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成都1.5万亿“攻坚”公共服务 到2020年增加学位28万个

2018-07-09 23:59:08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制图杨仕成

  仲夏,成都再次为市民献上公共服务提升的大礼包。城市,承载着让生活更美好的价值取向,彰显着让人民更幸福的使命方向。对标一线城市,成都还需要着力补齐哪些短板?又将如何提高市民生活的幸福感和满意度?7月6日至7日,成都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召开,会议通过了《成都市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建设改革攻坚计划》。

  以“攻坚”命名,足见决心之大。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从全会获悉,攻坚计划共实施171个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总投资15072亿元,其中,加快实施项目60个总投资6269亿元,新开工项目111个总投资8803亿元;预计2018年、2019年、2020年将分别完成投资2169亿元、3223亿元、2722亿元。

  具体而言,将从枢纽功能提升攻坚、市政设施建设攻坚、城市有机更新攻坚、民生服务提能攻坚、生态本底打造攻坚和乡村振兴攻坚等六大任务着手,到2020年初步形成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体系,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高。

  枢纽功能提升

  2020年实现国际空港枢纽年旅客保障能力1亿人次

  未来,从成都出发,通达世界。成都将对标北京、上海等“双机场”国家中心城市,加快建设天府国际机场,实施双流国际机场扩能改造,推进“两场一体”运营,2020年实现国际空港枢纽年旅客保障能力1亿人次。

  构建以成都为战略支点的铁路大通道,加快形成以成都为枢纽、联系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新亚欧大陆桥。

  加快轨道交通18号线、13号线、19号线等项目建设,2020年运营里程达500公里以上;持续优化公交线网布局,到2020年公交专用道总里程达到800公里,中心城区公交出行分担率占机动化出行的50%以上,轨道交通占公交出行50%以上。

  市政设施建设

  高标准打造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基础设施

  朝雾朦胧中,蜿蜒山路静谧在视野尽头,充足的新鲜氧气,让人们尽情深呼吸。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将让成都人拥有人均10平方米净森林的“城市会客厅”。成都市将完善“东进”区域市政基础设施骨架,加快城市跨越龙泉山向东发展,高起点建设空港新城、简州新城、淮州新城、简阳城区,高标准打造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基础设施,推进东西城市轴线项目、龙泉山东侧新城发展轴项目、天府国际空港新城基础设施工程、“东进”区域输变电工程和新增水源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成渝相向发展,打造引领西部大开发新格局的城市共同体。

  加快推进城市大数据中心、5G网络、城市智慧交通及城市管理云脑、城市宽带网络建设、智慧无障碍设施建设等项目,让城市公共服务高效便捷。

  城市有机更新

  2020年前完成3.1万户棚户区改造工程

  一座有质感的城市,是既有历史文脉典藏城市记忆,又融入现代生活面向世界发展。近年来,成都“生活城市”的名头日益响亮,和其供需基本平衡、同时相对温和的房产市场有一定关系。前不久,全国各大中心城市掀起新一轮抢人大战,成都战果不俗,很重要一个原因,就在于成都的宜居,而符合经济规律的、健康的房地产市场,则是构成宜居的一个重要条件。可见,“安逸”的“生活城市”,正是成都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未来的成都将以城市有机更新唤醒城市再生,营造活力现代、生态优美、群众满意的宜居城市。

  成都将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力争2020年前完成3.1万户棚户区改造工程、834万平方米人才公寓建设项目和900个老旧院落改造工程;以特色文化挖掘为重点统筹实施背街小巷整治,2020年前完成3257条背街小巷整治,20个特色街区创建,塑造“蜀风雅韵、大气秀丽、国际时尚”的成都特色城市景观风貌;加快建设自行车和步行交通网,加快推动自行车交通网1856公里专用道、步行交通网1411公里“通学优先道”建设,还原自行车、步行的出行空间。

  民生服务提能

  到2020年增加学位28万个,三级医院达70家以上

  4月16日,成都市教育局发布了2018年小升初相关政策。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政策受到了广泛关注,这次变化在于“首次实行公民办学校同步招生”,“民办初中学校招生30%名额随机派位”这两方面。这次成都小升初新政,受到了广大家长群体的支持和欢迎。毕竟,适合学生发展的学校,才是好学校,而让最多数人受益的政策,才是好政策。上学、看病、买菜,这些市民生活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将随着成都民生服务的提能攻坚而攻克。

  到2020年,成都将建成幼儿园、中小学500余所,增加学位28万个;三级医院达到70家以上、每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达到8.53张;建成265个标准化菜市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70%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特点初步显现。

  文艺范儿、体育迷、文博迷等文艺青年,成都让你在家门口过足瘾。对标世界城市,成都市加快建设文化、旅游赛事等重大标识性基础设施,到2020年多层次文化旅游设施体系、一流会展赛事场馆体系和音乐美食载体体系基本形成,天府文化魅力充分彰显。

  生态本底打造

  打造世界级品质的城市绿心和市民休闲游憩乐园

  2017年4月,近1.7万公里的“翡翠长廊”启动建设,截至2018年1月底,已开工建设1178公里,建成785公里。映以婆娑树影,缀之草木芳华,这是全球最长的城市绿道慢行系统,承载了生态保障、慢行交通、休闲游览、城乡统筹、文化创意、体育运动、农业景观、应急避难等多重复合功能。天府绿道串连起的是成都的点点绿意,是天府文化的意蕴悠长,更是成都人惬意生活的美好图景。

  成都要形成“园中建城、城中有园、城园相融、人城和谐”的公园城市,离不开碧水蓝天的生态资源。成都将高起点、高标准建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打造世界级品质的城市绿心和市民休闲游憩乐园;强化龙门山生态涵养区保护,加快建设熊猫之都;实施大地景观再造工程,加快构建以绿道为脉络、以山川为景胜、以农田为景观、以城镇为景区的锦绣天府新画卷。

  推进全城增绿,到2020年,天府绿道建成3240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实现“开门见绿、300米见园”,提高市民绿色城市感知度。

  实施碧水蓝天优美环境营造工程,大力实施科技治霾行动计划;加快新增百万吨污水处理能力项目建设,逐步实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景象;加大土壤污染治理修复试点建设力度,让成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乡村振兴

  挖掘乡村文化,留住天府文化的根脉记忆

  时间倒退2000年,诗人们游历成都,以城市之情酝酿出芳华诗篇。如今,成都还会是诗词里的成都。

  “让市民在大都市也‘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一份愿望,一句承诺,一股动力,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追求,一种以人为本的理念。未来的成都乡村,将以绿色田园为本底、自然山水为映衬、天府文化为内核,加强古镇、古村落等保护利用,深化传承成都故事和民风民俗的乡村文化挖掘,留住天府文化的根脉和记忆。

  深入推进1000个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打造“国际范”“天府味”示范性精品林盘,形成沃野环抱、密林簇拥、小桥流水人家的川西田园景观。

  深化百村容貌整治、厕所革命和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创建,新(改)建2000公里“四好农村路”、2000个村综合服务社,对6万户农村土坯房进行改造,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现代化水平。

  打造100个景区型、园区型、农业型特色镇,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在镇村植入文化、创新、旅游、农业科技等功能,构筑城乡融合发展新模式。

  (记者 赖芳杰 秦怡 罗田怡 杨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