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国内仿制药创新药争上市 走私药再难存活

2018-07-05 21:02:46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仿制药创新药上市 走私药难存活

  最近国产电影《我不是药神》一夜爆红,然而它反映的情节“没钱吃正版?走私药试试!”在今天看来略显“滞后”。

  实际上,进口抗癌药降关税和国家谈判入医保、国内仿制药和创新药争相上市,再加上我国正在严厉打击境外代购药品,以上种种决定了走私药再难存活!

  此前国际上公认的慢性髓性白血病一线治疗专利药格列卫在中国内地每盒的售价约为23000~25800元,而印度生产的格列卫仿制药每盒团购价仅为200元。有专家提到,进口专利药价格居高不下,一些药品国内外售价相差太大,这些都在不断刺痛大众的神经。但实际上,现在格列卫已纳入医保,患者可以报销大部分药费。

  我国已逐渐尝到“国家谈判”的甜头。2016年,国家卫计委公布了首批国家药品价格谈判结果,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替诺福韦酯和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埃克替尼、吉非替尼等3种药品降价幅度分别达67%、54%、55%。这一消息引发医患群极大关注,此前有不少患者因为药价高昂被迫选择放弃治疗。

  “今年五月开始,进口抗癌药在我国正式迎来了零关税的好日子,但暂时市场终端感受还不明显,起码得再等两三个月后看效果。”一位行业观察人士告诉记者,预估部分药品的降幅最高可达到20%,但具体还要看各品类各品牌情况。“程度依然有限,重点还在于下一步谈判的结果。”其表示,从此前成功经验来看,部分抗癌药谈判后可实现价格“腰斩”。

  降价“组合拳”反映

  在患者账单上有待时日

  不久前卫健委就表态称,未来将三措并举降低抗癌药价——对进口抗癌药品实行零关税、对已纳入医保的抗癌药实施政府集中谈价、采购,以及对未纳入医保的抗癌药实行医保准入谈判。

  在业界看来,以上“组合拳”带来的降价效果要想反映在患者账单上,还需要一段时间,既包括谈判有一定的周期,也包括后续对接医保落实要等待一些日子。

  业界认为,由于各病种情况不一,目前暂时难以一笔笔算细账。“总的来说,覆盖病种会更广、降价幅度也较大,因为是带有‘以价换量’性质的谈判。不少外资药企还指望靠这笔买卖保住在华业绩不垮,毕竟利润空间有压缩但仍不小。”其认为,尤其是专利快到期的原研药,面对中国摩拳擦掌的仿制药,想方设法保住市场份额是重中之重,此时以价格换市场会有直接动力,而医院采购和纳入医保则是药企极为看重的利好政策。

  国内仿制药创新药争上市

  此前抗癌药为什么都是“天价”?还是因为手握知识产权。一种新药上市,研发企业往往要花费10多年时间、消耗几十亿资金。前期投入巨大且后期还要经三期临床等层层“闯关”。新药上市后专利保护期也并不很长,所以研发企业会铆足劲赚回本并多盈利。

  “实际上我国仿制药和创新药都在迎来春天。”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作为仿制药大国,我国仿制药遍地开花,虽然满足了临床需求,但缺陷同样明显,一是药效不足,部分企业粗制滥造;二是重复生产,导致资源浪费。“所以我国在力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只有经得起考验的仿制药才能站稳脚跟,真正参与市场竞争。”其认为。

  另一方面则要自主研发真正适合我国市场的创新药,从根本上解决患者吃得起好药的问题。上月我国发布了《关于组织实施生物医药合同研发和生产服务平台建设专项的通知》,提出要有效支撑本土创新药研发和产业化,力争达到每年为100个以上新药开发提供服务的能力。“虽然有政策扶持,但本土药企在创新药研发方面依然任务艰巨,企业要克服研发费用和时间成本双高的问题,还要面对‘闯关’中的困难乃至失败;投资者则要警惕‘假新药概念’,不排除个别药企时不时放出风声说自己在做某项前沿研发,为的却只是炒一波股价。”其表示。(记者涂端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