的聚焦战略,在产业上建议外引内生的竞优战略,在特色上建议品质塑造的提升战略。

  值得一提的是,《导则》还从新理念、新社会形态、新技术、新业态四个方面提出成都路线图。《导则》提出,绿色消费需求的新理念,在消费升级背景下,绿色消费需求将持续增长,驱动绿色产品和服务输出,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驱动力;而智能绿色新型城镇化的新社会形态,即聚合智能绿色基础设施、智能绿色建筑、智能绿色交通;绿色新兴产业的新技术,绿色技术驱动,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为代表的绿色新兴产业发展契机;同时,在新业态方面,共享经济、平台经济、数字经济等绿色新业态将持续进化,渗透全产业链,重塑资源配置结构和生产模式,推动从生态、流通到销售环节的绿色化。

  发布《城市可持续发展框架》

  启动“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碳中和基地”

  世界银行和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签约并发布了《城市可持续发展框架》(以下简称《框架》)是论坛的一个重要环节。记者了解到,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世界银行和全球环境基金于2016年发起成立了可持续城市全球平台(以下简称“GPSC”),而《框架》就是由GPSC团队起草、出版。

  《框架》的目的在于帮助不同规模、不同地域的城市,其目标在于推动形成城市可持续发展共识;指导城市进行可持续发展实践;提供可操作型工具指导城市研究;应用同一框架评估城市可持续性。

  从内容上看,《框架》包括两部分主体内容,第一部分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与方法,展示了应用四步骤方法的过程及其具体指导,包括诊断城市现状、确定城市愿景和优先事项、制定融资方案、监测和评估;第二部分是GPSC评估框架通过政府治理和综合性城市规划、财政可持续性两个赋能维度和城市经济、自然环境与资源、气候行动与韧性、包容性与生活质量四个结果维度构建可持续发展共识。在附录部分还介绍了具体城市和机构的最佳实践及其创新实践的有效成果。

  此次论坛上,还举行了“成都市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碳中和基地”启动仪式,旨在通过植树造林增加碳汇的方式来抵消本届论坛产生的所有温室气体。记者了解到,作为倡导绿色低碳可持续理念的创新形式,碳中和项目近年来已在高规格国际大会中逐渐采用。据相关预计,本届论坛将排放温室气体相当于921吨二氧化碳。为此,成都将在今年10月以香樟、银杏为主要树种在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500亩树林,用未来20年的碳汇来抵消这次论坛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本报记者 徐璨 宋妍妍 摄影 张青青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