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2018成都科技治霾国际峰会开幕

2018-06-15 22:30:00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峰会现场

  14日,一场旨在汇聚全球专家智慧,共商成都科技治霾务实管用之策的盛会——2018成都科技治霾国际峰会正式开幕。这是成都首次举办以“科技治霾”为主题的峰会,现场可谓大咖云集,国家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黄润秋、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副主任于昆龙受邀出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远航、贺克斌、王金南、贺泓、刘文清,以及美国爱荷华大学卡迈克尔教授等多名国际环境领域专家学者以“最强大脑”的阵容,围绕大气污染成因、治理措施、环境政策等开展专题研讨,41家国内外知名环保企业也在现场亮出了最新的大气治理技术、装备。

  国家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黄润秋:

  朋友圈里看到了“窗含西岭千秋雪”

  作为在成都生活过37年的“老成都人”,国家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黄润秋认为,以“协同创新共享蓝天”为主题的本次峰会,开展大气污染成因及治理措施等研讨,对于支撑和推动铁腕治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黄润秋笑言,自己虽然在北京工作,但不时能从朋友圈中看到朋友晒出的成都美图,“古人所描述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万里船我没有看到,但是千秋雪看到了。”

  但黄润秋对成都空气质量改善也有更加热切的期盼。地处四川盆地,风速小、雨雾多、逆温出现频繁、大气环境容量极为有限,加之污染物排放仍处于高位水平,在他看来,成都的空气质量改善的形势并不乐观,“道路是漫长的,工作是艰巨的,任重道远、难度很大,每改善一微克都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很大的代价。”

  黄润秋希望,通过本次峰会的召开,生态环境科技界的顶尖人才和企业界精英共同为成都市大气污染防治献计献策,对成都市大气重污染成因形成深度认识,探讨大气重污染的来源,燃煤、机动车、工业生产对大气污染的贡献率是多少,有无污染物转化和污染物的远距离传输。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远航:

  成渝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须综合提出污染治理方案

  “四川既是天府之国,在历史上也是能见度很差的一个区域,但这不仅仅是因为空气污染,也因为恶劣的天气条件。”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远航看来,在成都举行科技治霾峰会非常重要,也非常有意义。他认为,在大气十条推动下,成都走过了从一次污染防治走向二次污染防治,从城市治理走向区域联防联控,从单纯的末端治理走向科技治霾的快速创新的道路,在复杂地形、不利气象条件环境下,取得了空气质量的快速变化,成效可以与全国其他城市和区域相媲美,是非常了不起的进展。

  在峰会现场,张远航院士分析重庆和成都两个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颗粒物浓度下降非常显著,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有上升的趋势,臭氧的问题在高位振荡,“成渝地区的气象条件与其他地区相比较差,实施成渝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减少该区域臭氧污染,需要按照绿色发展的思想,从地形、气象、污染、化学成因、人员结构、产业结构的角度来综合提出成渝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方案。”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贺泓:

  柴油货车污染怎么治?淘汰、改造、加强监管

  贺泓在峰会上,形象地把雾霾的发生称为“生病”,而“治病”过程中,环境催化则是非常有利的手段。

  作为机动车保有量仅次于北京的城市,贺泓认为成都更应该重视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并给出了“淘汰、改造、加强监管”三个方面的治理总体思路。具体而言,国一、国二车,甚至一部分没有高压共轨系统的国三车,基本上应朝限行、淘汰的方向发展。对于值得改造的国三车通过加装后处理系统来提标改造。对于国四、国五车,后处理系统是可以很好工作的,重型卡车一般走SCR后处理技术路线,加装SCR催化剂,添加尿素,排放也比较低,但是由于监管不到位的问题,造成高排放的问题。对于这类车就要加强监管,通过车联网实时的监控,做到达标排放。

  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

  参与成都治霾工作

  “现阶段更需精准治理污染”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教授贺克斌也来到了科技治霾国际峰会的现场。在接受采访时,贺克斌表示,其实他一直在参与成都的科技治霾相关工作。一来为成都市有关部门在科学治霾的决策上提供智力支持,并提供技术手段。例如监测技术、数字模拟技术等。另一方面,在监测并找准成都的污染成因的情况下,还会为成都的治霾提供精准的治理方案。

  在贺克斌看来,成都在先天气候条件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在治霾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而现阶段成都更需要对污染进行精准治理,这就对科技手段有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

  大气精准管理技术将成蓝天保卫战关键技术之一

  在峰会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介绍了我国未来三年或更长一段时间里,进行“蓝天保卫战”的关键技术。

  他表示,有四方面技术。其中包括清洁低碳能源技术、工业超低排放技术、机动车清洁技术。而第四方面,就是大气精准管理技术。

  在大气精准管理技术方面,王金南认为,包括了区域复合型颗粒物来源解析技术、区域动态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技术、“扩量、质量、布局、敏感大气分区技术”、基于PM2.5达标的大气容量谱计算技术,以及空气质量改善的费用效益分析和健康效益评估技术等等。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文清:

  对大气污染实施立体动态监测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刘文清在会上提出了大气污染监测治理的另一条思路:立体动态监测。

  他表示,大气污染的形成、转化、输送,包括它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实际上是发生在空间中的,而不是在地面十来米的地方,因此,立体动态监测技术就尤为重要。

  在他看来,当前空气污染的重点和难点,除了细颗粒物和臭氧浓度之外,还包括形成它们最重要的相关前体物,特别是VOC。但从大气环境的形成过程来说,污染还有很多来源,微物理的、化学的、输送的、气象的,包括大气氧化性等等。他表示,正常空气中不会产生霾,那么什么情况下会产生雾霾?这里面除了有污染源的问题,还有气象的问题。

  他表示,要更好地描述这些过程,预测这些问题,就需要一个完整的大气环境监测系统,以及包括技术、设备、模型等一系列的相关研究。(记者李彦琴、王垚 摄影记者王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