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重庆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 预计年内对游人开放

2018-07-03 16:07:54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猛禽馆

   巡逻船开过湖面

   人工生物塔为昆虫提供歇息筑巢场所

  ▲环湖步道

   粉蝶轻歇马鞭草

   睡莲争相开放

  主城最大国家湿地公园在哪儿?在南岸!

  昨日,重庆晚报记者从南岸区政府获悉,该公园已于去年通过国家林业局专家组验收,挂上国家级称号,命名为重庆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预计年内对游人开放。

  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 李琅/文 李野/图

  从河道型水库变为丘区库塘

  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北起迎龙湖水利工程枢纽大坝,南至巴南区惠民镇,东沿公园新建环山公路,西以绕城高速公路为界。实际上,最早的迎龙湖仅是迎龙镇长塘河河段的一部分,总体呈西南至东北流向,形成较开阔的V型纵向河谷。

  迎龙商务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更好地保护此处水源地的湿地生态环境,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效益,改善区域自然环境,2012年,国家林业局批准通过重庆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试点,并给予5年保护与培育建设试点时间。期间,迎龙湖实现了从河道型水库到丘区库塘湿地生态环境的转变。

  该负责人称,在建设试点期间,市林业规划设计院受托对该湿地公园开展了规划修编工作,进一步突出了生态优先、湿地保护优先的发展理念。这些年来,在最大限度减小人的生产生活对湿地公园的干扰方面,在湿地修复和植被恢复方面,在一边保护湿地资源一边为动植物留下足够独立空间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目前,在修编前湿地公园总面积222.15公顷基础上,增加面积141.85公顷。据悉,这将是主城最大的湿地公园。

  花香悠谷蝴蝶飞舞清脆鸟鸣

  虽然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还未对外开放,但所形成的自然山水意境,可以说在主城难得一见——既保留了两岸自然库塘、溪谷、漫滩等多样湿地景观,又为猛禽迁徙和野生动物栖息培育出良好的森林植被和水源。

  迎龙商务区管委会开展的生物多样性调查显示,该湿地公园修编前共有植物423种,水生和陆生脊椎动物151种。目前,高等植物新增15种,脊椎动物种类新增4种。

  值得一提的是,该湿地公园目前正围绕“海绵乡村”这一概念,培育雨水花园、沟谷山坪塘等系列海绵结构。待对外开放后,游人不仅可以近距离体验多彩荷花、花香悠谷等自然意境,伴随蝴蝶飞舞和清脆鸟鸣,还可一睹梯级库塘的自然落差和层次感。

  重庆晚报记者从管委会了解到,下雨时节,这些绿地、花园、沟谷、水塘,将起到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等功能,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生态的乡村农业生活水源过滤网。“海绵乡村”这一概念将开启合理利用乡村资源、守护乡村湿地的新篇章。

  1400余株樱花20余公里步道

  经过多年来保护保育、恢复重建,该公园内的湿地功能更趋合理,湿地边界更加分明,已呈现出四季不同的光景。

  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构建稳定的湿地生态系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人们持续性地严格管理和合理保护,该湿地公园将努力建成长江中上游一级支流库塘湿地生态系统示范基地。

  重庆晚报记者注意到,该湿地公园入口处的宣教展示区已经建成,采用室内外宣教一体化思路。为了让中小学生有切身的感受,除了陈列展示、自然教室外,室外还特意设计了微型溪谷实景,如防止水污染的纸莎草、改善水体耗氧量的黑藻、吸收重金属离子的睡莲等水生植物,直观培植在实景区域。

  管委会相关负责人称,该湿地公园预计年内对游人开放,逛点包括四季有花的牡丹园,种植有紫荆花、海棠花、牡丹、芍药等花卉。公园还将推出1400余株樱花观赏区和特色红枫观赏区,农耕区除了集中展示桃树、李树、梨树、油菜等常见植物外,还注入了长廊、田坎、茅草亭等农耕文化设施。可以想象,届时这里将是摄影爱好者取景的好地方。

  此外,该湿地公园将采用科普与旅游结合方式,为游客提供舒适休憩地。其中,分散式停车位规划2000余个,所有梯道均采用防滑砖、青石等,形成20余公里环山步道。同时,游人还能在指定区域露营、野炊等。目前,该湿地公园正在进行环湖污染防治工程建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