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2018年上半年成都经济成绩单出炉

2018-08-02 06:55:42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制图杨仕成

  坐城观山,推窗见绿,仰望蓝天,俯掬清波,好一幅自在安逸的成都胜景。7月下旬,成都市发布2018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形势和成都环保半年“成绩单”。

  经四川省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审定,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70.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8.2%(下同),增速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与全省持平,连续6个季度保持在8%左右。

  环保方面,也有可喜成绩。2018年1月1日至7月23日,成都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133天,同比增加6天,创下自2013年以来的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全市经济运行继续保持稳中有进

  迈向高质量发展起步良好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从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获悉,2018年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迈向高质量发展起步良好。

  据成都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80.23亿元,增长3.4%,拉动全市经济增长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862.82亿元,增长7.0%,拉动全市经济增长3.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827.63亿元,增长9.5%,拉动全市经济增长5.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为2.6:41.7:55.7。固定资产投资同口径同比(下同)增长1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1%;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4%、9.0%;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0%。

  聚焦产业升级 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

  产业经济平稳运行。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农业生产形势较好。上半年全市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53.2亿元。农业总产值增长3.3%,其中蔬菜产值增长7.1%,水果产值增长8.1%。工业经济企稳回升,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扭转5月回落态势提升至8.0%,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八大优势产业增加值增长7.5%,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食品饮料及烟草业、冶金业、建材业分别增长8.0%、19.3%、21.5%、11.7%。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5%,高出经济增速1.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2.3%,比一季度提高1.8个百分点。1-5月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2.2%,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1.9%。西成、成贵高铁开通带动铁路旅客周转量增长83.1%;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贷款余额分别为36365.7亿元、30187.9亿元,分别增长8.1%、10.3%。

  产业升级稳步推进。工业升级步伐加快,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6%,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分别增长31.1%、21.9%。产业投资持续增强。工业投资增长19.6%,其中机械工业、电子工业投资分别增长76.7%和29.7%。非房地产领域的民间投资增长19.9%,高于全部投资增速9.8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5.5%,占全部投资比重9.1%,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消费升级态势明显。升级类商品快速增长,金银珠宝类、中西药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限额以上零售额分别增长24.0%、22.5%和16.0%。传统商业与互联网加速融合,推动网络销售持续保持高位增长,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网络零售额增长37.6%。旅游消费不断升温,全市接待游客总人数9745.2万人,增长3.9%,实现旅游总收入1533.2亿元,增长18.4%。

  聚焦民生改善 高品质生活迈出新步伐

  就业收入同步趋好。就业形势整体稳定,上半年全市新增就业14.6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控制在4%以内。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提升,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57元,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76元,增长9.0%。

  公园城市加快建设。“三治一增”成效明显,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和共享交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上半年全市基础设施投资1325.0亿元,增长36.6%。地铁运营里程达196.5公里,实现旅客周转量53982.3万人次,增长47.9%。地表水优良比例达70.1%,比上年同期提高7.5个百分点;绿道建设稳步推进,以天府绿道为脉络,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总长16930公里的三级绿道系统串接体系逐渐成网,截至6月底,累计建成绿道1585公里,其中今年上半年建成天府绿道892.5公里。

  民生保障不断改善。民生投资持续加大,环境、卫生、教育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卫生、社会保障和福利业投资增长10.6%,水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43.7%,教育投资增长94.4%。民生支出保障有力,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住房保障、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分别增长28.3%、6.6%。社保网络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市城镇职工“五险”参保达2945万人次,城乡居民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分别达354.5万人、822.5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490元。

  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好转

  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

  根据成都市环保局环境监测部门提供的最新统计,主要污染物PM10、PM2.5浓度平均值分别为87微克/立方米、54微克/立方米,O3(臭氧)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值第90百分位数为167微克/立方米,PM10、PM2.5和O3浓度同比分别下降10.3%、10.0%和5.6%。总体而言,目前成都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

  铁腕治霾

  各行业VOCs排放管控得到加强

  成都市环保局副局长旷良义介绍,今年以来,成都市环保局坚决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抓住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强化源头治霾、分类治霾、科技治霾,突出加强工业、机动车、扬尘“三大污染源”治理,加强劣质散煤管控,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全面开展绿色施工,完善重型柴油货车监管,划定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区域,持续开展整治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环境空气质量持续稳步改善,主要空气污染指标持续大幅下降。

  根据《成都市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技术指南》,6月至8月期间,水泥生产行业错峰停窑时间不少于30天,平板玻璃行业实施减产限排,截至7月25日,亚东水泥停窑46天;兰丰水泥停窑28天;拉法基水泥停窑55天。除成都市政府批准同意的110个民生项目、重点项目之外,其他大中型装修工程喷涂工序(使用水性涂料除外)实施错峰施工;严厉打击露天喷涂,加大共享喷涂试点推广。

  重拳治水

  岷江沱江流域水质持续改善

  水污染防治方面,成都坚持以持续稳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河湖长制管理为抓手,大力实施“成都治水十条”和水污染防治“626”工程,持续深入推进重拳治水,广泛开展严重污染河流综合整治、水污染防治设施建设、饮用水环境安全保障、良好水体保护,减少水污染存量。

  今年1-6月,107个地表水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75个,占70.1%;Ⅳ~Ⅴ类水质断面25个,占23.4%;劣Ⅴ类水质断面7个,占6.5%。劣Ⅴ类水体主要分布在府河(天府新区)、江安河(武侯区、双流区)、白河(双流区)、杨柳河(双流区、新津县)、驿马河(龙泉驿区)。与2017年同期相比,成都市地表水水质有所好转,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上升7.5个百分点,Ⅳ~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下降1.0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下降6.5个百分点。

  科学治土

  土壤环境质量保持总体稳定

  随着“成都治土十条”和土壤污染防治“620工程”的全面实施,成都持续推进全域治土,大力实施土壤环境监测预警、土壤污染分类管理、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开展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涉重金属土壤污染源头预防,严格固体废物收集、贮存、运输和处置安全监管,减少土壤污染存量,有效防范风险,努力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半年来,成都围绕监测预警、分类管控、风险防范、综合整治、综合执法、治理修复开展六大行动,集中力量开展了全市86家省控、255家市控重点行业企业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和信息录入工作,开展成都市域内固体废物堆存场所基本情况调查,排查企业67家,涉及堆场点位87个,建立了13个问题清单和台账,目前正组织限期整改工作。

  利剑斩污

  全市环境行政处罚金额共5257.26万

  为了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都市环保局以中央和四川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全方位夯实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政治责任,不断加强全市环保监察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1-6月,成都市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142件,月均处罚案件达190件。全市环境行政处罚金额共5257.26万元。共查处新环保法四个配套办法案件139件,其中,按日计罚8件,查封、扣押44件,停产、限产13件,移送行政拘留61件,移送刑事犯罪13件。

  截至目前,成都市环保局已现场督察点位844个,发现问题34个,印发6期《环保督察通报》,向各区(市)县、市级相关部门通报情况,立即整改,并在5个工作日内将相关整改情况报市环保督察办。临近今年秋冬季,为迎战可能出现的污染天气,推进全市PM2.5整体削减和全市优良天数考核指标要求,在去年开展大气专项督察的基础上,做好开展秋冬季大气专项督察的工作,努力推进环保失职问责常态化。(记者 赖芳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