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新闻发布会在成都举行
2018-07-15 13:50:27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 |
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王波 摄 |
人民网成都7月14日电(王波)7月14日,解读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新闻发布会在成都举行。
在此次新闻发布会上,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范波就深入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有关情况作了介绍。他说,四川是西部地区重要大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经过历届省委、省政府的接续奋斗和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四川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区域发展水平显著提升。2017年,全省经济总量达到3.69万亿元,居全国第6位;成都经济总量达到1.39万亿元,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名全国第三、西部第一,具备集聚国内外优质资源能力;绵阳、南充、泸州、宜宾迈入百万人口城市行列,经济总量过千亿的市(州)达到16个,绵阳突破2000亿元。
范波表示,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四川省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区域发展不平衡,首位城市成都与其他市(州)相比体量相差悬殊,排名第一的成都市经济总量是排名第二的绵阳市的6.7倍。发展不充分主要表现为经济总量居全国前列但人均排位相对靠后,大而不强。这种情况既是四川特殊自然地理条件造成的,也是长期历史发展形成的。
他说,6月29日至30日,省委召开了十一届三次全会,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决定》《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作出了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的战略部署,目的是加大统筹区域发展力度,推进“主干”引领带动、“多支”竞相发展、“干”“支”协同联动,更好实现各区域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同频共振,推动高质量发展,整体提升全省综合实力。
他表示,省委在四川处于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提出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这是针对四川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结合新时代新使命新要求,作出的事关四川全局的重大决策,是推动四川省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
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推动四川经济由大到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对历届省委、省政府区域发展战略的延续,也是新时代治蜀兴川方略的深化和拓展;是立足四川发展现实的重大考量,也是遵循区域发展规律的科学抉择。
范波介绍,“一干多支”发展战略一是做强成都“主干”,充分发挥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支持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带动区域发展、参与全球合作,加快提升对国际国内高端战略资源的集聚集成能力,加快建设“五中心一枢纽”(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西部金融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国际性综合交通通信枢纽),进一步增强对全省其他区域的引领辐射带动能力,高水平打造引领四川发展的“主干”。高标准规划建设天府新区,高起点建设天府国际机场和国际空港新城,打造一流的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和临空经济示范区,加快形成西部地区最具活力的新兴增长极。
二是发展“多支”,积极培育更多经济增长极。优化全省经济地理,打造各具特色、竞相发展的区域经济板块,形成四川区域发展多个支点支撑的局面。大力发展环成都经济圈,建成与成都有机融合、一体发展的现代经济集中发展区;加快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建成南向开放重要门户和川渝滇黔结合部区域经济中心,打造全省第二经济增长极;推动川东北经济区振兴发展,建成东向北向出川综合交通枢纽和川渝陕甘结合部区域经济中心;推动攀西经济区转型升级,建成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
三是强化统筹,大力促进“五区协同”发展。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含成都和环成都经济圈)、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协同发展;推动成都与环成都经济圈协同发展;推动“三州”与内地协同发展;推动区域内各市(州)之间协同发展。加强各区域规划对接、改革联动、创新协同、设施互通、服务共享、市场开放,努力在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互通、重大战略资源统筹、重大公共服务平台共享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着力打造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区域发展共同体。
四是夯实支撑,完善适应区域协调发展的城镇和产业布局。优化四川省城镇化布局,着力打造以成都为核心城市,以绵阳、德阳、乐山为区域中心城市的成都平原城市群;以宜宾、泸州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川南城市群;以南充、达州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川东北城市群,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建立健全区域发展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区域中心城市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城市。优化产业发展布局,重点培育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五大万亿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构建具有四川特色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成都重点打造世界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环成都经济圈重点与成都形成产业协同配套,打造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培育国内领先的清洁发电设备、轨道交通装备、核技术应用、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集群;川南经济区重点打造世界级白酒产业集群,培育国内领先的食品饮料、节能环保装备、智能终端、信息安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精细化工、新材料、通用航空和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等产业集群。川东北经济区重点培育国内领先的油气化工、机械汽配、绿色食品、丝纺服装、建材家居、旅游康养等产业集群;攀西经济区重点打造世界级钒钛材料、阳光康养等产业集群;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及大小凉山地区重点发展全域旅游、特色农牧业、清洁能源、民族工艺、生态经济等,充分发挥生态屏障功能。
范波表示,下一步,将建立健全“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领导体制和推进工作机制,研究出台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的指导意见和差异化协同发展支持政策,研究制定区域产业发展指导意见等系列配套政策,推动“一干多支”发展战略落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