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外卖每串7角,堂食每串5角 成都串串店为何一菜两价?

2018-06-25 22:19:24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同一家店同一菜品,堂食和外卖两种价格,你遇到过吗?

  位于成都九里堤南路56号的花串串,外卖串串每串比堂食贵:堂食每串0.5元,同样的菜品在外卖平台上,价格变为每串0.7元,这样的价格涵盖了麻辣牛肉、嫩牛肉、肥肠、鸭肠、鱿鱼、小郡肝、凤尾、土豆片等大部分菜品。此外,店内12元一份的特色麻辣脑花,外卖上为13元。

  对此,美团、饿了么平台均表示不合规。

  实体店的价目表

  一菜两价:

  外卖价格比堂食贵 商家回应称外卖有优惠

  近日,记者接到报料称,位于成都金牛区九里堤南路56号的花串串,堂食价格与外卖价格不一致,同一菜品串串外卖价格要比堂食价格高。

  6月24日中午,记者以顾客身份到达该店,店内悬挂着“十佳串串香品牌”“中华名小吃”“中国绿色餐饮名店”等多个标牌。店内店员表示,串串每签0.5元,特色麻辣脑花12元,特色火锅粉8元。店内的麻辣牛肉、白味牛肉、鱿鱼、鸭肠、心肺、鸡皮、毛肚、小郡肝、凤尾、豆芽等大部分菜品,也都在0.5元的范畴,如果在店内打包带走也是同样收费。

  在饿了么外卖平台和美团外卖平台上,都有该店的外卖网店,与实体店登记地址一致。而麻辣牛肉、白味牛肉、鱿鱼、鸭肠、心肺、鸡皮、毛肚、小郡肝、凤尾、豆芽等大部分菜品,都变为0.7元每串,特色麻辣脑花变为13元每份,特色火锅粉变为9元每份。线上,菜品点上一定金额,可以享受满减优惠。线下,到店消费可通过网络平台购买团购券。

  记者在店内消费后,店员按0.5元每串的价格收费。随后,记者又通过美团外卖下单,店员接单后,立即在店内堂食的同一个冷藏柜内取菜,并没有分量上的变化。也就是说,同一家店同一菜品串串,外卖价格要比堂食价格贵。此外,配送费、餐盒费都不在内。

  记者询问为何会更贵,店员表示“外卖上是要比店里贵一点。”当天下午,记者以记者身份电话咨询,接电话的商家先是说,“外卖上会有优惠”,后又表示“不是负责人,不知情。”

  6月24日下午,记者联系上该店营业执照的注册公司成都飚锅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确认“花串串”是其名下餐饮品牌。对于外卖价格与堂食价格不一致的情况,接电话的工作人员表示正值周日,会在上班日答复。

  外卖平台:

  商家行为系违规

  线上外卖价格由商家自定

 

  6月24日,记者通过饿了么官方网站查询到《饿了么网上订餐平台服务协议》,协议中3.11条规定:“商户保证经营场所内实际销售价格不得低于商品在线标注价格,且不得唆使或引导饿了么用户放弃在饿了么网上订餐服务,改为其他形式的商户和饿了么用户直接交易,否则饿了么有权立即终止合作并要求商户按照协议第六条承担违约责任。”也就是说,在商户与饿了么外卖平台签约之初,协议就要求实体店价格不能低于外卖价格。

  当天下午5时许,针对此事,饿了么外卖平台相关人员回复记者:“平台会要求商家,线下实体店的实际销售价格不得低于商品在线标注价格,对于这方面的情况,我们接下来将加强核查,发现一起就整改一起。”同时,该人员表示外卖平台上的价格是由商家自定的,“价格是商家自己定的,自行输入。”

  同一天,记者也联系了美团外卖平台,客服人员表示这样的行为肯定是违规的,“在和商家合作之初,就有相关协议要求商户实体店价格和线上外卖价格一致。针对这事,下一步将会调查处理。”对于外卖商品价格,该客服回应,“是由商家自行定价,美团平台不会参与。线上价格商户也可通过专属APP进行更改。”

  律师说法:

  商家此举涉嫌价格欺诈

  消费者可向消协投诉

  对此,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律师邓庆认为,此类定价是商家自行定价,商家是明码标价,并没有刻意隐瞒,不存在价格欺诈行为。

  北京市君泽君(成都)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小虎认为,商家此举涉嫌价格欺诈。根据我国《价格法》第十四条第四项规定以及《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及其相关解释,经营者利用虚假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欺骗、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行为,就是价格欺诈。虚假标价、两套价格、模糊标价、虚构原价等十余种价格行为都属于价格欺诈行为。

  陈小虎律师建议,消费者在碰到上述情况时,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1、与经营者协商解决。2、向消协投诉。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消费者在产生消费权益争议后,应分别按照不同情形向工商、物价、质量技术监督、检疫、卫生、农业、建设等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 申诉的手续与投诉大致相同;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消费者权益争议属民事诉讼。消费者自身的权益受到损害时,也可以直接到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记者 颜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