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到2020年 成都将新创办15-20所校地共建高校附属学校

2018-07-28 11:01:04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近日,成都市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推进校地共建高校附属学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成都将依托高校资源,加快培育和打造一批环高校的高水平基础教育学校。并指出,到2020年,推动一批现有附属学校建立校地共建机制,新创办15~20所附属学校,环高校基础教育结构得到改善和优化;到2025年,培育一批高水平的附属学校,形成校地共建新格局;到2035年,共建附属学校成为成都基础教育品牌学校,环高校基础教育发展生态圈全面形成。

为何要共建?

推动成都基础教育高水平发展

  近年来,成都市通过名校集团发展、学校结对帮扶、委托管理以及“新优质学校”培育等多种方法扩大优质资源,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面临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资源需求,需要不断创新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方法,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培育路径。因此,成都将依托高校资源加快培育和打造一批环高校的高水平基础教育学校,形成环高校基础教育发展生态圈,这将有助于改善高校周边基础教育结构,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从而更加有效服务市民需求,服务高校发展,服务城市发展战略的实施。

  多年来,成都基础教育与在蓉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协同关系,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教育国际化、留学事业、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高校图书馆免费向市民开放等方面,开展了深度合作。一些基础教育学校也主动加强与高校合作,推动人才培养与学校自身发展。《指导意见》的出台,将进一步加大与高校在基础教育领域合作共建的力度,促进系统共建、深度融合,推动成都基础教育的高水平发展。

如何共建?

重点选择公办校

及具公共属性的高校自办学校

  在共建中,《指导意见》指出,将体现地方政府的主导性和主动性,对高校主要是强化引导性、调动积极性、增强参与性、促进规范性。与此同时,体现市级政府的指导性与区(市)县政府的自主性,共建附属学校由区(市)县政府协商驻地高校并以协议方式确定。

  在共建对象上,重点选择地方公办学校及具备公共属性的高校自办学校进行共建。

  在共建方式上,既可以选择现有附属学校进行共建,也可以遴选一般学校和新建学校共同创办新的附属学校,并支持校地共建公共属性的优质基础教育集团并形成品牌。

  在共建性质上,共建的附属学校不因共建改变办学性质、增加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

  在共建制度上,实行双方实质参与管理的理事会制度,着力帮助共建附属学校构建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提升管理水平。实行高校品牌附属学校共用制度,促进高校文化与精神的传承融合,推进共建附属学校发展水平与高校品牌相匹配;探索建立校地双方和共建附属学校互派人员制度和交叉任职制度。

有何支持?

支持高校将共建附属中学

建设成为生源基地

  《指导意见》明确,将支持共建附属学校聘请高校专家学者、知名人士开展讲座以及担任导师、校外辅导员等,建立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纵向衔接、跨学校、跨学段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体系和机制。

  支持高校在共建附属学校建立成果推广应用、学生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等基地,将共建附属中学建设成为生源基地。支持高校学术团队指导共建附属学校的教学和学生发展。支持高校向共建附属学校开放校园、图书馆、实验室、运动场馆、实践基地、网络平台等资源。

  此外,还将鼓励和支持高校发挥自身课程资源优势,帮助共建的附属学校开发特色课程,丰富完善课程体系。依托高校学科优势和专业优势,培育共建附属学校的优势学科,形成学科教学特色。利用高校专业、学科和学术、人文等资源优势,加强对共建附属学校艺体教育、科技教育、创新教育等指导和支持,强化专业素养,培育特色项目,形成办学特色。(记者张瑾 见习记者应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