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成都整治背街小巷 历史老街成文艺“打卡”地

2018-07-05 22:18:29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封面新闻记者 陈静 牛建平

  宽窄巷子、锦里、太古里……这些驰名中外的街巷,是成都的“面子”。

  背街小巷,虽背且小,但作为一座城市的“里子”,其边界乱象不仅影响环境秩序,更降低了这个城市的居民的生活质量。

  2017年9月,成都市围绕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目标,启动老旧城区改造行动、背街小巷整治行动等“五大行动”,不断夯实和谐宜居生活城市底色,让市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近一年时间,成都市城管委(市治理办)着力实施“五整治”、“五提升”,制定背街小巷、示范街巷指导标准。2017年,成都完成整治背街小巷1339条,打造示范街巷22个。成都市城管委(市治理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将总结固化背街小巷治理工作经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健全常态长效机制。“2018年将再完成整治背街小巷1918条,打造示范街巷22个。”

  一年多来,成都的背街小巷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封面新闻记者实地探访,带您聆听成都背街小巷“蝶变”背后的故事。

  成都的“花鸟鱼虫”一条街现在好漂亮

  新开街是成都知名的“花鸟鱼虫”一条街。背街小巷整治工作开展后,新开街得到了升级。

  6月26日,记者现场走访发现,如今的新开街焕然一新,新增了许多绿化景观、街边的景观小品富有文化特色、店铺的墙面上绘制了熊猫图案非常可爱。

  新开街整治前

  闹市中一条街 一度“老旧脏乱”

  新开街始建于清光绪20年(1894年),连接青石桥南街至盐道街,街长300米,周边有省川剧院、盐道街中学、小学,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承载着老成都的记忆。街道两旁商家以经营花鸟、观赏鱼类、水簇、精品磁器为主要业态,许多老成都人对这条街都有记忆,是闹市中心一处独特的风景线。

  但是近些年来,商家传统的店铺销售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的需求,经营活力逐年下降,市场逐步萎缩,失去了年轻消费群体。加之道旁店家污水直排路面、经营占道等造成了新开街环境“脏乱差”、交通“肠梗阻”的问题,给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蒙上了“灰尘”,成了城市管理中难啃的“硬骨头”。

  升级改造 模块化管理 对街道“动手术”

  督院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袁治说,在对新开街整治中,对临街的建筑做了立面整治,把空调冷凝水有组织的收集;对临街的商招、店招,进行了整理规范,对每个商家进行了排水系统的改造,经营观赏鱼的店家的污水,可以有序排放到排水系统,不会排到人行道上;更换人行道路砖,用火山岩,在暴雨的时候不会出现积水;街面标牌,座椅,增设了慢行自行车道。

  临街的小区住户,安装了双层隔音玻璃。

  督院街道城管执法中队副中队长李曦光介绍,他们运用“8+1”的模块化治理,对新开街市容秩序进行统一管理,八个协管队员管理模块和一个环卫作业快速处置模块,对路边出摊占道,乱排污水、乱扔垃圾等,进行统一协同治理。还在管理中实行商户自治的模式,对商户“门前三包”每月集中评比。

  新开街整治后

  街道换新貌 居民生活有幸福感

  阳晓虎在这条街道上做了20多年的水族馆生意。他的店铺很干净:“做水族馆生意,排水很多,但是以前街道排水不方便,污水到处流,改造中也给我们安装了排水系统,现在就干净多了;外面给我们安装了新的店铺招牌,我们的铺面在这次街道的打造中,得到提档升级,现在来的顾客也挺多。”

  附近的小区居民,也到街道的人行绿化道上行走锻炼。今年73岁的冯爱丽在这条街生活了近二十年,看到街道变化一新,她高兴:“以前这条街很老很旧,现在很漂亮,大家住在这里很有幸福感。”

  玉林街:我的酒够多,你的故事够吗?

  长500米、宽25米,旧时曾为御林军驻地。多年后,谐音“玉林”,街名沿用至今。

  一首《成都》,火了玉林路的小酒馆。20年老店“玉林路串串香”员工代成友证实:那首歌后,店里生意确实火爆不少。“游客比例大,每天都会排起长龙。”

 

 

  玉林街整治前

  “彩绘精美绝伦,像北京的798”

  除了歌词里的酒,玉林路更吸引游客的,是墙壁上的画。

  “在墙壁和17个井盖上进行创意彩绘,听取过很多老居民、商家的意见。”街办副主任王文甫当初的要求是:既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区、街道文化融合到画中,还要让市民游客喜欢看。

  结果令人满意。

  玉林街整治后

  栩栩如生的兰草、带着音符的小提琴、创意表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在不同主题点缀下,精巧细致的图案,让游客频频举起相机。

  从北京来成都游玩的陈彤说,网上都说玉林路是酒吧街,没想到是彩绘一条街。“彩绘精美绝伦,有点像北京的798。”

  为扩大宣传效果,彩绘中巧妙地设计了“廉”“修身”等文字,以及荷花、兰草、绿树等图案。“既给大家带来美的享受,又能让市民感受成都文明新风尚。”

  玉林街整治后

  “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我很满足”

  刘玉兰67岁,在玉林路生活了30年。

  “原先街上的公共厕所脏乱差,也没人管,现在比屋头的都干净。”刘玉兰眼中,最实惠的变化是公共卫生间。“现在有专人管理,不收费,环境像五星级。”

  变化源于实施的“花间公厕”项目。通过花草藤蔓对公厕进行美化,培养居民共同美化居住环境的意识。

  在“花开玉林”专项整治的同时,玉林街道办正在玉北社区建设蜀绣微博物馆,在青春岛社区建设剪纸微博物馆,在玉东社区建设川菜微博物馆等10个微型博物馆。“让都市人走到玉林的时候,可以慢下脚步、静下心来,亲近自然、享受生活。”王文甫说。

  在玉林西街11号的“大师传承堂”,民间手工艺人每周都会向居民群众免费开展剪纸、古琴、皮影戏等传统文化培训;在芙蓉诗社、子非书院,总是挤满了读书的游客。

  看到今天的玉林路,刘玉兰很感慨;“5年前,路面还坑坑洼洼,墙上也常有人乱涂乱画,作为老玉林人,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我就很满足。”

  历史老街支矶石街 现在是文艺“打卡”地

  新打造后的支矶石街,咖啡店、文玩店、英语角……成了成都又一条文艺“打卡”街道。

  支矶石街整治后

  支矶石街的美丽“传说”

  有一个很古老的神话传说:有文字记载,在汉代,张骞通西域时,他一直往前走,到一处后怎么也走不通了,最后走到了黄河的源头,只有一条船,船里面就有一大块石头。他问,这是什么?神仙跟他说,“这就是天上织女织机下的一块石头,回到中土以后,到成都找严君平,就找得到她的石头。”成都最初的君平街,其实就是现在的支矶石街,街道的名字也是因这块石头而来,如今街道的入口花园内,还立着这块“支矶石”。

  支矶石街整治后

  历史老街也需要提升改造

  肖代钦是这条街上的老住户。他告诉记者,近年来,街道的管理上比较落后,出现了脏、乱、差的情况,“街道上车子乱停放、墙面脏乱、乱画乱贴等问题频频出现,街道一度变得很糟糕。”

  成都市开展背街小巷整治,对支矶石街进行了升级打造。青羊区少城街道办宽窄巷子片区组长张宏介绍,在整治中,他们对街道立面进行了规范,商家店铺的店招进行了统一更新,重新打造公共绿化带、景观墙,对老旧市政设施更新,重新铺设地面,排水管网进行了更新;同时,发动社区居民骨干来共同参与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共同整治好环境。

  支矶石街整治后

  升级为文艺“打卡”地

  6月26日记者看到的是,街道的墙面上有立体的绿化植物,非常美观;有开着鲜花的街区小花盆;墙面上还设置了有文化韵味的浮雕;街道的道路也崭新干净;街道入口还有一个亭子、花园组成的小景观;街道墙上还绘制了小朋友的画作,五彩缤纷,非常漂亮……充满着浓浓的文艺气息。

  街道两旁开了许多充满文艺气息的店铺,有茶艺馆、古琴社、户外俱乐部、私房菜馆等,店铺装修极具特色,富有文化韵味,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游玩“打卡”。

  来这里吃饭休闲的游客王女士说:“街道很干净漂亮,店铺也很文艺,我们来这里玩觉得很舒服。”

  支矶石街整治后

  黄彬在这条街上经验一家抄手店,已经有七八年的时间了,看着街道进行了升级改造,他很高兴,“街道变美了,来这里游玩、拍照的顾客多了,我们的生意明显好了很多,店铺的生意很好。”

  老板张丹在这条街经营一家“丹丹小厨”私房菜,在他看来,升级之后的支矶石街吸引了更多商家入驻,“一家台湾经营民宿的专业公司也选择了这条街,就在我们店铺的对面开始民宿,正是打造之后的效果,提升了街道的风貌,让更高端的业态入驻,对我们的生意也是很大的提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