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成都打出全面落实“组合拳” 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2018-07-06 22:21:48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成都市召开“全面落实年”动员大会。“全面落实年”里干什么?对于成都工业来说,目标十分明确,推动工业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为此,成都坚持新发展理念,打出工业领域全面落实的“组合拳”: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不移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推动产业功能区建设,抓好重大项目建设,打造产业生态圈,深入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积极争创“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加快培育工业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推动产业绿色发展,厚植产业发展新优势。

  “全面落实年”时间过半,成都工业交出了一份“产业质效持续提升”的年中成绩单:1—5月,成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349.2亿元、增长13.3%。工业投资增长13.5%、技改投资增长38.5%。

  A

  产业功能区优化发展 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功能区,在成都工业发展中扮演着“关键先生”的角色。在成都看来,产业功能区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抓手,是推动经济组织方式转变的全新变革,是加快城市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推动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结合点。

  产业功能区如何实现优化发展?产业生态圈如何有效构建?对于成都来说,面对工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概念,首先必须做好顶层设计。

  为此,成都市以全市重点产业生态圈建设为牵引,按照城市发展战略和区域比较优势,统筹工业产业布局,明确先进制造业各产业功能区的主导产业和细分领域,错位协同发展,确定各功能区的产业空间规模,制定园区产业发展目录和规划建设导则。同时,加快推进功能区规划编制、项目促建、功能完善和标准厂房、人才公寓等配套设施建设,引领城市和产业时序上同步演进、空间上分区布局、功能上产城一体。

  在顶层设计以及具体标准的指导下,产业功能区建设速度在不断加快。赛程过半,速度只提不减。以产业生态圈为核心,成都将整合国内外优质资源,主动融入全球分工体系,服务服从国家战略,突出城市产业特质,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攻坚突破,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产业功能区的发展,未来也将有更多“章法可依”。成都将按照“六有”要求,加快建设专业化平台和服务机制,做到有一个城市生活设计模型、有一张产业链全景图、有一批市场化投资平台、有一套专业性政策保障体系、有一批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有一批国家级功能中心和创新中心。

  B

  重大项目稳步推进 不断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今年以来,成都市分行业分领域开展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以重大项目接续实施支撑全市重大战略、总体规划、重大工程落地落实。

  这些项目中,来自工业领域的选手表现出色:落户成都高新区的紫光芯云中心,将为成都高新区带来从“芯”到“云”的电子信息产业生态链,提升成都电子信息产业整体竞争力,加快打造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落户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的绿叶生命科学产业园项目投资额达65亿元,是绿叶生命科学集团整合全球资源布局的国内首个集精准医疗、抗体医药生产于一体的健康产业基地……

  为了抓好重大项目工作,成都坚持“一把手抓、抓一把手”的推进机制,建立每月通报重点指标排位、市领导联系督导重大项目、部门每月联合督查等工作制度,着力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快重大项目推进和重点工作落实。同时,分区域组织集中开工活动,努力创造“赶超比拼”的良好工作氛围。

  在“赶超比拼”的氛围中,“支柱产业”表现抢眼。今年成都全市450个亿元以上重大工业和信息化项目中五大支柱及五大优势产业涉及重大项目386个,1—5月,共完成投资398.7亿元,占全年计划的53%,五大支柱及五大优势产业投资占亿元以上重大工业和信息化项目投资的88%,其中,中电熊猫8.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城投远大工业化材料研发生产基地等53个项目竣工投产,融捷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威高医疗装备产业园、中植一客新能源扩能等75个项目开工建设。

  抢眼表现,带来抢眼成绩。1—5月,五大支柱产业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占比超过70%,电子信息制造、汽车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8.9%、12.3%,汽车整车产量50.1万辆,其中,15户新能源汽车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6.6%;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占比约60%。围绕产业生态圈和产业功能区建设,成都将继续瞄准重点企业、上下游关联产业、重要科研院所,加快引进和建设一批龙头项目和关键配套项目。

  C

  产业区域协同发展 加快构建多层次开放格局

  6月29日-30日召开的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上,省委提出要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第一要务,大力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作为“一干”,成都的首位城市担当体现在方方面面,产业的协同发展,即是其一。

  推动产业省域协同发展——成都市研究制定《成都产业转移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根据全市产业空间布局导则和重点产业导则,重点推动劳动密集、资源依赖程度高、环境容量要求高的产业省内再布局,落实《成都市支持工业企业跨区域合作发展的政策(试行)》。从成都辐射到资阳安岳、乐至等地的成都女鞋,正是省域协同发展的生动体现。

  推动重点产业区域配套——围绕全市重点产业,协调市州开展跨区域零部件协作,引进建设零部件配套生产企业。成功的案例已有不少,比如,中电熊猫8.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已吸引20多户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成都及德阳、眉山、绵阳等城市。

  同时,成都积极建立产业跨区域协同发展综合服务与信息共享平台,鼓励行业商(协)会、信息平台等中介机构有序参与产业协同发展工作,拓展企业转移信息对接渠道。

  落实好省委“一干多支”战略部署,以新开放观服务全省跨越发展,成都将切实增强“首位城市”引领辐射示范带动作用,充分释放扩散效应。

  而要加快构建多层次开放体系,协同发展的目光,将不仅仅聚焦省内。成都将以“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创建工作为突破口,高位切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抓住蓉桂陆海通道、蓉欧快铁建设机遇,推动“成都制造、成都创造”与沿线国家(地区)的旺盛需求和广阔市场相衔接,进一步深化与越南、印度等国家的产能合作。强化企业“走出去”服务保障,发挥“中国—欧洲中心”、“一带一路”交往中心等交往窗口作用,完善“互联网+”信息服务,推动企业“抱团出海”,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

  D

  精准服务创新开展 切实增强要素保障能力

  5月29日,成都市医疗美容产业协会正式成立;6月8日,第一届成都国际医美产业大会暨“医美之都”高峰论坛在成都拉开帷幕……今年上半年,医美产业在成都掀起了发展热潮。而它的快速发展,除了市场因素之外,离不开来自政府的这只强有力“推手”。

  服务于包括医美产业在内的产业发展,成都市经信委在刚刚过去的上半年,完成了系列创新:

  创新政策要素保障——围绕产业功能区建设,出台了《成都医疗美容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年)》《成都市加快医疗美容产业发展支持政策》《进一步支持集成电路产业项目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等支持政策。

  创新企业线上线下服务——形成市、县两级一体化企业服务体系,围绕节能环保、智能家居等行业组织召开企业座谈会,深入开展“政策法规进企业”活动,协调办理企业反映的问题建议。

  创新土地要素保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成都市工业项目用地准入管理的实施办法》,创新建立了以“一图一表”为核心的工业用地产业准入审查机制,健全了综合效益评估、低效闲置项目用地退出等机制,实行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将租赁、出让不超过20年工业用地出让的审批权限下放至区(市)县政府,经市政府批准的鼓励类重大工业项目,出让年限可按照法定最高出让年限50年确定,以此满足不同工业项目用地需要。

  创新资金要素保障——设立“产业生态圈园区建设贷款风险资金池”风险补偿资金,鼓励银行等金融(服务)机构加大对园区建设发展的支持力度。

  创新能源要素保障——编制《成都市实施“东进”战略能源发展规划》和《成都市燃气设施布局规划》,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电网建设的实施意见》,截至6月底,完成11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建设7个、新增变电容量53.2万千伏安,新开工建设11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3个。加快推进成都LNG应急储气库、天府新区集输气管道工程成都绕城高压输储气管道等一批重大燃气基础设施建设。

  建成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全面推进无线网络基础工程建设,网络规模位居中西部第一;积极进行5G网络高标准建设规划及试点,联通、电信、移动获批在成都试点建设5G网络……另一方面,服务于更高质量的发展,成都工业的社会信息化水平也在日益提升。(文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