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成都将在5年打造45个国际化社区

2018-06-26 22:52:14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分类建设

  力争5年内分类建成45个左右产业服务型、文化教育型、商旅生态型、居住生活型国际化社区群落,全面打造国际化生活城市

  三区试点

  就在今年,成都计划在郫都区、锦江区和武侯区成立3个试点,将在这些区域推进社区形态国际化,引进世界一流团队,高水平做好社区规划

  就在几天前,“2018世界文化名城论坛·天府论坛”在成都举行,来自全球22个国家聚集在成都,共谋“一带一路”建设下的文化交流合作与开放共享。深居内陆却开放包容,成都正在加快国际化步伐,城市知名度、美誉度越来越高。

  这个昔日的历史文化名城正在华丽转身,渐渐成为受世界游客欢迎的国际旅游目的地,身边不时擦肩而过的“洋面孔”越来越多,成都城市国际化建设已迈入新时代。记者近日从市委社治委获悉,成都即将出台《国际化社区建设指标体系》,围绕成都城市国际化的战略目标,立足于构建惠及全市居民的国际化社区发展体系,把国际化社区建设作为城市国际化的基础工程加以推进。

  双语标识、5G信号覆盖、国际学校和医院……这些都将成为国际化社区的考量标准。社区是城市最基本的生活单元,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面对日益凸显的国际化趋势特别是城市居住人口的国际化,以国际化的视野和标准打造高品质国际化生活社区,已成为成都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看基础

  考驾照 教英语

  一个美国人的“安逸”生活

 

  早在2000年,美国人詹姆斯的首次成都之旅就十分满意——从机场的跑道开始,这座城市从吃住行都让他心生好感。15年后,退休的詹姆斯选择来到成都定居,住在了郫都区双柏社区龙湖小区。

  “我一直喜欢成都慢节奏生活,社区的邻居们都热情而可爱,常常也给我带来惊喜。”詹姆斯口中的惊喜,正是去年自己在社区和国际友邻中心的帮助下成功考取了中国驾照。原来,酷爱驾驶的詹姆斯一直希望能在成都开车,但因不了解中国驾考流程,始终没有报上名。

  去年7月,已经逐渐习惯成都生活的詹姆斯主动找上了社区主任。对于詹姆斯的主动询问,双柏社区主任熊珊立刻联系了懂英文的同事主动对接。很快,在社区和国际友邻中心的帮助下,詹姆斯解决了在网上登记注册的难题。

  詹姆斯还记得,自己在驾考的前两项考试中都顺利一次通关。“考科目二之前,我还特别录制了考试车里播放的中文提示,每天睡觉前都要听一遍。”而在科目三考试时,还有熟悉英文的陪练志愿者特地前往高新西区考场陪詹姆斯练车,这让他感到十分温暖。

  谈起这段经历,詹姆斯立刻展示了自己随身携带的驾照——和普通市民一样,詹姆斯的驾照从外观到内容都一样。不过,这本驾照的“姓名”栏中赫然出现了“詹姆斯”三字中文,这也让詹姆斯感到自己和其他成都人受到了同等对待。

  解决了考取驾照的难题,为了回报社区,詹姆斯主动提出在线上开展“每日一语”英语学习,詹姆斯从此也成了社区名人,被形象称作“詹叔”——如今,几乎每周五和周六都在社区举行“英语沙龙”,成了社区的英语志愿者老师。

  詹姆斯的故事并非个例。双柏社区主任熊珊告诉记者,目前已经有100人以上的境外人士居住,其中不乏长期居住国际友人。“接下来,随着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的建设,在高新西区工作的外籍人士也将会越来越多地选择距离工作地较近的郫都区居住。”

  事实上,成都早已拥有建立国际化社区的基础条件。督院街街道办事处主任姚艳红告诉记者,该街道既有川剧院、青石桥大排档、花鸟市场等极具特色的地方文化资源,同时还通过招收外籍学生的盐道街小学为外籍居民提供就学服务。

  看政策

  有服务 有教育

  5年分类打造45个社区

  建设国际化社区,成都蹄疾步稳。在本月举行的成都市对外开放大会上获悉,成都提出,要加快制定国际化社区建设规划,力争5年内分类建成45个左右产业服务型、文化教育型、商旅生态型、居住生活型国际化社区群落,全面打造国际化生活城市。

  就在今年,成都计划在郫都区、锦江区和武侯区成立3个试点,将在这些区域推进社区形态国际化,引进世界一流团队,高水平做好社区规划。这意味着,通过加强建筑风貌设计和文化场景塑造,着力打造体现国别风情的建筑风貌,成都将营造对应国家的文化、生活、休闲氛围,让社区形态更具国际范。

  什么是国际化社区?未来,成都的国际化社区将建成什么样?市委社治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即将出台《国际化社区建设指标体系》,将从市级层面和社区层面设定明确考核指标。上述负责人称,这将是全国继浙江杭州后,第二部由城市自行提出国际化社区建设指标体系。

  例如,在社区形态国际化上,成都将高水平做好社区规划:建筑风貌设计和文化场景塑造、打造体现国别风情的建筑风貌、营造对应国家的文化、餐饮、娱乐氛围等将作为评价标准,让社区形态更具国际范。

  在公共服务国际化上,兴办国际学校、引进专业性国际医院、5G信号覆盖等将成为社区国际公共事务的评价标准。据悉,成都将引进高水平国际学校和教育团队,全力支持在蓉高校与世界一流名校创办国际学院;同时鼓励本土医疗机构加强国际合作、开展国际认证。

  “这不仅是为外籍人士服务,同时更是提升成都城市品质的重要方式。”上述负责人称,未来无论社区有无外籍人士,都可以建设国际化社区硬件,配套医院、学校等资源,以及比较集中的双语标示和活动等,让外籍人士走在成都“既能无障碍生活,同时还能接受古蜀文明的熏陶。

  看效果

  让外籍人士更好融入生活

  为本地居民提供更好服务

  建立国际化社区,成都有哪些优势?基于现有基础设施,国际化社区将会根据哪些标准进行衡量?记者昨日专访了《国际化社区建设指标体系》主要编制者、成都市社科院副研究员庄明,从专家角度给出了答案。

  “这项指标体系分为市级和社区级两个层面,既要从政府角度为外籍人士提供工作和生活便利,同时还鼓励社区根据自身情况,探索更多方面的建设。”庄明说,尽管指标体系是根据行政区域规划,但成都要打造的国际化社区,绝不止眼于社区围墙,这个社区不仅服务外籍人士,同时通过提高社区水平来服务于本地居民。

  《国际化社区建设指标体系》中,多个针对社区的评价指标就是极好的例子——庄明透露,对于国际化社区,不仅要在视线范围内提供双语、多语标识,同时还要对社区的基础设施条件进行提档升级,如5G覆盖率、宽带入户最低条件等。

  同时,社区还将作为国际活动主阵地,进行文化交流和体育活动,并鼓励更多外籍人士参与社区发展治理专项保障金等方面的社区治理,或在小区生业委会的小组观察员中增加外籍志愿者的比例,让外籍人士更好融入生活。

  “这些交流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外籍人士在成都的生活中不仅是工作,更有生活。”庄明说,根据调研,政府和社区为外籍人士提供的公共服务也将有望纳入考核,包括出入境、驾照、就医就学等方面。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成都从内陆腹地变为面向泛欧泛亚的开放前沿。”庄明表示,国际战略正在加速成都航空、铁路枢纽形成,未来将有各个领域和层次的国际人才在成都聚集。加上成都本身具有的文化包容性和城市吸引力,外籍人士将成为是成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而国际化社区的打造势在必行。(记者 邹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