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69平方公里“熊猫之都” 成都打算这么干
2018-07-15 13:46:36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人民网成都7月14日电 “熊猫之都”建设区域包括哪里?面积多大、如何划分功能分区?对成都乃至四川的发展将发挥怎样的作用?在7月14日“熊猫之都”总体策划及概念性规划国际咨询现场踏勘及答疑会上,这些疑团一一向公众揭秘。
6月5日,“熊猫之都”总体策划及概念性规划国际咨询公告向全球发出后,到6月24日24:00报名截止,共收到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59个联合体,99家机构的报名资料。6月27日召开的遴选评审会,遴选出了6组入围机构和2组候选机构。7月12日至14日,6组入围机构在成都北湖片区、都江堰片区、龙泉山片区开展了现场踏勘。
据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负责人介绍,8月上旬还将举行一次总体策划中期汇报及答疑,以确保各入围机构对总体方向的把握。中期汇报后还将召开产业定位及其关系的研讨会。9月下旬,入围机构提交成果文件,由评审专家评审出不合格方案(若有)、合格方案,并将合格方案及评审意见报主办方及政府主管部门,最终由市规委会审议确定1个中选方案。
规划面积69平方公里 距离大熊猫国家公园约3.5公里
“熊猫之都”总体策划及概念性规划包括成都市北湖片区、都江堰片区和龙泉山片区三个区域,规划面积69平方公里。其中,北湖片区(约35平方公里)位于成都市成华区、新都区、金牛区结合部,在天府锦城生态公园东北部,紧邻锦城绿道、熊猫绿道;都江堰片区(约23平方公里)位于都江堰市滨江新区的西南侧、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水利工程和青城山之间,与大熊猫国家公园最近直线距离约3.5公里;龙泉山片区(约11平方公里)位于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在规划的天府植物园范围内,简阳市和天府国际空港新城丹景台景区交界处,南接奥体城核心区,西靠奥体城山地运动区,北临双简快速路,东靠第二绕城高速。
促进成都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记者了解到,未来三个区域均会营造自然、生态、富有特色的栖息地生态环境,合理布局配套设施系统,布局绿色、创新、智慧、共享的新经济业态。由于各片区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自然特色各不相同,因此各片区的功能定位、形象定位、建设目标也不同。
具体来说,北湖片区侧重于大熊猫等濒危野生动物的科研繁育、科普教育、教育旅游、国际合作、文化建设以及旅游休闲等。都江堰片区规划侧重于动物野化放归研究、野化训练与放养,以及熊猫特色高端生态旅游体验、国际大熊猫主题娱乐度假等。龙泉山片区规划侧重于大熊猫科普教育与竹生态产业研发、竹类园林景观应用等。
总体来看,项目建成后将全面提升成都大熊猫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科研能力水平,大大促进成都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通过有机融入成都公园城市建设大格局,该项目将成为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的明星项目;同时,还将促进各片区旅游、文创、生态等产业发展,成为绿色创意经济的有效抓手,助推成都新经济发展。
全球唯一具有圈养和野生大熊猫资源的特大城市
成都是全球唯一一个具有圈养和野生大熊猫资源的特大城市,大熊猫科研基础牢固,拥有国际一流的大熊猫保护科研团队和世界领先的大熊猫科研繁育技术,具有突出的品牌窗口及区位优势,还具备良好的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和网络,成都大熊猫在国际上已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根据记载,成都早在1938年就开展过人工饲养大熊猫的工作。多年来,成都人民热爱大熊猫,从繁华闹市的大熊猫塑像到熊猫商店、熊猫邮局,大熊猫文化已经扎根民间,深得民心。大熊猫可以说就是天府文化“创新创造、时尚优雅、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最好体现。成都也早已成为各国熊猫粉丝心目中的熊猫故乡。
在全球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城市典范
据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展“熊猫之都”项目根本上是为成都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服务,是为加快将成都建设成为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世界文化名城服务。该项目以大熊猫保护为核心,围绕科学研究、公众教育、国际交往、旅游休闲、文化创意、户外运动等为主要功能,以建设全球保护典范、生态文明之窗、公园城市之星为主要目标,立足成都,面向世界,将大熊猫的生态、文化价值和成都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有机结合,最终实现在全球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城市典范之目的。(朱虹 实习生余佳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