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四川高校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科研人才支撑

2018-06-15 22:24:56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近日举行的四川省深度贫困地区农业科技扶贫工作会上,四川农业大学发挥学校资源优势,为45个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开出有针对性的“脱贫方”,提出“精准扶规、精准扶智、精准扶产、精准扶技”四大精准扶贫措施。

  这是四川农业大学组织20多位专家到45个深度贫困县深入实地调研、反复讨论后形成的方案。“我们通过实地调研推出的扶贫方案,就是要解决产业雷同问题,提出针对性扶贫办法。”该校副校长吴德说。

  在“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中,全省高校对照“如何把握新时代四川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如何推进四川高质量发展、如何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等重大问题,立足服务行业、产业发展,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育一流创新能力,提升服务社会功能,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科研人才支撑。

  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助力高质量发展

  “最近很忙,计划下一步带团队到各市州走访,对四川工业危废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情况进行一次摸底调研。”一个“忙”字,可以概括两个月来西南石油大学工业危废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研究院院长刘宇程教授的行程。就在前不久,他前往自贡,为自贡市页岩气产业发展状况和面临的环境污染治理难题,特别是含油污泥危废处置提供技术支持。

  作为行业特色鲜明的高校,西南石油大学如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锁在抽屉里、躺在实验室睡大觉的论文毫无意义。”该校党委书记孙一平认为,学校通过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就是要把科技成果因地制宜转化为推动四川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增强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

  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着眼推进四川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全省高校勇于担当、靶向发力,一场场讨论聚焦创新,一次次调研谋划发展。

  西南财经大学聚焦新时代高等财经教育发展、创建一流创新团队,更好服务四川和成都经济社会发展开展大讨论。四川师范大学瞄准国家和区域重大需求,面向科技和学科前沿,讨论创新团队平台建设方案。

  “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开展以来,四川大学的科研管理部门分期分批赴各学院,调研各类人才、重大项目、科技奖励及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深化与四川省各市州校地合作等方面规划发展情况。“大学精神影响城市气质”“构建校地利益共同体”“加强科技金融合作”“引进成果转化专业经纪人团队”……近日,成都与四川大学进行工作会商,虚实结合、主题集中、成果丰硕,话题重点围绕校地合作、科技成果转化、“双一流”建设等展开。

  5月下旬,省部共建的环境友好能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获批,这是西南科技大学把提升学校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创新驱动、军民融合国家战略作为活动抓手的具体体现。目前,学校从多方面加强建设,力争把实验室建成立足四川、辐射全国的国际一流科技创新基地。

  发挥智力人才优势 推动脱贫攻坚

  西南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顺洪近日率队深入阿坝县麦尔玛乡阿布洛村调研集体经济,为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调研不走过场,重在发现问题。“一部分贫困户的主观脱贫意识不够,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大学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要有更大作为”……讨论交流,各抒己见,就如何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谋划举措:加强对贫困地区干部培训,做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支持,在规划建设过程中为当地政府做好参谋,吸引合适的项目落地贫困地区。

  尽好社会责任,用心用情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在“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中,全省高校把抓好乡村振兴和民生改善工作与脱贫攻坚工作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专业、人才优势,提升服务社会的功能,为加快我省贫困地区脱贫奔康步伐贡献力量。

  谋长远,献智慧。西南民族大学把“成立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中心”摆上日程,加强服务民族地区的智库建设,依托西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中国西部民族经济研究中心、青藏高原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等省部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围绕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产业转型等问题开展科学研究,为民族地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走下去,把准脉。四川文理学院领导率相关部门深入小金县开展调研,召开县、乡、村三级干部座谈会,走访贫困户,到当地企业了解情况,为精准帮扶、精准施策收集第一手资料,结合帮扶点产业发展需求和学校各单位工作、学科专业特点,分解帮扶任务,做到各单位都有主攻方向、有发力点,形成精准扶贫合力。

  破难题,出新招。成都工业学校在开展深度贫困地区实地考察调研后,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今年将面向45个深度贫困县招收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25名,筹备建设深度贫困县紧缺专业大学本科免费定向培养班,为地方造就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本土人才队伍,以人才振兴推动深度贫困县稳定脱贫和发展振兴。

  探索育人方式改革 培育创新人才

  日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三学生伍啸峰等设计制作的“运输盆栽幼苗的可拆卸推车”“改良型浇水水管”和一款用于有机农业科普宣传的手机APP,在崇州一家农场启动运用。项目落地的背后,是学校围绕培养一流工程人才所开展的探索。

  如何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明确未来工程人才的能力体系?经过深入讨论和调研,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完善“新工科”背景下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方案,确立“探索工程人才培养新方案”“建设知识能力融合课程体系”“构建融合创新创业能力的学生实践教学新平台”等方面的改革措施。“要主动适应新技术发展需求,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跨学科领域、跨专业知识、跨界沟通能力的新型工科专业人才。”学校副校长何建新说。

  在“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中,全省高校聚焦“双一流”建设,立足自身特色,探索改革育人方式,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成都理工大学围绕坚持在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科研和实践能力的同时,体现高水平大学共性特征与价值诉求方面开展大讨论。成都中医药大学就如何定位“双一流”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开展讨论,结合“双一流”建设规划,重新审视学校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四川师范大学围绕“学科建设与水平提升”这一主题,邀请学院负责人、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教师代表等,通过集中调研、个别访谈、工作研讨、资料收集与数据分析等方式进行了4场专题调研,提出了具体举措。

  如何深化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西华大学校领导率队调研,找问题症结。在探索适应地方综合性大学特点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西华大学着力建立“文理交融、多元并举”的人才培养新模式。5月,学校推出“第二课堂工作室”培育计划,确定了10个重点建设工作室、65个培育建设工作室,搭建起第二课堂助推大学生全面成长的平台。(记者江芸涵)

分享到: