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这家博物馆藏着光影的故事
2018-07-24 22:37:24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华网成都7月24日电(张维)相机,长久以来被认为是记录历史的最佳工具之一。成都青羊区石人南路社区藏着一家以相机为主题的博物馆,在这里,相机成了历史舞台上的主角。
西部视界相机博物馆由成都市摄影师协会与石人南路社区共同打造,今年2月对外开放。博物馆隐于闹市,规模不大,一间一百多平的房子里有序地陈列着数百件相机藏品。有早期的折箱相机,近代的傻瓜相机,还有在电影电视上看到过的箱式相机和谍战片里出现的间谍相机,可谓是应有尽有。
箱式相机。
流水带走了光阴的故事 相机留存下光影的故事
根据历史顺序和技术结构,博物馆按早期相机、折箱相机、旁轴相机、双反相机、单反相机、傻瓜相机、数码相机、特殊相机、相机的衍生品及附件,以及冲印暗房等分类陈列。在这个有限的空间内,时间跨度却长达一个多世纪。这里的每一台相机背后都有一段光影故事。
柯达莱丁娜相机。
“这是柯达莱丁娜相机,但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白求恩相机’。”馆长孙建东指着展柜里的相机说。柯达莱丁娜相机是一款当时风靡世界的胶片相机,白求恩来中国时携带了一台。据资料记载,白求恩到晋察冀边区支援时,与当地的战地记者沙飞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临终前,他将这台珍贵的相机赠与沙飞。“之后,沙飞用白求恩送给自己的相机拍摄了大量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题材的照片,相机在记录历史,而相机本身也成为了历史。”孙建东说道。
除此之外,展馆内陈列着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全套纪念版相机,每一台上都刻有奥运五环的标志。国产相机展柜里还有一组精巧的海鸥牌双反相机,其中三款为黑色的镜头面板,四台是白色的镜头面板,据孙建东介绍,当时这组相机被形象地称为“三个小黑脸和四个小白脸”。
展柜里的海鸥牌双反相机。
目前博物馆展出了相机及相关设备、衍生品等500余件,其中不乏精品、名品和稀缺品,并在不断更新。据孙建东介绍,这里的藏品都来自成都摄影师协会会员的个人收藏,因为场地限制,只挑选了有历史有故事的相机进行展出。
都说中国人的名字很讲究 相机也不例外
幸福、长城、红梅、海鸥……这些听上去颇具中国味道的词语都是上世纪国产相机的名字。孙建东说:“都说中国人的名字很讲究,其实相机也不例外。”据统计,国产相机的名字通常有四种来源。其一是颇具时代特色的词汇,比如幸福、友谊;其二是动物类,比如海鸥、凤凰;其三是植物类,比如牡丹、红梅;还有一种是地名地标类,比如长城、珠江、华西。
“其实,有些相机的名字背后承载着一段历史。”孙建东指着展柜里的两部德国产卡尔蔡司单反相机说。从外观上看,两部相机几乎长得一模一样,唯一的差异是相机上刻的名字,一部叫潘太康(pantacon),另一部叫康泰时(contax)。“二战结束之后,德国被分成了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相机厂也被一分为二。于是,同一款相机,民主德国生产的叫潘太康,联邦德国生产的叫康泰时。如今,要同时看到这两部相机已经很不容易了。”孙建东说道。
“川机”有荣光 国货当自强
“如今提及相机,多数人都知道尼康、佳能、索尼、莱卡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在相机领域也有过国产相机的辉煌。”孙建东介绍称,据文献记载,中国曾一度成为相机大国,总共有过50多个品牌,照相机厂遍布全国各地,从大型座机,到快门测速仪,再到照相角都有生产,形成了非常完备的产业体系。“中国制造”的相机曾远销西欧、日本,无论是外观还是质量都得到了国际认可。
展柜里展出的华西牌相机。
“很多人都不知道,四川曾经也是相机生产大省,还演绎出了像‘珠江’‘华西’这样的相机传奇。”孙建东看着展柜内的“四川造”相机骄傲地说道。据了解,“珠江S201”相机在中国照相机生产史上创下了不少的纪录,比如它采用塑料环带分光棱镜,极大地提高了相机的调焦精度和取景效果,填补了我国相机工业上的一项空白。但遗憾的是,中国终究没有能够积淀出自己的持久产品。
“步入数码时代之后,国产相机渐渐地失去了竞争力。但是如今,中国的光学系统技术已经成熟,国产镜头的质量也达到较高水准。对于普通的老百姓而言,物美价廉是最重要的。未来国产相机的市场会越来越宽,发展也会越来越好。”孙建东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