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让绿色成为最鲜明底色 成都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不断提速

2018-07-06 22:17:20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7月1日,全国首条主题绿道——成都三环路熊猫绿道全线贯通开放,数百名成都市民率先体验,在绿道上健身运动、为熊猫绿道画张像、拍下它最美的样子……

  熊猫绿道是成都天府绿道首条建成的主干绿道。放眼长远,总长1.69万公里的天府绿道建成后,将覆盖成都全域,串联起生态区、公园、小游园、微绿地,让整座城市成为大美形态的公园。

  一幅幅美景,承载着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也彰显着成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

  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近年来,成都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握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的关系,把握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一锤接着一锤敲,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府新区视察时,作出“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的重要指示。面对新要求,回应新期盼,成都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加速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绿色,正成为这个城市发展最鲜明的底色、最持久的优势。

  从锦江望去

  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提升市民获得感幸福感

  在青羊区金沙街道,亭台流水相得益彰,绿道蜿蜒曲折,亲水社区让人心旷神怡。“以前这里是臭水沟,不敢靠近,现在治理好了,我们天天都想走一走。”附近小区居民李和言说。

  几公里外,成都太升桥至大安东路桥段河道,川剧脸谱、火锅等特色文化元素将河边的墙壁装饰一新,河道边还增加了健身步道,游客点赞,“一步一景,很安逸。”

  成都,因水而生、因水而兴,锦江水生态治理,是成都描绘“水润天府”水生态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去年12月,成都启动锦江水生态治理和锦江绿道建设,按照“一年治污、两年筑景、三年成势”时序要求,以锦江绿道建设为载体,加快锦江水生态治理。

  一锤接着一锤敲,一环紧着一环拧,以锦江水生态治理为引擎,成都探索出一条治水新路。

  今年5月底,不足半年时间,成都市全面实现锦江干流和重要支流无污水下河。锦江黄龙溪国控断面总体水质从2015-2016年劣Ⅴ类,2017年Ⅴ类,到2018年前两月均为Ⅳ类。

  修复的何止是水环境。从锦江望出去,成都整治生态环境的主动性、创造性正鲜活呈现。

  铁腕治霾、科学治堵、重拳治水、全域增绿——通过持续开展压减燃煤、治污减排、控车减油、清洁降尘、综合执法、科技支撑6个方面重点工作,成都交出“蓝天答卷”:2017年,成都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2013年增加103天,市级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在100%,中心城区黑臭水体治理已全面完成;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9.1%。

  漫步在成都,“水润天府”的美景目不暇接,公园城市的形态已初步显现。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发展中,成都将以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让市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从绿道出发

  一个多重价值系统贯穿城市经脉

  “熊猫绿道使三环路边灰尘大、环境不好的情况有了大改观,我们喜欢在这里散步、活动了。”熊猫绿道贯通当日,家住三环路外侧的陈思遥不禁感慨。

  102公里的熊猫绿道以熊猫文化为特色,形成5.1平方公里成都最长的环状“城市公园”,配套19个景观节点小游园、257处服务站,“颜值与内涵”兼具。

  这仅是成都天府绿道建设中的“一环”——2017年5月,成都启动天府绿道规划建设,称为“世界最长绿道”的天府绿道,不仅将建成连片的森林、水系、湿地等生态资源,还将城市的河流、公园、社区、文化中心等串联起来,形成一张生命力蓬勃的城市绿色大网络。

  从启动至今,成都已建成天府绿道1327公里,这些绿道打通城市生态动脉,为成都高品质休闲生活方式提供应用场景。

  林盘,是成都平原独有的、悠久的乡村居住形态。结合绿道建设,今年成都启动100个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作。到2022年,将全面完成1000个川西林盘整治;沿四环路的锦城绿道,沿途连接竹艺村、建川博物馆、安仁古镇、白鹿音乐小镇等诸多历史及现代人文景观;6月,成都市开展“‘新天府靓成都’百家博物馆绿道行”活动,把博物馆文化“请进”天府绿道。

  绿道同样在创造生活消费场景,成为一条不“长”厂房的绿色经济带。

  生态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在绿道上凸显:天府芙蓉园注重“农商文旅体科”融合,天府沸腾小镇以天府火锅文化为切入点,将天府文化与绿道建设、特色镇打造深度融合,这些项目都依托绿道创造生活消费场景,展现绿道经济不俗前景。

  从新区着力

  人城境业和谐统一,处处是公园

  自去年“成都人才新政”实施以来,成都吸引了来自全国30多个地区18.7万名高学历青年人才落户定居。“网红城市”,是不少80、90后们给成都的最新标签。

  成为年轻人心向往之的“网红城市”,政策好只是牵引,还需“高颜值”,舒适宜居的城市气质,留得住人的城市潜质。

  从世界最长绿道体系的打造,到世界最大城市森林公园的建设;从“三治一增”的强力举措,到越来越多看得见雪山的阳台;从文化、旅游赛事名城到会展、美食、音乐之都的打造……成都在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路上,全方位提升城市的生态、宜居、人文、产业价值,显现出久久为功的谋划和韧劲。

  立足于打造一个“园中建城、城中有园、城园相融、人城和谐”的全域公园,成都如何布局?

  水清岸绿、鱼群游弋,隔着办公室的玻璃窗将这样的美景尽收眼底;下班之后,到附近的智慧绿道散步休闲……如今,在世界500强企业密集落户的天府新区,公园美景与科研创新和谐共生

  成都率先探索公园城市的发展范式,5月11日,全国首个公园城市规划研究院——天府公园城市研究院在天府新区挂牌。在公园城市研究院智囊团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看来,“公园城市不仅仅是简单的‘公园+城市’,是公共、生活、生态、生产四大基本属性叠加的一个生生不息的生命系统。”

  “比花园城市更有人文意蕴,比园林城市更有自然风味,比生态城市有更多的发展特性——这是对公园城市更加形象的描述。”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曾九利说。

  6月,公园城市的相关专项规划正在加紧编制,天府新区近景可期:以绿道为轴,一个囊括187公里区域级绿道、210公里城区级绿道、803公里社区级绿道的三级绿道体系,犹如一条条绿色的翡翠项链,将全域公园连点成线、串线成片。

  成都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园城市不是将公园建在城中,而是要以公园城市的理念,深刻认识“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的丰富内涵,将整座城市建设成为大美形态的公园,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和谐统一、人城境业协调发展。(记者 吴亚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